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重点古桥——佘市桥

 文山书院 2013-10-18
佘市桥

  佘市桥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佘市镇,在临澧县城西13公里处,呈南北向横卧在澧水支流道水之上。原称道源桥,因附近佘姓人居多,渐以佘氏桥名之;后因集市兴起,便以佘市桥为名流传至今。

  2000年由常德市人民政府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佘市桥为九孔连拱石桥。据《安福县志》(临澧县在1914年前称安福县)等古藉记载,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在今佘市桥原址建成石墩木梁桥。南宋咸淳4年(1268年)建成石墩石梁桥。元至顺2年(11331年)开始取12公里外的太浮山之石,改建佘市桥,到元至元2年(1336年),建成一座2堤8墩9孔的连拱石桥,高8.6米(二丈六),宽9米(二丈七),长83.3米(25丈余)。桥上有屋,计26楹,中建4阁,左右为轩,南北为门,还建有石浮屠2范,金犀3琢,石犀4座等。建成时由元太史揭曼硕作《道源桥记》。清乾隆56年(1791年)洪水冲毁4墩,桥上建筑荡然无存。乾隆59年(1794年)桥体按原制补修,,并加高至9米(二丈七),加宽至10米(3丈),两侧建石栏。现存佘市桥的主要部分是1336年所建桥体的“真实的遗物”。

  1964年,临澧县人民政府在原石质桥面上加铺钢筋水泥,拆石栏建水泥柱栏,并在桥南增建2孔,将桥面向南延长20米,使之成为公路桥,担负着临澧县—佘市桥镇—白洋湖镇—石门县这条地区主干公路和佘市—青山、佘市—文家等县级公路的过桥运输任务。40年来,载重汽车来回穿梭其上,负重不毁。

  佘市桥与18座全国重点古桥文物相比,其建成时代之久远居第9位;与7座石拱桥相比,居第6位。但是,与2座同样类型的连拱石桥相比,宝带桥建成于明正统11年(1446年),比佘市桥晚110年。卢沟桥虽然始建于金明昌3年(1192年),但原桥毁于洪水,明正统9年。(1444年)重修,后又毁于洪水。现存卢沟桥是清康熙37年,(1698年)再次重修的。佘市桥基本上是1336年建成的原桥“遗留下来的真实的遗物”,比卢沟桥最后重建的时代要早362年。因此,佘市桥是目前已知全国建成时间最早的连拱石桥。

  佘市桥长83.3米,长度作为古桥规模的标志之一,只受制于桥址的自然条件。而桥的宽度,则不仅是规模大小的主要标志,而且是封建社会中桥梁规格(等级)的表现。重要路桥的宽度大小往往要经过官府审批甚至御批。佘市桥初宽9米(1336年);仅次于赵州桥(赵州桥的宽度,一说9.6米,—说10米); 1794年加宽至10米,则与赵州桥同宽了。可见,佘市桥是目前已知全国最宽或最宽之一的古桥文物,在其建成时代具有很高的规格,在当时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座罕见的古桥。

  从桥面以上的建筑看,风雨桥和石梁桥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工艺价值。但从桥体本身看,石拱桥的科技与工艺价值在中国以至全世界的建桥史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赵州桥,其大孔套小孔的空腔式结构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一般说来,连拱石桥的科技含量和工艺要求相对还要高一些。在连拱石桥中,佘市桥的单拱跨度大于宝带桥。佘市桥桥型端庄大方,设计精巧,施工严谨,以至近670年来基本保持原建筑时的结构和外貌。在全国重点保护古桥文物中,只有卢沟桥曾经当作城乡机动车辆的交通要道,但北京市人民政府早已明令禁止各种车辆在其上通行了。而佘市桥作为多条公路的枢纽,超载重型汽车繁忙奔驰其上,是全国唯一还在为现代公路运输服务的古连拱石桥,40多年来长期经受重压强振而依然昂首屹立,足见其科学技术价值和施工工艺水平之高,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古桥的奇迹。(沙默乔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