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箭丸(《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药物组成】赤箭30g,茯神30g,五加皮30g,鹿茸60g(去毛,涂酥,炙令黄),防风30g,牛膝45g,桂心30g,独活30g,蛇床子30g,菟丝子90g(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酸枣仁30g(微炒),山茱萸30g,巴戟30g,附子60g(炮裂,去皮脐),仙灵脾30g,萆薢30g(锉),石斛60g(去根),熟干地黄3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食前以温酒送服。 【功能】补肝肾,祛风湿。 【主治】半身不遂,肢节挛急,腰间酸痛,日渐赢瘦。 2.黄芪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药物组成】黄芪、杜蒺藜、川楝子、茴香(炒)、川乌(炮,去皮、脐)、赤小豆、地龙(去土,炒)、防风各30g,乌药60g。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5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服;妇人醋汤送服。 【功能】益气温阳,祛风舒筋。 【主治】头面虚浮,耳内蝉鸣,头目昏眩,项背拘急;风痹瘫痪,遍身顽麻。 3.搜风丸(《扶寿精方》) 【药物组成】天麻96g,玄参、萆薢(研末)各93g,杜仲(酒拌,炒去丝)105g,附子(盐水浸,去皮)15g,羌活21g,牛膝、独活(酒洗)各99g,当归(酒洗)15g,生地黄(酒浸一日夜,捣膏)30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80—100丸,空心用温酒送服。 【功能】养肝熄风,温经通络。 【主治】口眼?斜,左瘫右痪。 4.僵蚕丸(《圣济总录》卷七) 【药物组成】白僵蚕(炒)、乌头(炮裂,去皮、脐)、没药各30g,蜈蚣(炙)15g。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用薄荷酒送服。 【功能】祛风活络。 【主治】瘫缓风。手足不遂,言语不正。 【药物组成】蜜炙黄芪60g,大生地36g,茯苓30g,龟版胶30g,肉桂18g,抱茯神60g,大麦门冬30g,熟地45g,羌活24g,川芎30g,潞党参45g,全当归36g,陈皮30g,防风30g,于术30g,五味子24g,枸杞子30g,大枣仁1kg,枣皮30g,冰糖lkg。 【制法】用高梁烧酒10kg入瓶内浸前药,隔水共煮二小时,或埋土中七日更好。 【用法】每晚随量饮之。 【功能】滋肾养心,益气补血。 【主治】瘫痪诸风。 6.愈风润燥汤(《古今医鉴》卷二) 【药物组成】川芎3g,当归3.6g,熟地黄、生地黄(姜汁炒)、牛膝(酒炒)、红花各2.4g,羌活、防风各1.8g,南星(制)、天麻、半夏(制)、橘红(盐洗)、白茯苓、黄芩各4.5g,桂枝1.5g,白术(炒)6g,白芍药、酸枣仁、黄柏各2.1g,炙甘草1.2g。 【制法】上?咀,水煎,去滓。 【用法】临服入竹沥、姜汁各3匙。 【功能】滋阴养血,祛风化痰。 【主治】诸风瘫痪痿痹。 7.黄芪赤风汤(《医林改错》卷下) 【药物组成】黄芪60g(生),赤芍3g,防风3g。 【制法】水煎,去滓。小儿剂量减半。治瘫腿,可酌加用量。 【用法】温服。 【功能】益气行血。 【主治】瘫腿等病。 8.海桐皮丸(《圣济总录》卷七) 【药物组成】海桐皮60g,白芥子(研)、乳香(研)各15g,芸薹子(研)、地龙(炒)、甜瓜子各30g,生牡蛎90g,枫香脂(研)30g,金毛狗脊(去毛)60g,威灵仙45g,蔓荆实30g,苍术(炒)45g,生草乌头(去皮尖)30g,木鳖子(去壳)45g,没药15g,续断30g,自然铜(煅,醋淬七遍)、乌药各75g。 【制法】上药除研外,为末和匀,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20丸,空心、食前用木瓜酒送服。 【功能】祛风湿、化痰淤,通经络。 【主治】瘫缓风。手足不遂,或时麻木,口眼?斜。 9.伏虎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药物组成】生干地黄、蔓荆子(去白)、白僵蚕(炒,去丝)各0.3g,五灵脂15g,踯躅花(炒)、天南星、白胶香、草乌头(炮)各30g。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半夏末糊为丸,如龙眼大。 【用法】每l丸分作四次,酒送服,一日二次。 【功能】祛风活血,化痰通络。 【主治】左瘫右痪。 10.十龙换骨丹(《摄生众妙方》卷三) 【药物组成】独活、羌活、川乌(炮,去皮)、草乌(炮,去皮)、当归(酒浸,去粗皮)、防风、川芎、天麻、何首乌(去黑皮)、海桐皮(去粗皮)。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g作10丸,金箔为衣。 【用法】每次1丸,好酒或茶送服。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11.轻脚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药物组成】木鳖子(别研)、白胶香(别研)、白芍药各60g,草乌(去皮、尖)120g,赤小豆30g(别,为末,打糊)。 【制法】上为细末,赤小豆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丸,渐加至10丸,温酒或木瓜汤送服。病在上食后临卧服,病在下空腹服。忌热物少时。 【功能】温经通络,祛风活血。 【主治】左瘫右痪,脚弱不能行履。 12.蠲痹防痿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药物组成】煅透羊胫骨6g,炙酥虎胫骨3g,酒炒透蹄筋3g,盐水炒杜仲9g,酒炒川断6g,炙去毛狗脊6g,制淮牛膝9g,骨碎补18g,生黄芪30g,全当归9g。 【制法】酒、水各半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壮筋健骨,活血行气。 【主治】手足瘫痪者。 13.换骨丹(《王氏医存》) 【药物组成】制南星、川贝母、秦艽、首乌、制半夏、五加皮、石楠叶各30g,沉香15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7.5g,朱砂为衣。 【用法】每次1丸,生姜汤送服。取汗。 【功能】祛风逐痰通络。 【主治】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14.风药圣饼子(《医学纲目》卷十) 【药物组成】川乌(生)、草乌、麻黄(去节)各60g,苍术、何首乌、白附子、白僵蚕、川芎各15g,防风、干姜各7.5g,雄黄13.8g,藿香、荆芥各7.5g。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再捏作饼子。 【用法】嚼碎,食后用茶汤送下。 【功能】祛风燥湿,活血通络。 【主治】半身不遂,手足顽麻,口眼喁斜。 15.搜风镇心牛黄丸(《普济方》卷一一四) 【药物组成】牛黄7.5g,龙脑3g,麝香3g,雄黄7.5g,丹砂37.5g(五味同研),天麻、乌犀(镑)、干蝎(炒)、羚羊角(镑)、羌活、独活、防风、细辛、白芷、赤茯苓、蝉蜕、麻黄(去根、节)、牛膝(酒浸,切,焙)、芎?、五加皮各15g,白附子(炮)7.5g,乌蛇(酒浸,去皮、骨,炙)30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用法】每次1丸,嚼破,以温酒或荆芥茶送服,一日三次。 【功能】镇心平肝,搜风通络。 【主治】一切风,瘫痪,言语謇涩。 16.灵宝丹(《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简易方》) 【药物组成】川乌(去皮、尖,略炮)、五灵脂各90g,没药45g,胡椒15g,木香、乳香(研)、朱砂(研)、麝香各0.3g(和朱砂为衣)。 【制法】将前五味为细末,辰时取井花水,入乳香末和前药末为丸,如豆大,以朱砂、麝香为衣。 【用法】每次1粒,以生姜3片同嚼,用茶或酒送服,不拘时候。如伤风头痛及胎风,荆芥汤送服。 【功能】祛风行气,化淤通络。 【主治】瘫痪。 17.紫金丸(《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一) 【药物组成】天雄、附子、大川芎各1对,淮乌120g,人参、白附子、乳香、没药各15g,当归30g,山栀子360g(研150g,余煮用),防风、血竭各15g,辰砂12g,全蝎15g。 【制法】上药生用,焙干,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7丸,空心用温酒送服。 【功能】温阳祛风,活血通络。 【主治】诸瘫痪,手足不遂。 18.长春丸(《解围元薮》卷三) 【药物组成】苦参、独活、荆芥、豨莶、紫萍、苍术、风藤各180g,木通90g,草乌60g,大风子500g,巨胜子360g,仙灵脾120g(俱不见火)。 【制法】上为末,水滴为丸。 【用法】每次50丸,茶送服。 【功能】补肝益肾,祛风胜湿。 【主治】风瘫困顿者。 19.羌活散(《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药物组成】羌活30g,天麻15g,胡麻子15g,细辛15g,麻黄22.5g(去根、节),藿香15g,附子30g(炮裂,去皮、脐),牛膝15g,白鲜皮15g,芎?15g,天南星15g,蝉壳15g,旋覆花30g,白附子15g(炮裂),地龙15g(微炒),乌蛇肉30g(酒浸,炙令黄),晚蚕蛾15g(微炒),干蝎7.5g(微炒),麝香7.5g(细研),甘草15g(炙微赤, 锉)。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次6g,以薄荷温酒调服,不拘时候。 【功能】祛风通络。 【主治】瘫痪。头痛目眩,涎唾不止。 20.华山五子丹(《鲁府禁方》卷一)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生地黄、熟地黄、川乌(煨,去皮)、白术、苍术(酒浸三日,焙干)、甘松、益智仁、五灵脂、桔梗、人参、白茯苓、白豆蔻各60g,天麻、陈皮、麻黄、滑石、川椒、甘草、白芷各30g,木香、丁香、沉香、乳香、没药、牛黄各7.5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用法】每次1丸,细嚼,茶、酒或米汤送服。 【功能】生精补髓,益气养血,祛风除湿,化淤通络。 【主治】左瘫右痪,遍身疼痛,手足顽麻。 21.风痹瘫痪药酒(《良方集腋》卷上) 【药物组成】嫩桑枝120g(切片),陈海蜇360g,野料豆120g,松针120g(捣拦)。 【制法】上药用酒3.5kg,装入瓷瓶,不论甜燥,将瓶入锅内,外以水与瓶酒仿佛平满,隔水煎二小时。 【用法】日日随量饮之。 【功能】祛风除湿,化痰通络。 【主治】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瘫痪。 22.麻黄酒(《普济方》卷九十三引《鲍氏方》) 【药物组成】麻黄、木鳖、杏仁、大黄各等分。 【制法】上以好酒6L,煎取600ml,浸别酒。 【用法】频频饮之。 【功能】疏风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诸风左瘫右痪,历节走注疼痛。 23.何仙姑庆世丹(《普济方》卷二二三引《卫生宝鉴》) 【药物组成】枸杞子、菊花(去萼用)、远志(须用硬物捶破,去心)、车前子、巴戟、生地黄、覆盆子、白术、苁蓉(酒浸七日)、九节菖蒲、牛膝(酒浸七日)、地骨皮、菟丝子(酒浸七日,昼夜晒干,炒令黄色为度)、续断、细辛、何首乌各等分。 【制法】上药各用本土所生者,逐药择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空心、食前用温酒送服。 【功能】安五脏,和六腑,添智慧,乌髭发,驻颜色,长肌肉,聪耳明目,强健四体,延年益智。 【主治】瘫痪痛楚,久在床褥,四肢少力,口干气虚,神识昏乱。 24.川乌灵脂丸(《魏氏家藏方》卷一) 【药物组成】川乌头(3只,去皮、脐)、天南星(三个,焙)、五灵脂(炒,别研)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l0一15丸,空心,食前用薄荷自然汁入酒吞服。一日三次。 【功能】祛风化痰,活血通脉。 【主治】左瘫右痪,口眼?斜。 25.七枝煎(《奇方类编》) 【药物组成】槐枝、桃枝、柳枝、椿枝、楮枝、茄枝、蕲艾各30g。 【制法】用水30L煎,去滓。 【用法】大盆浸洗。如冷,又添热水,以被盖出汗,避风。未愈,再洗几次。 【主治】年久瘫痪。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94..古今中医名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