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水力应用

 梦泽赤子 2013-10-21

    水轮使水的势能或动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做功,它的诞生是水力进入应用领域的关键环节。但是最早的水力机械应是利用水的重力做功的,直到出现利用水的动能冲击轮子运动,水力才得以应用。

    (一)水轮诞生与汉晋时水力机械推广应用

    1.水碓两种与立式水轮

    西汉人桓谭(前33~39)最早以文字记载了水力的应用:“杵舂又复设机关,用驴赢,牛、马及役水而舂。”②这里列举了两种令杵舂运动的动力:畜力和水力。要使水力转换成机械能,必须通过机械装置来转换,这个装置最简单的应是圆形轮子,这就是“水轮”。《后汉书?桓谭传》:“初,谭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上书献之,世祖善焉。”世祖,即东汉光武帝刘秀,他登基时间是公元25年,桓谭在《新论》中向光武帝介绍了当时最新颖的粮食加工机械,“役水而舂”的水力机械是其中之一。由此可以推论,这种水力机械的出现至迟在公元之交。

    古代水碓有两种类型(图4-76):一为由水轮将水能转化为动能,通过动力轴拨动碓杆而工作;一为直接靠水的自重,通过杠杆上下运动而工作,又名槽碓。前者动能较大,工作机效率高;后者效率较低,多引山溪或泉水。桓谭记载的水碓应为水轮传动。

    东汉人刘熙(196~226)《释名?释水》:“人所为之曰潏。潏,术也;堰使水,郁术也;鱼梁水碓之谓也。”③鱼梁。类似堤坝的挡水建筑物,以鱼梁壅水,抬高水位,逼水入渠以驱动水轮(图4-77)。水碓已经具备了水力工程的全部要素:水工建筑物(鱼梁,为水轮创造良好的水力条件),动力机械(水轮),工作机(水碓)。水碓是由水轮的圆周运动通过动力轴上的拨板转化为碓杆的间歇运动。就其工作原理来看,若水轮采用卧式安装必须有齿轮一类的装置才可能将动能传达到碓杆,而立式水轮的机械传动最简便。由此可以认为中国最早出现的是立式水轮。

    2.水排与卧式水轮

    东汉建武七年(31)杜诗创造了水排,即以水轮为动力机的冶炼鼓风设备。水排乃至见于北魏记载的水罗就机械原理而言属于另一类机械。通过类似曲柄的装置将动力轴的圆周运动转化为工作机的往复运动。元代王祯《农书》载水排、水罗为卧式水轮。从机械结构来看,水排、水罗采用卧式水轮,传动部分可以更简单。由此推测卧式水轮的诞生时代应在水排发明之时,即东汉建武七年(31)。

    ①谭徐明,水力应用的起源、发展及中西方比较,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年,第1期。
    ②西汉?桓谭:《桓子新论》,《四部备要》影印本,中华书局,第17页。

    ③东汉?刘熙,《释名?释水》,卷1,丛书集成本,第15页。 

a.以水流的势能做功的槽碓                             b.以水流动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连机碓
图 4-76 水碓两种
(引自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图4-77 水碓水力工程布置示意图

    两汉间水力机械的流传并不广泛。这一时期有关碓磨的出土文物以人力、畜力为多①。水排自发明后三国、北魏、北宋等时期都有使用或制作的记载。到了元代王祯称水排“但去古已远,失其制度,今特多方搜访,列为图谱”②。元代以后很少再见使用水排的记载。根据王祯绘制的水排来看,其构造与欧洲中世纪的水力冶炼设备构造近似(图4—78)。

    3.水碓的推广

    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乱和政权更替,使人口剧减,经济衰退。同时,门阀士族政治造就了文化思想的相对活跃。这一时期水碓作为当时最先进的机械首先在权要豪强的庄园中使用。这时期水碾和水磨诞生,水力工程技术有长足的发展。

    早在东汉时,亦已有水碓用于军垦供粮的记载。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尚书偻射虞翊上疏曰:“《禹贡》雍州之域,厥田惟上……北阻山河,乘呃据限。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故孝武皇帝及光武筑朔方,开西河,置上郡,皆为此也。”③曹魏太祖时(即曹操,155~220)移民军屯于河北、陇西、天水、南安等地,民心浮动,后来“(张)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修课,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④。

    西晋建都洛阳,黄河支流谷水有千金堰,是太和五年(231)都水使者陈协主持重修的重要水利工程。堰在洛阳西北的十三里桥,引谷水入渠,可能原是灌溉工程,因为渠道上水碓越设越多,后来成为洛阳粮食加工基地。元康元年至光熙元年(291~306)晋八王之乱,河间王颐及都督张方领兵二十八万围洛阳,“(张)方决千金遏,水碓皆涸,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兵廪,一品以下不从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从役。又发奴助兵,号为四部司马,公私穷蹙,米石万钱”⑤。可见千金堰水利工程是当时洛阳都城内居民和驻军的粮食加工基地。

    北齐时高隆之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兴建防洪工程,亦引漳水供水碓⑥。战乱频繁,人口剧减,劳动力严重不足,促使人们寻求其他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也反映了人们对水能应用已有相当的认识。

    在魏晋南北朝各国短暂的和平时期内,经济重建、文化复苏和商业的繁荣为粮食加工业拓开了市场。其时宗法门阀制度下的庄园经济更加为之推波助澜。洛阳、邺城一带皇亲国戚豪门士族广占良地,亟须提高粮食加工的效率,水碓也随之成为当时财富的象征。

    西晋初作水碓一度是达官贵人的特权。尚书王浑(223-297)上表:“洛阳百里内,旧不得作水碓,臣表上先帝,听臣立碓,并搀得官地。”⑦但是,皇族有特权修建和大量拥有水碓。

    ①陈文华,中国古代农业考古资料索引,农业考古,1983年,第1期,第282页。
    ②元?王祯,《农书》卷19,万有文库,第405页。
    ③《后汉书?西羌传》卷87,中华书局本,第2893页。
    ④《三国志?张既传》卷15,中华书局本,第472页。
    ⑤《晋书?惠帝纪》,中华书局本,第101页。
    ⑥《北[齐书?高隆之传》卷18,中华书局本,第236页,记曰:“以漳水近于帝城,起长堤以防泛溢之患。又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造制碾皑,并有利于时。”高隆之官至北齐尚书右仆射,领营构大将。

    ⑦晋?王浑:表立水碓,《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28,中华书局本,第1619页。

 a. 中国水排一卧式水轮
(引自元?王祯《农书》)
 
b.欧洲水排一立式水轮
(引自平田宽?八杉龙一[日本])
《技术史一中世纪的地中海文明》
图4-78 水排两式

  刘颂为河内太守时,境内公主的水碓有30多处。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①。《晋书?王戎传》称其有水碓40所。此外,“(石)崇有司簿阅水碓三十余区,苍头八百余人,它珍宝货贿田宅称是”②。而这些庄园都是在洛阳邺城附近。


    4.水磨、水碾、连机碓、水罗问世

    水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水力应用发展的标志。磨相传是春秋时公输班发明的。碾在东汉时期亦见诸文献记载。以水驱动的水磨水碾的问世则是水碓已有普遍运用之后。

    三国曹魏时,魏明帝曹睿(204~294)有一套以水为动力的自动玩具,其中包含了水磨模型。晋人傅玄注中提到了其大致构造:“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萧,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巧百端。”③水磨诞生的时代当在此前。

    《南齐书?祖冲之传》“(祖冲之)于乐游苑(在建康,今南京)造水碓磨,世祖亲自临视。”世祖即南齐武帝萧赜(483年至493年在位)。这是有关水磨应用的明确记载。同时期有北魏尚书崔亮(?~521)在洛阳西北谷水上“造水碾磨数十区,其利十倍,国用便之”④。东魏武定五年(547)杨街之作《洛阳伽蓝记》,有感于永熙八王之乱,洛阳被毁,追思当年洛阳的繁华,提到了北魏洛阳水力机械普遍应用的情形,“(景明)寺有三池……400问硙舂簸,皆用水功。”⑤问(水碾)、硙(水磨)、舂(水碓)、簸(水罗)在洛阳已不在少数。

    水碓在粮食加工业中的运用,自东晋开始使用渐多。东晋时出现了连机磨。当时人记:“杜预(222~284)作连机碓。”⑥嵇含(263~306)著《八磨赋》,以畜力为动力⑦。魏晋南北朝八磨的问世说明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已使当时制造连机水磨成为可能。连机水碓在东晋时已经广为应用,与单一水碓不同之处只是动力轴加长。轮上分布若干拨板。一个拨板和一套碓具相配(图4-76)。连机水碓与单机水碓相比机械结构无大变化。水磨则不然,连机水磨的动力传递要通过多个齿轮来实现。水磨动力机械部分对水轮的要求是功率更大,运转匀速稳定。相应对引水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水磨的诞生标志着水利工程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二)唐宋元水力加工机械的普及

    自魏晋南北朝以降,水碓逐渐由都城向边远山区流传。唐宋元时,水磨、水碾等水力加工机械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水力纺机大约也是这一时期间世的,18世纪水力纺车在西方诞生,然后传入美国,水力纺车进入产业领域,被美国视为现代工业革命转折的标志。

    1.水磨走向民间的过程

    ①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下之下,四部丛刊本,第141页。
    ②《晋书?石苞传》卷33,中华书局本,第1008页。
    ③《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卷29,中华书局本,第807页。
    ④《后魏书?崔亮传》卷66,中华书局本,第1481页。
    ⑤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3,四部备要本,第17页。景明寺为北魏时著名的寺庙,在宣阳门外。
    ⑥(晋)晋诸公传,转引自《太平御览?器物部七》卷762,中华书局本,第3385页。
    ⑦晋?嵇含:八磨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65,第1830页:“外兄刘景宣作为磨,奇巧特异,策一牛之任,转八磨之重。因赋曰'方木矩踌,圆质规旋,下静以坤,上转以乾,巨轮内达,八部外连’。”

    隋及唐前期皇室及豪门世家、寺庙,仍是水磨、水碾的主要拥有者。如隋代开国元勋杨素权倾一时,“东西二京(洛阳、长安)居宅侈丽,朝毁夕复,营缮无已。爰及诸方都会处。邸店、水皑并利田宅以千百数,时议以此鄙之。”①(皑即磨之别名,唐及宋北方多称碾)唐玄宗时大宦官高力士“于京城西北,截沣水作碾,并转五轮,日破麦三百斛”②。与他同时代的宰相李林甫,“京城邸第,田园水碾,利尽上腴”③。当时都城长安附近的郑国渠、白渠更是节节筑坝,皇亲国戚大设私碾,与农业生产争水,灌溉用水已经得不到保障。广德二年(764),户部侍郎李栖筠等奏请拆除白渠上的水磨、水碾70处。大历十三年(778),从拆除代宗之女升平公主的2处水碾入手,毁白渠水碾44处④。

    唐代中后期为了增加税收,不得不强制皇族将一些产业交给地方政府。水磨、水碾先后成为地方政府的产业。元和八年(813)宪宗令“应赐王公郡主并诸色庄宅、皑碾等,并任典贴货卖,其率税夫役,委府县收管。”⑤穆宗时(821—824)继续下诏书,将京兆,河南府以外的所有皇产割给地方。此后,水碾、水磨向民间普及,成了政府租税的主要来源。

    宋代,百姓经营的水磨、水碾已不在少数。都城附近的汴渠上集中了许多制茶的磨坊,由于筑坝壅水,妨碍了汴渠通航;此外,也有将磨或碾建在船上,停驻中流,由水流驱动者,称作浮皑,或船皑。由于水力加工机械而影响灌溉用水,引起水源之争也和唐代一样难以调解。《宋史?河渠志》:“右司谏苏辙言:近岁京城外创置水磨,因此汴水浅涩,阻隔官私舟船,其东门外水磨,下流汗漫无归,浸损民田一二百里,几败高祖坟。”⑥这是因为水磨大量弃水而导致的积渍涝灾⑦。

    北宋朝廷对民间兴建水磨予以了支持,使水力应用在宋代达到了空前的普及,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北宋文同记嘉陵江民间大水磨“激水为皑嘉陵民,构高穴深良苦辛。十里之间凡共此,麦入面出虚无人。彼氓(音meng,指“百姓”)居险所产薄,世世食此江之滨,朝廷遣使兴水利,嗟尔平轮与侧轮”⑧。宋元时大规模的水磨或水碾已不少见(图4—79),由地方政府或乡村绅士集资建设的水磨坊常成为地方大型公共设施。驱动水磨的水轮有立式(侧轮)、卧式(平轮)等不同类型。在元时刘郁《西使记》记载了常德受元宪宗之命出使伊儿汗国,在岭北乞则里八寺见“有碾碾,亦以水激之”的情景。乞里则八寺在今蒙古西南近额尔齐斯河的布伦托海⑨。

    2.水力纺车

    元代王祯《农书》始见记载,水力纺车应为宋代的产物。水力纺机体积硕大,主要用于纺麻。动力部分称大轮,实为水轮,“与水转碾磨之法俱同”⑩。纺车部分与一般纺车结构类似,水轮转动后“旋随轮转,众机皆动,上下相应,缓急相宜,遂使绩条成紧,缠于轫上……昼夜纺绩百斤”①。《农书》说水力纺车在“中原麻苎之乡凡临流处所多置之。”川西岷江流域成都平原亦不罕见,元人揭傒斯《大元敕修堰碑记》记都江堰“今虽缘渠所置碓硙、纺绩之处以千万汁,四时流转而无穷。”


    ①《隋书.杨素传》卷48,中华书局本,第1292页。
    ②引日唐书?高力士传》卷184,中华书局本,第4758页
    ③引日唐书?李林甫传》卷106,中华书局本,第3238页。
    ④,⑤《唐会要》卷89,商务印书馆本,第1622页。
    ⑥《宋史?河渠志》,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释本,中国书店,1989年,第118页。
    ⑦《宋史?食货志》卷184,中华书局本,第4508页:“(政和三年)尚书省言:'水磨茶自元丰创立,止行于近畿,昨乃分配诸路,以故致弊,欲止行于京城,仍通行客贩,余路水磨并罢。’从之。”
    ⑧北宋?文同:《丹渊集》卷13,四部丛刊本,第155页。
    ⑨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94,四部丛刊本,第895页。

    ⑩元?王祯:《农书》卷19,农业出版社,1956年,第420页。 

图4—79  元代水磨图
(引自李允鉌《华夏意匠》,(香港)广角镜山版社,1986年)

    ① 元?揭傒斯;《揭文安公全集》卷12,四部丛刊个,第113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