分享

康熙五彩大瓶

 一正一反的回纹 2013-10-16
 虽为首阳殍(piao: 饥饿;饿死的人),千载犹光辉

2005330,佳士得在纽约“洛克菲勒”大厦举行的中国陶瓷几及工艺品拍卖会上,有一只康熙五彩人物故事图纹棒槌瓶(396号拍品)画工繁复精妙,形制高大规整,胎釉、纹样辅彩皆上乘,不是官窑就是“官搭民窑”的佳品。最后以估价的三倍29.5万美元(291RMB)落槌,花落美国麻省一大清瓷藏家。

该瓶高达74.5cm国内未见如此高大完美的五彩人物故事图纹瓶。近足处微内收,再稍向外折,削成露胎圈足,底满釉,胎致密匀厚。洗口外侧一周绿彩回纹,颈上下另两道蓝绿彩回纹,中间绘刘海、和合二仙图。肩部绿叶红花与开光杂宝相间的装饰带,下接绿彩蓝边如意云头纹围肩。此瓶最大看点为长直腹上绘的《伯夷叔齐叩马谏武王伐商图》。

伯夷和叔齐是商代孤竹国君的长子和幼子,因为相互谦让君位而离开自己的邦国。据《史记-伯夷列传》载,周西伯姬昌去世后,其子姬发自称武王,尊谥(shi: 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父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此瓶所绘得自历史说书人的灵感,为《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首阳山夷齐阻兵》。在晶莹滋润的糯米胎透明釉上刻画得细致入微,由于康熙开始用油而不是胶水作调色剂,故形体轮廓纤细如丝,锁子甲片描得丝丝入扣。伯夷眼袋皱褶,唇须都纤毫毕现。山岩以细密的传统山水画披麻皺法绘就。康熙开始使用的釉上钴蓝把海龙王的奇诡面目表现得淋漓尽致。姜太公及坐骑四不象用新发明的黑彩绘就,视觉上与新君周武王分庭抗礼。此瓶绘有二十四人物,在此不表。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继而“义不食周粟。。。遂饿死于首阳山”,成为后世仰慕的高风亮节典范。姜太公是“进而以功业济世”,而夷、齐是“退而以名节励世”。夷、齐甘愿以身殉义以求仁,在另一个巴特勒收藏的明末清初的五彩觚形瓶人物故事上,画意强调的是与满清意识相反的明末遗民傲骨,题诗“青高双义士,叩马谏君王。耻食周家粟,于心终不忘。”,与反清复明义士顾炎武的五言古诗如出一辙“甘饿首阳岑,不忍臣二姓”。

虽为首阳殍,千载犹光辉

五彩伯夷叔齐故事图花觚
明崇祯年间       1640-1643
高:48厘米  口径:225厘米  底径:145厘米    巴特勒家族收藏
花觚由三部分组成:中间腰身微凸,底足略外撇。颈部做喇叭状。器底无釉,口沿施釉。器身装饰采用红,绿,黄,紫,黑等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