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据中医来说何谓气 教你全面认识气的概念

 yfpy1234 2013-10-17

中医的气血学说,包括人体气血的生成、分类、功能运行、病理变化以及气血与经络脏腑关系的理论。中医气血学说是以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为基础的医学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气血学说,对于认识人体的气血活动、病理变化,掌握治疗方法、药物性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中医来说何谓气 教你全面认识气的概念

中医关于气的认识

(一)气的概念与来源

气在古代不但是一个医学概念,还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看来,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的物质。王夫之《太和篇》所说“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说明了这一点。中医理论是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因此,也把古代哲学中气的概念引用到医学中来,而中医关于气的理论也丰富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灵枢·本神篇》说:“天之在我者德(规律)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是说人体是根据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由气这种基本物质所生成的。清代喻昌在《大气论》中说得更加明确:“唯气以成形,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几乎可以说人体就是由气所组成的。中医所指的气具有以下特征。

1气是一种充满人体的流动性物质在《灵枢·决气篇》中,黄帝问曰:“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古代医家所以用“熏”“充”“泽”“溉”等字眼,足以说明他们当时所想象的人体的气是十分微细、均匀成片、不断流动、充满人体、无处不到的物质。

2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物质《素问·六微旨大论》把气的运动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并且认为,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都有气的生长出入运动。如果气的正常运动停止,就意味着死亡。王冰在注解《六微旨大论》时说:“舍小生化归于大化,以死后犹化变未已。”可见王冰还认为,人体死亡之后,气还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只是运动的形式不同。王冰更进一步指出,运动的源泉存在于气的内部,不需要外力的推动。他在《素问·六微旨大论》注解中说:“夫气之有生化,不见其形,不知其情,莫测其所起,莫究其所止,而万物自生自化,近成无极,是谓天和。”

3气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精神活动产生于气《灵枢·本神篇》说:“两精相搏谓之神”(精就是最精专的气),“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这也明确指出,意、志、魂、魄、神等各种精神活动,都产生于储藏在五脏之中的各种生命物质(气、血、营、脉、精)。这个看法与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相符合。

中医所称的气,除了指生命物质之外,有时还指功能活动或精神状态。因此,气同时具有两种涵义——物质和功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这两个“气”字,指的都是功能活动。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连用了6个“气”字,“气衰”“气壮”“气食”3个“气”字,指的是功能活动;“食气”“散气”“生气”3个“气”字,指的是生命物质。后世医家对气的概念,曾提出过不同看法。如张景岳提出精、气、神鼎足三元的理论。他认为,精是生命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神是精神状态。

近代中医所用的气这个概念,大多同时具有物质和功能两种涵义。如“卫气”可以代表防御功能,也可以代表具有防御功能的物质。“气虚”可以理解为功能活动减退,也可以理解为某种生命物质的减少。

人体的气,有三个来源:一是来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储藏于肾,得到后天气血的涵养,不断发育壮盛,我们通常简称为“精气”。二是由脾胃吸收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成为“后天之精”,即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我们通常简称为“谷气”。三是自然界清气(空气),清气由肺吸入体内。

精气、谷气与清气,经过肺、脾、肾三脏的作用,在人体内互相结合,才成为人体之气。因此,人体之气生成的多少,与下列因素有关:先天精气是否充足,饮食营养是否丰富,肺脾肾三脏功能是否正常。#p#副标题#e#

据中医来说何谓气 教你全面认识气的概念

(二)气具有的功能

1推动人体生理活动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经络、脏腑的各种生理活动,血的流行,津液的输布,都要靠气的推动。气的生成旺盛,功能正常,就能不断地激发和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气的推动作用减退,生长发育就会迟缓、障碍或衰退。各种生理活动减退,甚或出现血行瘀滞、水液停留等病变。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就具体地说明了气盛促进女子生长发育,气衰而生长发育衰退的过程。

2温煦人体阳气作用人体所以能够维持基本恒定的体温,是靠气的调节。《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所以把这种调节体温的作用称为温煦作用。饥饿时气的补充减少,就会有轻微的寒冷感觉;进食后气得到补充,运动后气血流行旺盛,就会感到温暖;寒邪侵犯人体,损伤了人体的阳气,或阳气运行受阻,温煦作用减退,就会出现恶寒。

3维护人体防御作用人体的防御作用,与气、血、津液,各个经络、脏腑的功能都有关系,是这些功能的总和。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病邪入侵之后气又能与病邪作斗争,驱邪外出,恢复健康。

《素问·评热病论》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指的是气在体表防御外邪入侵的功能;《灵枢·刺节真邪篇》所说的“虚邪之入于身也深……有所结,气归之……有所结,深入骨,气固于骨”,是指气在人体深部与病邪作斗争;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所说的“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指的是正邪剧烈斗争,通过战汗而驱邪外出的过程。

4助推人体气化作用气化就是气的运动变化。如气血的相互化生,津液的输布,津液转化为尿液、汗液等,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王冰注:“气化则生精。”这指的是气与精的相互化生。

《灵枢·决气篇》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是谓血。”《灵枢·痈疽篇》说:“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指的是气、血、津液之间的转化。《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指的是膀胱的排尿功能。以上引文中的“化”字都是指气化作用。

5控制人体固摄作用固摄作用是控制人体血液的运行,及津液的输布、分泌和排泄,使其处于正常的生理范围。固摄作用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控制血液流行,不使溢出脉管之外;②控制汗液、尿液的分泌和排泄,不使出现漏汗、自汗、尿崩、遗尿等症;③控制唾液,不使流涎等。

气的固摄作用和推动作用是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联系的。例如,气一方面推动血的流行,一方面又控制血的流行。如果气虚而推动作用减退,血行不利,会产生瘀血;气虚而固摄作用减退,可以导致出血。气的各项功能正常,固摄作用与推动作用互相协调,才能保持血液的正常循行。

气的固摄作用与气化作用之间,也有相反相成的关系。例如,尿液的分泌和排出,靠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而使尿液分泌不致过多,排尿有控制,要靠气的固摄作用。二者相反相成,协调平衡,才能保持适当的尿量和正常排尿。

总之,气的五种功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p#副标题#e#

据中医来说何谓气 教你全面认识气的概念

(三)气是如何分类的

气是一个总称。存在于人体的气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根据分布的部位和所具的功能不同,对气进行分类和命名。如分布于各个脏腑的气,分别具有该脏腑的功能,如肾气、肺气、肝气、脾气、心气、胃气等,脾气和胃气又合称中气。分布于经络的气就称为经气。这里论述一下四种全身性的气,即元气、宗气、卫气和营气。

1元气元气也称原气或真气,是人体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气。元气也是由清气、谷气、精气三个部分组成,但以先天之精为主。元气流行全身,无处不到。《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充身就是充满人体,无处不到之意。

2宗气组成宗气的三个部分中,以清气与谷气为主。《灵枢·刺节真邪篇》说:“宗气留于海(指胸部的气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与息道。”这指出了宗气所在的部位,即主要聚集于胸中,也可流行到全身。《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这指出了宗气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循环,推动肺的呼吸。

因此,心跳的强弱可以反映宗气的盛衰。《素问·平人气象论》有“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的记载,说明古代早就掌握了心尖脉动的触诊方法。宗气充足则心跳缓而有力,呼吸平稳均匀。反之,宗气不足就会出现短气、乏力、呼吸急促、心慌、肢冷等呼吸和循环方面的病变。

3营气组成营气的三个部分中,以谷气为主,并且是谷气中比较精微而富有营养的物质。这就是《素问·痹论》所说的“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营气流行于全身脉管中,与血同行。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胃……真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营气可以化生为血,可以把营气看作是血的前身。营气与血又同行于脉中,因此,常营血并称。营气的具体功能也就是血的功能。

4卫气组成卫气的三个部分中,也是以谷气为主,是谷气中性质剽悍滑疾的物质。《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剽悍就是强劲善战的意思,表示能抵抗外邪;滑疾就是流行迅速,活动能力较强,所以能不受脉管的约束,而运行到脉外。

卫气的主要功能是护卫肌表,抗御外邪,调节汗孔开合。卫气与营气配合,又能调节体温。所以《灵枢·本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四)气的运行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其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每一个脏器都有“升降出入”的运动。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各个脏器的升降出入运动,各有其特点。肺气的运动是呼吸,呼是出,吸是入,呼是出,吸是降,这是人体最基本的升降出入运动。

肝气主升,肺气主降,肝升肺降,协调配合,使气机通畅条达。肺主呼吸,肾主纳气,有呼有纳,有升有降,使浊气充分排出,清气吸入丹田。脾胃的升降出入,表现为饮食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水谷精微经脾的吸收、运化,分布到全身,这是脾气的上升作用;糟粕经由小肠、大肠的传导和排泄,这是胃气的下降作用。

肾司气化,能开能合,使水液之清者蒸腾于上,使水液之浊者下输膀胱,这是水液代谢方面的升降出入运动。此外,心火下降,肾水蒸腾,心肾相交,也是人体之气升降运动的一种表现。总之,人体之气的运动,依靠各个脏腑的协调配合,使升降出入趋于平衡,以进行正常的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