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并非坏决策使人贫困,贫困使人做出坏决策

 dongchang 2013-10-20

我经常采购食品的那条小道上几乎都是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美国超市连锁店,以“天然食品”为卖点,价格昂贵但业绩惊人,观察者网注)。虽然转个弯3分钟左右就到西夫韦(食品超市),在那里买的话更便宜些,但我并没有那样做。虽然也知道因此会多花了些钱。

作为一名财经作家,我知道全食超市的东西会贵不少。有时是符合性价比的,有时并非如此。但是作为买客,选择西夫韦的理由只有为了吃墨西哥薄饼。方便还是王道。只要每个月的食物费用不超过预算,我还是会去全食超市。虽然可能会浪费些钱,但与花更多时间以及精力相比还是划得来的。

这也许就是生活的闲情逸致吧。与穷人相比,为了买好东西、图方便,可以花更多钱。正因为有这个能力,所以也不必多花心思在生计琐事上。

前段时间《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为生计而忧心的话认知能力会大大降低。研究收集了在美国新泽西州购物中心购物的低收入人群和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农民的数据。无论哪个调查均表明,仅仅奔波于生计的人认知能力会下降。

在美国的调查,是对汽车修理员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与高收入者以及廉价工作就能解决生活的低收入者相比,迫于生计压力的低收入者的认知能力低下。

在印度的调查,是对收割甘蔗前后农民的认知能力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收割结束知道钱快到手时的认知测试成绩比收割前的要高。

所谓“常识”,是正反面的结论。

在这次对认知能力的研究结果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应该是对贫困本身的理解。穷人和不是穷人的人都会选择错误,但是统计表明穷人选择错误的次数高于平均水平。因此也就很轻易导出一个结论——引发贫穷的原因与其说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如说是不成熟选择的结果。

但是这次研究的结论却与上述观点完全相反,是贫困扰乱了判断力,导致选择错误。

按照世界贫困标准,美国的低收入人群几乎不能称之为贫困,所以在发展中国家取得成功的贫困对策在美国大多并没有成效。因此,这次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义的,它找到了美国和印度在贫困方面的共同点。

针对在美国的贫困问题,为在复杂的现代经济中得以生存,重要的是能力以及个人自身资本。于是,教育备受瞩目,学校改革以及学前教育的现状引人争议。

但是,成年人同样也需要帮助。和孩子不同,成年人的贫困很轻易就会被认为是自身问题。很多贫困的成年人被认为花钱不当。

很多人认为不应该从经济上帮助贫困者,或者即便是援助也应该对其资格进行严格筛选,可这样做会加重贫困。一旦有金钱方面的担心,贫困者从一开始脱贫时就会进行不明智的选择。所以,帮助穷人重新站起最好的方法就是减轻他们的贫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