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知遇到绝交

 江边风 2013-10-17
明代章纶与其恩师何文渊
从知遇到绝交





章纶故居尚书第。
图片选自《南閤村》摄影集






 

今年是温籍历史文化名人、明代直臣章纶诞辰600周年。章纶的成长离不开其恩师何文渊的帮助,章纶与何文渊不仅有师生之情,还有一份同僚之谊,其《却金馆记》《前郡守何公祠记》《吏部尚书何公行状》三篇文章专门为何文渊而作,写得情真辞切,高度评价何文渊在温州知府任上的德政以及追述自己蒙受教诲的过程。但后来在景泰易储事件中,章纶却与之掷杯绝交。

清官能吏,治温有功

何文渊(1385-1457),字巨川,初号东园,晚号纯庵,江西广昌县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监察御史,史称“铁面御史”。宣德五年(1430)任温州知府。他和况钟等九人,带着“凡公差官员等,有违法害民者,就提人解案”的皇命,赴江浙“繁剧之地”上任。

六年任职期间,政绩卓著,兴利除弊,组织群众疏浚瑞安渠,受益粮田达二千顷。他为政宽严得当,常以传统道德规劝士民,平息争端;对贪官污吏则绳之以法,建立每月朔望接见父老乡民的制度,注重民俗,顺达民意,常微服暗访,了解民间疾苦。对诉讼案件,认真调查,依法处置,对以往的冤错案,予以重新审理,决不妄杀无辜。

宣德七年,何文渊奉诏进京述职,永嘉县丞率士民于道中赠以黄金,他婉言谢绝。后升吏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清廉知府何文渊,在温任职六年,深受吏员军卫、黎民百姓的爱戴。离任赴京时,万人空巷欢送,城门为之拥堵。临别一诗,至今尚广为传诵:“作郡焦劳短鬓蓬,承恩又侍大明宫。行囊不载温州物,惟有民情满腹中。”

我们在温州的史志里看到的何文渊是少有的好官、清官,列入《温州府志?名宦传》。

三年师生,谆谆教诲

章纶成为何的学生是在明宣德八年(1433)。何文渊为教化温州属县僻远地区人民,招收良家俊秀子弟入府学学习,章纶入选,成为府学生。这对求学心切的章纶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二十来岁的年轻章纶欣喜若狂,“月明风籁令心省,天阙星辰着手攀”(《过雁山宿僧舍》),这是他去温州路过雁荡的诗句,流露出他当时的喜悦之情,也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初入府学,他留给何文渊极好的印象,“威仪进退卓有可观”,何文渊考其诗文,认为义理已通大义,评语说:初学能文如此,将来必有成就,必是经纶国家之才。可见欣赏和爱惜,并把他的原名“崙”改为“纶”,亲授课业,质疑析理,而章纶也没有辜负恩师的期望,学业卓有成效。后来何文渊之子何乔新为章纶作传,详细记述道:

“时余先君(何文渊)为温州太守,患乐清东乡濒海,俗犷戾,思有以变其习,乃选良家俊秀补郡庠弟子员,公(章纶)亦在选中。先君问其业甚习,为易今名,因留府署躬教之。府椽南昱亦颖敏好学,先君免其治簿书,俾与公同学。政暇,即召至后堂,为讲析义理,教之作文,由是学业大进。”

章纶府学三年后,通过岁、科两考名列第一,成为正式的科举生员,还按规定获得府学每年的发银四两。明正统四年,章纶进士及第,授官南京礼部主事。

参与易储,掷杯绝交

景泰元年五月,章纶奉诏回北京任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景泰三年,景帝以一己之私,废英宗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另立自己一岁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对此,章纶非常生气,认为此事关系到国家的根本问题,说:“易储一事,天地不与,祖宗不与,人心不与。”

他本想直接上书景帝,但又觉得这是国家大事,为慎重起见,决定去找当年的郡学先生、现已升吏部尚书的何文渊商量,谁知何竟是易储事件的策划者之一。章纶得知,当即掷杯离去,与何文渊绝交。清朝王复礼写的《明尚书章纶公传》中有详细的记述:

“时公自南迁北议制郎中,闻诏,忿懑入都,谒冢宰何文渊,盖何守温时取公入泮者也。公造其门,适何宴客,举觞酌公曰:‘今日之宴乐乎?前易储诏,我所制也。’公掷杯于席正色曰:‘公昔治瓯为名郡侯,今日何以名节扫地矣?’怫然出,遂与何绝。”

易储诏书是不是何文渊起草,《明史》与《明会要》没有明确记载,但易储诏书中“父有天下传之子”一句,语出何文渊之口是事实。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可站在英宗立场,也可站在景帝立场,重要的是说这话的时空背景。当时景帝为易储的事贿赂陈循、王文、何文渊等内阁大臣。

因新立太子朱见济又不争气,死于景泰四年。景泰五年五月,“公(章纶)以储位久虚,灾异数起,因陈弭灾十四事”而入大狱。英宗复位,章纶出狱,官礼部右侍郎。英宗削去何文渊加官。又传英宗逮捕他的诏书已经发出,致仕在家的何文渊在万分无奈的处境中,以自缢结束了一生。

一心惟公,生死度外

从章纶写何文渊的三篇文章中,可以看出章纶十分赞赏何的才能,掷杯绝交时还说他是当年“治瓯的名郡侯”,但在易储事件上,因两人个性、观念不同,章纶无论如何也不会赞同何文渊,致使两人分道扬镳。

易储事件上,章纶的复位论,是出于维护正统伦常,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古代儒家士大夫认为皇位继承合不合道统是关系国家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大事。所以历代帝王立储都会牵涉许多高层官员,也有许多高官在这件事上送了命。

章纶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理所当然维护道统,甚至不惜性命,而因他刚直的性格,也绝不屈从世俗。王复礼《明尚书章纶公传》说章纶“素性刚直”,而何文渊入仕几十年,宦海沉浮的经验使他更多关心当下的陟罚沉浮,再因景帝恩威并用,像他这些精于世故的老吏缺乏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眼光和胸襟。国家平静的时期,他们能够圆滑处世,能够貌似强大,把吏道、治术运用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而面临大是大非,往往踟蹰犹豫。这也许就是章纶与何文渊的最大不同,“有我”与“无我”的人生境界之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