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系辞》通讲(十)

 凝影叠姿 2013-10-21
 
 
  我们接着看下面一句:“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我们有了上面对乾坤二卦的感觉,下面的文字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我们刚才也说了,冯老师曾说“我为乾,众为坤”。哪个人没有我呢?我们找得出一个没有“我”的人吗?找不出来嘛!我,是人人本具,个个现成的。“我为乾,众为坤”,大家随时要注意这个本位。“我”是很容易知道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我们在座的也有学佛多年的朋友,这里说乾就是般若,就是真如,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学佛十几年的朋友,有没有真正找到这个我?有没有真正体会到这个“我”的功能?西方哲学中有三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一直解决不了的啊!西方有些哲学家为了想通这三个问题,最后变成了疯子。所以,我们大家可以想想这些问题,但是不要想得太凶,不要也想疯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实际上是给出了答案的。唐代的无尽藏比丘尼有一个偈子说得很到位: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试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个无尽藏,很有可能就是《六祖坛经》里面向六祖大师问《涅磐经》的那个比丘尼。当时无尽藏对六祖说:“你又不识字,怎么给我讲经啊?”六祖大师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叫做“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这就是禅宗不立文字的来历,是很重要的一句话。我们通过这首诗偈看古时候的出家人,修行修了几十年,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求道上,为了求得明心见性而不辞辛劳。你看她到处去参访,鞋子都磨破了不知多少双,山顶上的白云也踏遍了,虽然还没有得道,但这种诗的境界也是非常舒服的。终于有一天行脚累了,回来在路上发现梅花开了,便自然地拿一枝来嗅。哎呀!原来自己要找的东西就在这里啊!找什么找啊?真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所以《易经》告诉我们“乾以易知”,认识这个真正是很容易的。冯老师在《信心铭》里面也讲“至道无难小道难。”真正的大道是不难的。比如我们学《易经》,通过这一段把握《易经》的精神是不难的,但是你要想学数术一类的小道,要想学打卦算命、要想在天象灾异、卦气变化上搞精搞透,要想把邵雍那一套数术之学搞通,那就很不容易,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了。因为“至道无难小道难”嘛!这就是乾以易知的感觉。



  

    “坤以简能”又怎么讲呢?我们刚才说了,坤就是乾所体现出来的功能。为什么坤是简能呢?它就是以简捷明快作为其功能的。我们看坤卦的爻辞,六二爻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我们上次讲了得位的道理,坤卦的正位就在六二,是在第二爻上,是既得中又得位,所以对于坤卦来说,这一爻的爻辞是最重要的。“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这句话该怎么解释呢?纳入到我们自己的内心中来体会,只要我们心中乾卦之良知一动,坤卦的良能马上就能发挥作用。具体来说,直,就是我们心中坦率、正直,直心是道场嘛;方,就是方正,不扭曲;大就是有容量,包容一切,有容乃大。只要我们念头一动,保持一种直捷、方正的正念,同时心胸又具有广大的特性,马上去把这个念头的功能发挥出来就完了。“不习无不利”,只要内心的念头能保持直、方、大,就不需要我们每天去练习、复习,把事情的先因后果、来龙去脉想清楚。所以真正做事情的人,就是简捷明快,没有半点拖泥带水,“坤以简能”就是这种感觉。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这些句子是进一步在深化上面的内容。我们一句句来分析它。



  

    “易则易知”,还是讲的乾卦,就是说,乾卦的良知,也就佛教里说的般若智慧,是人人具有的,是现成明白,每个人从生到死都没有离开过这个东西,所以《易经》的精神,是很容易知道的,一点都不难。



  

    “简则简从”,讲的就是坤卦简捷明快的功能,只要你尊崇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这一点良知产生的念头,直接去做就对了。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大家可能都有体会,那就是第一念产生的时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街上遇到谁摔了一跤,第一念首先产生的肯定是“把他拉起来”。有这个念头,照着念头去做,把他拉起来也就完了。如果脑壳里面产生了第二念和第三念,心中一犹豫:这个娃娃摔倒了,我去扶他,他父母看见了,会不会认为是我把他推倒的呢?如果遇到的是个老太婆,我去拉她,会不会赖在我身上,让我脱不了干系呢?你只要这样一想,就是没有“简从”,这个事情就办不下去了。产生了很多疑问之后,就会不了了之。



  

    “易知则有亲”,什么东西易知呢?肯定是离我们最亲最近的东西易知嘛。对我们来说,人类社会肯定比动物世界易知一些;从社会和家庭来说,家庭肯定比社会易知一些;但是现在有种说法是“同床异梦”,即使是一个家庭,两口子都未必是真正亲的啊!人真正最亲的是什么?就是自己啊!易知则有亲,我们自己就是最亲的。禅宗说“不知最亲切”,这里又说易知则有亲,这个“不知”和“易知”到底是啥关系呢?刘大姐也曾经参过这个公案。其实,不知就是易知,易知就是不知!翻过这道坎就对了,就是这个东西最亲切。



  

    “易从则有功”,易从是什么呢?就是容易下手嘛。容易下手的事情就容易成功。就像刚才我们举的例子一样,看见有人摔倒了,我们念头一动去拉他起来,这很容易做成,就有功劳。但有人这时就会想,如果真的把娃娃拉起来了,人家父母又真的找到你了,说你把娃娃推倒了,要你赔医药费,你该怎么办呢?如果是个老太婆摔伤了,硬是赖着你,要到你家去吃去住,怎么办呢?怎么办,活该你倒霉!按照佛教的说法,这就是你的业障,你就该倒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知道,把人拉起来这个事情,你是做成功了的,易从则有功嘛。至于这件事以后的事情,那就是你的孽债了,没有办法啊!



  

    《金刚经》上有句话说:“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诵读《金刚经》,反而被别人嘲笑、轻视,该怎么办?老佛爷说这个事情不麻烦啊,这说明你过去本身有很多罪业,本来是应该堕入恶道的,但就因为你诵读了这个经典,虽然受人轻贱,不但可以把恶道的问题解决了,你还可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可以成佛。这里“易从则有功”,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是个真修行人,是个真正愿意在道上行的人,你就只管去做,只管“易则易知,简则简从”。你要相信天地之间有杆秤,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们上一次讲过,就是要在不平等之处,去体会天地的大公无私,去体会万法平等的道理。



  

    再看下面一句“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我们认识到这个无与伦比的乾的良知以后,对它有了切身的体会,说白了,就是禅宗说的明心见性了。你认识到了乾卦,认识得越亲切,你的道心自然就会越长久,这就是持之以恒。禅宗说是要长久保任,明白了心性以后要好好保护它,要善自护持,才能够长久。禅宗在护持自己的心性上有一个比喻叫做“牧牛”,就像一个牧童去放牛一样,心里一定要清楚这只牛跑到西家吃人家的庄稼不对,跑到东家踩坏人家的田地也不对,都要及时把它拉回来,回到它的正路上来。



  

    在这个比喻中,牧童,就是我们心性的本体,牛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要随时护持自己的念头。如果对心性本体认识得越清楚,你对念头的护持就会越有力、越长久。“有功则可大”是什么意思呢?做到了长久护持之后,牛也就不会乱踩乱跑了,就像我们的念头一样,善善恶恶的念头很多,好的念头就落实到行动上,不好的念头就让它过去。要注意,我们对自己脑袋里要冒什么念头,是没有把握的。我们心里随时都要冒起念头来,要冒就由它冒吧,只管看住它就行了。久而久之,这头牛就听话了,该耕田就耕田,该吃草就吃草,该干啥就干啥。这时牧童也可以“信牛由缰”,任牛自由行走,稳稳归家了。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长久保任纯熟之后,你就具备了圣贤的内在德性,发乎其外,就能够成就贤人之业,把圣贤事业做大。如果是有儒家情结的人,就可以通过内德的修养,通过修身、齐家、治国,一直到平天下,就可以做这些事情了。如果有道家的情结,就可以任性逍遥,逍遥幻游于天地之间,这也是很舒服、很巴适的事情。如果有佛家的情结,那就要传佛祖之心灯,要继承佛祖的事业,发四弘誓愿,去普度众生。这些,就是对“可大则贤人之业”的体会。



  

    “易简则天下之理得矣”。这是对上面一段的总结。《易经》的精神,就是刚才说的这些东西,就是这么简单,却是天下之理。禅宗三祖大师的《信心铭》上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你真正把握了易简的原则,直心去做事,就没有做不好的。大家要牢牢记住这句话啊!你体会到了易简,真正就是万事大吉,天下的道理就都在你一个人身上了。平时我们爱说“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总之,你有了易简的体会,天下之理你就都明白了,都得到了。



  

    这些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真要做到,要下真功夫才行。不好的念头生起来之后,你有没有功夫一下子打掉它?或让它过去,不理它、不受它的影响?好的念头生起来后,是不是可以马上去行动?你有没有直面自己的精神、直面自己念头的气魄呢?真正的英雄气,不是有胆子在外面到处耍横,而是要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形色念头!所以“易简之道”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也未必简单。



  

    对乾坤二卦的感觉,我们可以用道与德来概括和总结:乾就是道,无形无相,大化无迹;坤就是德,真正的功夫要在坤卦上去体会。我们如何进德修业?就是要像坤卦一样有一种厚德载物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行地无疆。对《易经》也好,对我们的德业修养也好,就是要从这里去体会。



  

    最后一句“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一句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学《易经》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凡是《易经》里面提到了“位”,不管是“成位”也好、“正位”也好,凡是提到“位”字,就一定要小心。看到这个字,你马上就要回光一照,看自己是不是在“位”上。要反省自己,在社会上的人事当中,不管是自己的圈子里,还是外界的大环境当中,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位摆正了?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观其两端,行其中道?总之,时时刻刻要把这个“位”字贴在脑门上。



  

    波师兄在这里之所以跟给大家叽叽呱呱、废话连篇,是因为坐在书院讲堂这个位子上。大家有时候恭维我,称一声大师兄,或者叫一声史老师,我也不客气,心里明白既然自己“位”在这里,那就硬着头皮受着嘛。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个屋子,跑到社会上其它地方去,还四处绷起个脸,觉得自己是大师兄,是史老师,那就完蛋了。在父母面前永远都是听话的乖儿子才对,如果老想着自己是大师兄,是史老师,就要被扫地出门——其实在家里,我还真的是大师兄,父母亲戚们从皈依佛法这个角度,还都是我引进门的。当然在老婆孩子面前,位也要变,不能把我们课堂里面讲的这一套也带回家去喋喋不休地讲,不然老婆一心烦:好嘛!你要厚德载物,那煮饭也是你的,拖地也是你的,洗碗洗衣服也是你的,带孩子也是你的……那就是吃不着兜着走,就完全失位了嘛!



  

    我们要注意,《易经》中的这个“位”和我们生活中的“位”是一样的,是随着时间、空间、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要不断地、随时地提醒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正位。《易经》教导我们“君子以正位凝命”,就是要让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凝聚到“正位”上来,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有价值,才不会糊里糊涂地空过一生。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句话就算是把我们刚才说的所有这些道理,全都包含在里面了。前面说了那么大一套“易简之理”,还是要在“成位”上去体现才行。我们要在自己的现实位置上找到感觉,最终才是“成位乎其中”。天下之理如果不能“成位”,也就不可能表现出这个理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成就自己的所在之位,这个是最重要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刘阿舅问了一个问题,就是邵雍在一首诗中说:“天根月窟相往来,三十六宫总是春。”他问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说就是取坎填离的意思。刘阿舅在学中医,中医里面讲究养生,要把我们的身体调养到最好的状态,那就要用“取坎填离”这个方法来达到最佳效果。一下子要把“天根月窟”说清楚,还是要费点时间,我们干脆把邵雍这首《观物吟》全诗通看一遍,看看他到底在说些什么。


  

    这首诗不简单啊!邵雍先天易学的总纲,可以说就是这首诗。大家都知道,邵雍有一部易学巨著叫《皇极经世》,讲的是大宇宙的演化规律,并对人类社会大的历史演变格局,用易学思想作了相当精彩的描述。《皇极经世》全书六十四卷,分为“观物篇”、“ 观物内篇”、“观物外篇”三大部分,而其核心精神,就体现在《观物吟》这首诗上。我们这里先把这首诗写下来:


  


 


  

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予不为贫。
须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
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
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耳目聪明男子身”,这个男子不是单指男人,是泛指一切人,女中丈夫也可以称为男子的。这句就是说,只要你的耳朵能听见,眼睛是明亮的,这就是男子身,就是大丈夫的身体。当然,人之耳目对应的是《易经》中的坎、离二卦,所以也可以由此联想到道家内丹修炼中“取坎填离”的功夫。“洪钧赋予不为贫”,洪钧指的就是大道,按《易经》的说法就是太极,是产生万物最根本的东西。这句就是说大道赋予了你这个身体,赋予了你这个生命,所以,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很宝贵、很丰富的,并不是说大富大贵的人才宝贵,穷人乞丐就很贫贱。世上的每一个人只要是耳聪目明,上天赋予你的就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本钱都是一样的,都很富有。


  


 


  

    下一句很关键了。刘阿舅刚才问的就是这两个专用名词,一个是月窟,一个是天根。“须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就是说啊,虽然上天赋予了我们这么宝贵的生命,我们也完全得到了这个无价的宝贝,但是,还必须要探索到“月窟”里去,才能知道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必须要踏到“天根”上去,才能明白人生的道理,才能认识生命的根本规律。那么,这个月窟和天根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后面两句诗就是解释这两个名词了。“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见天根”,乾遇巽时是啥东西呢?乾为天,巽为风,就是天风姤卦嘛,这就是月窟;地逢雷是什么呢?就是地雷复卦嘛,天根就是复卦。后面紧接着“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你明白了什么是天根,什么是月窟,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就是说你如果明白了复卦与姤卦之间卦气循环流动的这个消息规律以后,那么,三十六宫都是春,也就是说天下太平,一切都是好的。你的心境就不会被时空之中的各种因素所左右。如果我们遇到不好的境况,我们就知道一阳来复的道理,一切终归是要恢复过来的;遇到事业到达顶峰的时候,明白有个姤卦在等着你,知道盛极而衰,你就会多有一手准备。不管天地之间也好,社会人事之间也好,这个阴阳二气总是在此消彼长,往来不断,轮转不休。在我们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事情,会身处各种境遇,你明晰了这些道理之后,就不会觉得人生有什么过不去的坎,翻不上的坡,就能够自然地、心平气和地面对人生之中的各种境遇。


  


 


  

    邵雍的这首诗,其中有很深的禅意,我们也可以当作是禅诗来看。要知道邵子也是通禅的哦!北宋“五星聚奎”的几位大儒,全都是有禅宗功底的,而且水平还相当高。在宋末以“无门关”而闻名的大禅师无门慧开,他有一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总是人间好时节。


  


 


  

    我们看无门禅师说“若无闲事挂心头”,讲的是空嘛;邵雍说“天根月窟常来往”,讲的是有啊。但这个东西,它是空有不二的,所以他们实际说的是一个东西。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邵雍说“三十六宫皆是春”,无门说“总是人间好时节”,都是一回事啊!这就叫做殊途同归。只不过,三十六宫用的是《易经》里面的专有名词。


  


 


  

    整个《易经》的六十四卦,有二十八个对宫卦,有八个单宫卦。比如复卦,颠倒过来看就成了剥卦,临卦颠倒过来看就是观卦,这种就叫做对宫卦,一共有二十八对。而乾、坤、坎、离、大过、小过、颐、中孚这八个卦,正看反看都是一样的,是自我对宫,所以叫单宫卦。邵雍诗中的三十六宫,实际上就是指二十八个对宫卦加上八个单宫卦,说白了,就是指《易经》的六十四个重卦。三十六宫都是春,就是说,《易经》的六十四卦,每一个都是好卦。虽然《易经》看起来各卦的吉凶悔吝差别很大,有些看起来比较好,如恒卦、乾卦、泰卦等等,也有些看起来很不好,比如否卦、困卦、小过卦、大过卦这些,但是,如果真正明白了我们刚才说的道理,明白了“天根月窟常往来”的道理,那么,六十四卦个个都是好卦。所以春夏秋冬四季,在无门禅师眼里“总是人间好时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云门祖师那里“日日是好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