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年轻导师对研究生的血泪控诉(转)

 联合参谋学院 2013-10-17

一次研究生答辩完后的酒席上听到一位年轻导师对研究生的血泪控诉。本人不敢独享,公布在此。相信研究生读后可视作反面教材,年轻导师或可引以为戒。

 

三年前,我第一次有资格招硕士研究生。我很兴奋。复试前后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我第一年招,没有多少资本,既无百万千万的资金,也无芝麻大的官职在身,更无等身的著作和如雷贯耳的名声,所以好学生不可能选择到我这里。最后,检到个挑剩的。好吧,聊胜于无,将就着带吧。说不定是个未琢的玉,暗投的珠,是个可造之才也说不定。就这么着,我带上这个学生。原先我期望值很大,希望他学好英语,早点进实验室。可倒好,他说他第一年学功课忙,四六级还没过,周末放假晚上来不了。好吧,我理解你。等第二年进实验室,总算第一年功课学完了,进来后毛手毛脚,实验还没开始做,十多块钱的瓶子就打了几个。天哪!低能得出奇,超净工作台的开关找不到,连烘箱都用不了,我的乖乖!好不容易教会了他使用实验室的仪器,开始让他自己的实验,结果不久就遇到了困难。这时他不是积极查找文献,请教有关老师来克服困难,却来了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一连几十天不见人影。据说他英语还达不到查找英语文献的水平,但电脑游戏和QQ倒是玩得一级棒。课题等着人做,学生不做怎么办?批评两句,来实验室的次数更少了。要命的是,导师也没有休掉他的权利。批评得重了吧,又怕人家寻个短见,这课题没人做,还贴一条人命进去。批评得轻了吧,人家还不当回事儿。得了,干脆我捋起袖子自己干得了。就这么着,磕磕碰碰走到快毕业的时候,我把结果给他,让他去整理整理,弄出他的硕士论文来,结果他英文摘要还翻译不了。我心里那个恼啊,真想找个涯跳下去得了。我给他弄。我给他弄。我现在的唯一指希望就是让他快点毕业,快点从我眼前消失。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今天我送了这个“瘟神”,下一年可要宁缺勿滥,宁少招一个,不滥招一批。

 

作为一名年轻导师:我给同行的泣血忠告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谨慎招生,宁缺勿滥”。大家千万要注意:如果是从地方小院校考的学生是重点提防对象,他们整个大学生活就是象高中一样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考研,这些地方连实验都不做(或者是没有实验条件),考来的学生差不多都是高分低能。跨专业太大有时也是问题,尤其是实验性学科,一点实验基础都没有的学生简直就是祸害啊!后面这一段本人认为十分片面,但还是照实录出。记得以前曾于浙大一导师交流,他说地方小院校考到他门下的学生有很强的后发优势,肯吃苦,下功夫,这一条不是本校学生比得了的。他有个学生,从地方小院校来的,硕士研究生阶段发了5SCI论文。这对于学生物的是相当不容易的。关于地方小院校来的学生的优势在与其他导师交流中也得到类似的肯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