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预装软件”需报备 预装利益链有望被断

 菩提树下思如泉 2013-10-17

[导读]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泄露已经成为手机应用的三大危害。2013.10

      智能手机预装软件“绑架”问题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在消费者的呼声中,工信部即将于下月正式实施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手机厂商预装软件必须要通过工信部的审核关卡。虽然目前还不能肯定此举能彻底根治当前预装软件的乱象,但起码,未来如果再出现类似的乱扣费信息被擅自收集等问题时,有规可循了。

下月起预装软件需报备审核

后台偷偷运行、流量越耗越大、卸载几无可能……9月29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用了将近20分钟集中报道安卓手机预装软件乱象。报道称,一款新的安卓手机,通常情况下会自带十几款软件,更有甚者高达数十款。事实上,满足手机通话、短信、照相等基本功能所需的软件仅为10款左右,绝大多数预装软件并不必要。

针对此问题,工信部在11月1日将实施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中明确,生产企业申请移动智能终端进网许可时,应当在申请材料中提供操作系统版本、预置应用软件基本配置信息。同时,不得在移动智能终端中预置具有以下性质的应用软件: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个人信息的;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等。工信部同时规定,获得进网许可的移动智能终端新增预置应用软件,或者操作系统升级发生的变化涉及进网检测中终端基本安全要求项目的,生产企业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备。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微博

)互联网应用安全检测与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检测到的2000多个恶意应用中,已被下载近4500万次,在所有应用下载量中所占比重高达11%,即用户每下载9款应用,其中就有1款属于恶意软件。

专家指出,目前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泄露已经成为手机应用的三大危害。恶意软件可以通过修改定制ROM、运营商定制渠道、第三方应用市场、山寨手机预置软件等渠道传播。

手机厂商首先受冲击

据了解,第三方软件内置在手机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与运营商合作定制,将后者相关应用预装进定制手机;第二种是手机出厂时,手机厂商自己预装应用程序,一般将应用程序内置入系统,从而难以删除;第三种是销售商与厂商合作,以渠道推广作为筹码,或后期刷机预装应用程序。而且,预装软件在国内已形成一条庞大的黑色产业利益链。随着工信部新规实施,首当其冲利益受损的将是手机厂商。

有分析认为,手机厂商对于用户自主获得Root权限下载相应的应用不提供保修为“要挟”也是因为这个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这也是手机厂商的一种收入补充,如果真的全部掐掉,那么手机厂商的利润会损失一部分。对于起步阶段的众多手机厂商来说,压力很大。

通信专家项立刚(微博)则指出,手机预装软件乱象要想根除,取决于政府的整治决心与监管惩罚力度有多大。如果对手机厂商提出严格的要求,驱使厂商去整肃各级渠道,加之运营商的有力配合,方能真正使消费者免除预装软件泛滥的困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