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灌木楼密室藏古墨

 苏迷 2013-10-20
灌木楼密室藏古墨
“乾隆御题关槐山水图墨”考释
乾隆御题关槐山水图墨
  ■孙迎庆乾隆御题关槐山水图墨”原为苏州收藏家吴湖帆(1894~1968)收藏,并在锦纹墨盒内侧题写:"辛已中秋同学潘仲麟所赠,乾隆御题关槐山水图墨一锭"的题记,落款"倩菴记"。潘仲麟与吴湖帆是苏州草桥中学同学,民国时期的金融家,曾任交通银行副理,喜书画、富收藏。吴湖帆与何亚农亦为好友,知道何亚农喜藏古墨,并知何亚农灌木楼藏墨的来龙去脉:一部分是何氏家藏,后来又买进了宝山楼主人潘博山和近代书画家陈子清的古墨收藏,遂集大成。吴湖帆忍痛割爱,将此墨从梅景书屋传递到了何亚农的灌木楼。
  何亚农(1880-1946),别号真山,文物鉴赏收藏家。早年留学日本,是老同盟会员。1917年解甲归田,移居苏州南园灌木楼,经常出重金收名家名作,在近代收藏界无人不晓。1946年因脑溢血客死北京,而生前的藏品却无下落,成为中国收藏界的一大秘史。上世纪50年代中期,苏州南园宾馆在整修灌木楼时发现,楼内浴室的阁楼有一间密室,移开板壁,内藏有书画、铜器、瓷玩、古墨、名砚及诸多古籍,宛如打开了一座尘封已久的宝库,特别是两箱保存完好的古墨,共180号541件,几乎囊括了明三家(程君房、方于鲁、罗小华)和清四家(胡开文、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等人的精品。苏州市政府随即通知何亚农女儿何泽瑛、何泽慧,当时何泽瑛在南京工作,何泽慧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何氏兄妹当即表示,全部捐赠国家。市政府将文物图书归于博物馆整理保管。如今,苏州博物馆的古墨收藏在江苏堪称第一,在全国也不多见,现将何亚农所藏"乾隆御题关槐山水图墨"考释如下:
  本品周围环以云龙图案,气度雍容。背面一浮雕,神情肃穆庄重。中间方形开光内阴识楷书填金《御题关槐山水》诗文:"松下敞书寮,策筇人过桥。无僮若为候,有鹤似相招。春籁风前落,泉绅云外飘。仙台阿那畔,来往会王乔。"(见《乾隆御制诗·五集·卷七》)属款"臣关槐敬书",后钤"臣"、"槐"方印。关槐,字晋卿,号雪岩,仁和(今杭州)人,官礼部侍郎,词章翰墨,脱颖不群。
  墨是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伴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制墨业空前繁荣,名家辈出,异彩纷呈,不仅墨的质量在配料、选烟和胶方面有较大改进,而且墨的外在形式美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集书法、绘画、髹漆、漱金、雕刻、装饰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题材涉及山水风景、鱼虫鸟类、风土人情、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成为文人雅士和达官商贾竞相争购收藏的佳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