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带着汉能踏入太阳能薄膜产业时,李河君又一次选择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公司内、同行和外界舆论。2012年后,在中国、美国和欧洲,政府均投入巨额补贴的光伏产业陷入产能过剩和资本寒冬,即便光伏产业中,太阳能薄膜远不如晶硅发展成熟——李河君正在进行一场百亿级别的豪赌。 去年底,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高调宣布,汉能的光伏组件产能已达3GW,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这一消息引起业界哗然:目睹了光伏产业如过山车式发展的中国人,对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及其创始人的迅速崛起表达了怀疑。但怀疑没有让李河君停手,他接连展开逆市收购,其后不到1年时间里,汉能在海外先后完成3起光伏并购交易。 李河君追求的“绝代之功”是其宣称的“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到2020年创造一家销售收入达1万亿元的公司。“汉能做到1万亿销售额的难度相当于华为做到1千亿销售额的难度,”李河君气定神闲地说,“因为光伏薄膜行业同时兼具高科技和能源两大行业特点:高科技行业的特点是高速增长,能源行业的特点是门槛高,周期长,但需求和增长长期稳定——我们把高科技和能源同步做,相当于 1+1=11 。” 李河君坚决否认自己闯入光伏的目的仅是为了赚钱。“汉能的团队为理想而战,盯着银子的人肯定挣不了大钱,”李河君说,“我觉得挣大钱的诀窍是不要盯着钱看,把钱当作副产品才能挣大钱,顺便把钱挣了。”但他并不否认钱的重要性。事实上,他坚信只有像汉能这样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公司才具备做成光伏薄膜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告诉你也干不了——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李河君说得很笃定,“(做光伏薄膜)第一要有技术,第二要有银子。汉能投了300亿才刚把(薄膜)行业做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