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了解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他认为,不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真正教育者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学生,要有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教师必须了解孩子身心的发展,了解他的思想状况,了解他的兴趣爱好。他要求教师要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孩子的思想和内心的感受,小心翼翼地接触孩子的心灵。教师不仅是孩子的教育者,还应是和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共同克服困难的朋友。他指出,一个在上课时隔着讲桌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上不相互渗透,就不可能形成真挚、诚实、相互信任和善意相待的情感关系。教师要参与孩子的各种活动,在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跟学生交往,要深入到孩子的兴趣中去,和学生的爱好、志趣结合在一起,在共同的活动中培养精神共性,应当像朋友那样,同享胜利的喜悦,共担失败的忧伤。特别是对那些遭受不幸的孩子,教师首先应该看到他们的不幸、忧伤和痛苦,对他们从不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冷漠、苦闷、孤独,不仅不应埋怨、恢心和绝望,而应体谅他们的心情,并给予极大的同情,应尽可能地理解孩子们的内心活动,给予最细心和善意的帮助,做到既分担他的痛苦,又不去触及内心的隐痛。熟悉孩子的精神世界才是对孩子真正的了解,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每位教师的金科玉律。只有当教师了解并熟悉孩子在思想、情感、快乐、恐惧等独特的精神世界时,师生之间的精神生活才会出现共同点,他们之间在兴趣、理想等方面才会表现出一致性。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的地步——心与心相通,这时进行的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才能最大、最显著。我想,不仅是教师,凡是教育工作者都应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灵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