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与足迹的远行者

 浔庐山水 2013-10-17

 在英国风景画家透纳(1775-1851)的时代,欧洲风景画家已经层出不穷,但惟有他的作品获得了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声誉和成就,他丰富的思想与感情,远足所带来的灵感与激情,对绘画风格与技巧的不断变化与探索,让他成为欧洲画坛独一无二的风景画家。


  透纳笔下的大自然,从喧闹的都市到静谧的山林,从威尼斯流光溢彩的海湾到塞纳河旖旎的风光,从阿尔卑斯山的暴风雪到英吉利海峡的惊涛骇浪,从巴特麦尔湖的彩虹到诺哈姆城堡的日出,从莫特湖温暖的清晨到雨雾中呼啸的列车……他的画展现了一个温柔又狂暴,美好而又威慑的自然--丰富多变,令人琢磨不透。透纳热爱大自然那种富于戏剧性变化的景色,他作品中那扣人心弦的景色的气象和他对于生命的体察息息相关,他曾在六十七岁的年龄时怀着对自然的狂热,在一次横穿海峡的暴风雨中,他把自己捆绑在船桅上以感受那恶劣气候的桀骜。对于变幻莫测的海洋,透纳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他一生画了大量的海景画,二十二岁时,他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出了油画处女作《海上渔夫》,温柔的银白月光与沉静的大海交相辉映,似乎可以听到海浪富有节奏的呼吸,宁静的夜晚充满无限的诗意。而他在《遇难船》中表现的滔天巨浪、翻卷的云层、跌宕的波涛和挣扎嘶喊的人们,充满动感,让观者仿佛又置身于悲悯的情调之中。
  大自然给予透纳无尽的激情与灵感,而对旅行的热衷则让他饱览了欧洲大陆的风情与古典的艺术传统。他不仅仅喜欢一个人深入自然,更醉心于古老城市的悠久历史,深入前代大师的杰作,在它们中间寻找自己的创作源泉。1802年,二十七岁的特纳首次游历了法国和瑞士,此后他的足迹遍布欧洲大陆。法国卢浮宫里古典绘画的细腻柔和、威尼斯画派浓烈饱满的色彩和明丽的光线,在特纳作品中均可寻见踪迹。他曾据卢浮宫所藏法国古典大师普桑的杰作创作同名作品《大洪水》,也曾模拟提香的手笔创作他生命中屈指可数的人物主题画《维纳斯和阿达尼斯》,还曾怀着景仰不厌其烦的描绘罗马古国的断壁残垣。旅行带给了透纳充足的绘画题材,亦让他领略了欧洲传统艺术的底蕴与精髓。
  但透纳所表达的并非只是自然与传统。他从其中摄取,又从其中超越,甚至,逃离。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笔下的风景延续古典的套路,仍如静物风格般清晰恬静--尽管早期的他也曾经如此;他想反其道而行,无论对自然或是传统。在19世纪初那个英国现代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他的经历让他深深懂得,大不列颠不仅仅只有轻柔的田园风光,还有战争带来的粗糙与坚忍;自然也并非总如绵羊般温顺,他的野心让他不甘于仅仅对古典学院派的模拟与崇拜;而他的天分,是他所有成功的突破口。
  与古典主义将形象的写实、笔触的细腻、气氛的和美视为画面主导形成鲜明对比, 在生命的后二十年,透纳更为在意的是情绪的传递,和画面“得意忘言”的诗意表达,他笔下的风景对于自然细节的省略与忽视前所未见,而对于光感、大气和色彩的表现超越前代,他更倾向于把光与色表现为一种单纯绝对的因素,而风景本身似乎不再成为主题,它只是借以表现透明和反射的光的媒介符号而已。这种近乎抽象的表现和对画面情绪的追求让作品具有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成为当时的新创。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评价他为“真正的革新者”。
  虽然,远足的艺术家钟爱描绘自然的景象,但却并非常人所习见的平淡风景,而是更为浪漫的情感的抒发。他注意的不仅是自然本身,更是自己对自然的感受,抛弃冷静的、自然主义的描绘,而代之以充满感情与想象的笔法,这让他笔下的风景充满艺术的意味与魅力,这也许正是当时的评论对他的画艺褒贬不一的原因--引领潮流的艺术往往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时至今日,曾经的赞许与抨击都已随风而逝,透纳独特的风格和丰沛的情感却在他瑰丽的作品里长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笔写我心”,原来古今中外,画法大同。相信特纳的作品能带我们开始一段时空与心灵的清新旅程。

 “今天有人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先生,此人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他无以伦比的想象力,无论从哪方面看来,都是最伟大的;他浩瀚渊博的风景学知识,无论从哪方面看来,也都是最伟大的;如今,他是画家与诗人两者完美的合二为一;他就是,约瑟夫?威廉?透纳先生。”
  这段赞誉摘自英国著名评论家约翰?罗斯金1840年6月22号的日记。艺术圈中这种“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永远不过时,并且经常穿越时空。正如齐白石在看到明代徐文长的作品时,无比惆怅的感叹“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郑板桥甚至夸张的大呼“愿为青藤门下走狗”一般,罗斯金对于透纳的支持与赞赏也是不遗余力。如果说郑、齐遗憾的是与大师的时空错位的话,那么罗斯金的幸运就在乎透纳以超越时代的画风来到了与他同时的19世纪上半叶,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当罗斯金见到透纳作品时被他卓尔不群的风格完全震惊的情景,因此他毫不吝啬的把“最伟大”的头衔给了透纳。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作品,让熟谙画史的罗斯金几乎放弃了艺评人的矜持?


  表现水城风光的《威尼斯之景》应该是透纳最为闻名的作品,2005年4月,这幅作品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3580万美元的高价拍出,打破了英国画家作品的售价纪录。在这幅“最贵的威尼斯”中,悠闲的几只小船在宁静的运河上流连,远处的城堡若隐若现,温暖的阳光透过云层撒在莹透的水面上,光影萌动,烟云弥漫,一派“空水共氤氲”般的意境。画面中,远处的建筑、水中的渔船、天空的云层的轮廓都不是分毫毕现,随着一些细节的舍弃,它们都掩映在柔和的光芒中。透纳笔触轻快,色调明朗,他笔下的油彩似乎拥有了水彩一般透明的质感,让流动的大气与丰富的色彩、绚丽的柔光诗意的融合在一起。这种诗情画意的作品在当时就已经让收藏家和鉴赏家们趋之若骛。一位研究透纳的专家安德鲁威尔顿说“不容置疑,透纳抓住了威尼斯最迷人的景色”,那是因为,透纳笔下的风景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观,还熔铸了诗意的情怀,这让与他齐名的“对头”,另一位著名的英国风景画家康斯坦布尔也不得不赞叹“运河里的无数船舶,构成上千的美丽形体,我想这是我所见到过的最完美的奇才之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透纳与印象派之间的关系。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印象派大师莫奈、毕沙罗来到英国伦敦,以躲避当时的战乱。在这期间,他们有机会观看到透纳的作品,从中获益匪浅。透纳的作品对大气、光影、色彩的“前无古人”的表现,让莫奈、毕沙罗等印象派画家大受裨益,莫奈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创作的,曾参加首届印象派画展的作品《日出?印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影响,而这时透纳已经去世近20年了。当时莫奈以及印象派成为新风格的倡兴者而备受嘲笑,实际上已经有一位伟大的英国风景画家,将他们的创新提前了几十年。莫奈、德加、雷诺阿等人在一封公开信中写道:“一群法国人,在相同的美学追求下,联合起来……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表现运动中的物体形态以及变幻莫测的光现象的运动中来。他们没有忘记,在这条道路上,有一个卓越的英国大师早就走在他们前面了。他就是伟大的透纳先生”。 
  在西方美术史上,透纳已取得了极高的艺术地位,常与凡高、毕加索等大师相提并论,虽然他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的噱头:没有凡高的神经质,也没有毕加索的情人多。他所吸引人的,完完全全是他的艺术--从早期到晚期,他画风的变化让人惊叹,堪称西方绘画由传统至现代的“活教材”。小时候的他曾被认为是一个神童。13岁他的作品在父亲的理发店的橱窗内展览出售,14岁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次年被录取并在院里展出作品,24岁便成为皇家艺术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他对传统画法熟烂如流,能极其准确的刻画建筑和自然的细节,但在今天看来,那时的透纳只不过是一个技巧高超的英国画家而已。后来他关于绘画的新的想法层出不穷,不再满足于对物体照相机般的写实重现,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已经不能束缚他那自由奔放的内心。他的画变得笔意纵横,散漫的、烟雾缭绕的、波涛汹涌的、光色淋漓的风景成了他的最爱,细枝末节在他眼里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在某些地方,用白色背景上淡淡的色彩勾勒来展现物体的基本颜色,光线和质感。有人评价说,这真是节俭到了极致,如果再稍微简单一些,就什么也分辨不出来了,变成彻底的抽象画了。当时他的创新饱受争议,但约翰?罗斯金一直坚信自己的观点,是他最为坚定的支持者。
  时至今日,欣赏、懂得、赞美透纳艺术的,再不仅仅是约翰?罗斯金,他独特的艺术成就,吸引了与他同时的独具慧眼的罗斯金、他身后的印象派画家以及现在观看画展的我们,还将一直的吸引与影响下去。
  
  

分享到:
0
责任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