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_晚年归隐剡东考——兼及墓葬问题

 老樟xy67896789 2013-10-21

                          一、王羲之晚年归隐剡东之原因

    关于东晋北人南来避难的士族归隐江左会稽的原由,已故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一文,引证丰富,论议入微,此不复及。琅邪王氏当时亦为迁徙会稽之大族。在琅邪王氏中,王导以门阀士族的身份掌握东晋国柄,成为江左胜流者;而后世以文化艺术成就最高者即是王羲之。本篇论及王羲之卒年按陶弘景《真诰?阐幽微》注与张怀瓘《书断》之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之说。依此逆算,羲之当生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据《晋书?王舒传》:“及元帝镇建康,因与诸父兄弟俱渡江委质焉”语,推论王羲之于建兴元年(313)南渡(1),时年十一岁。太宁三年(325),羲之任秘书郎,咸和二年(327),为会稽王友。咸康二年(336),由会稽王友改授临川太守。时与羲之齐名的太原王述从骠骑功曹出为宛陵令,位于羲之下。后王述补临海太守,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永和七年(351),王述因母忧去职,王羲之代其为会稽内史。代任期间,“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2)服终,王述代殷浩为扬州剌史,加征虏将军,位于羲之上,会稽郡于他的治下。在检察是郡时,因办其刑政,“羲之深恥之”。永和十一年(355),王羲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3)“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徧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4)自永和十一年王羲之弃官后即归隐剡东,六年后卒。王羲之入剡居住时间始于何时,因史料匮乏,今不能考。《道光嵊县志》:“(王羲之)《宅图帖》:‘丘令送此宅图,云可得四十亩,尔者为佳,可与水丘共行视,佳者,决便当取问其价。’此宅似即金庭,盖在郡日遣人行视者。设在蕺山,则无须图矣。”故知王羲之在任会稽内史时,即遣人于剡东行视择定宅地。
剡乃古地名,因剡溪而出。剡东,即剡溪之东,位于今浙江省新昌境内。高似孙《剡录?县纪年》:“汉剡县属会稽。唐武德四年(621)平李子通,以剡县立嵊州及剡城县。”又《元一统志?绍兴路》:“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镠以此地人物稍繁,始分剡县十三乡置新昌县。”古之剡即今之新昌、嵊州地域。是地处曹娥江上游,位于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交叉盘结之区。群峰过峡,众山关健,层峦叠嶂,洞穴幽奇。李白《秋下荆门》有“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句,赞美剡之风光。《剡录?序》:“山阴兰亭禊,剡雪舟,一时清风,万古冰雪。……天下多奇山川,而一禊雪,致有爽气,可谓人矣!江左人物如此,然二戴在剡,王谢在剡,孙阮辈又在剡,非天乎?汉迨晋永和六百余年,右军诸人乃识剡。”真是白居易所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5)
    陈寅恪先生指出,王羲之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特出之人物,“其欣赏自然界美景之能力甚高,而浙东山水佳胜,故于此区域作‘寻田问舍’之计……”(6)是说固可成为王羲之归隐剡东之原因。而本篇认为,尚有以下两因素。一是宗教信仰。琅邪一带地处滨海,是神仙学和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东汉以来,此地道教炽盛,琅邪王氏即世代信奉五斗米道。陈寅恪先生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说,六朝人最重家讳,而“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实与宗教信仰有关。琅邪王氏从王羲之一辈起,名字上屡世都带一个“之”字,“之”实为天师道之符号,而与名讳无关。吴会临近滨海,当时亦是道教之地域。《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载,汉末,年过百岁的于吉曾“往来吴会”,传播五斗米道,为孙策所杀。此载虽未可信,但天师道起自东方,传于吴会,亦不尽诬妄。《剡录?纪年》引《道书》:“‘两火一刀可以逃。’言剡多名山,可以避灾也。……自汉以来,扰乱不少,故剡称福地。”《道经》名之七十二洞天。故王羲之居剡,是由于信奉天师道之关系,此乃地域薰习,家世遗传之然也。此时不独王羲之,另如许迈、郗愔、郗昙、殷仲堪等及王羲之诸子皆为天师道浸染传习而盘桓于会稽、剡中。二是身体因素。王羲之出生于琅邪,是地自古开采多种重金属类以制造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制造法,最早见于《考工记》,它由铜(Cu)68?95—70?00%与锡(Sn)22?48—24?65%、铅(Pb)5?25—6?84%合成。(7)无论是开采还是灌铸,这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大。王羲之自幼体弱,有癲痫、语言障碍,也许此类疾病的根源,来自于当地的环境污染。日本荒金大琳在《王羲之人物考》中,对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中“东床坦腹”故事提出了质疑。指出这并非是王羲之的超逸之举,而是“有障碍的王羲之因为疲劳,所以躺在床上”。(8)又《世说新语?汰侈》:“王右军少时,在周侯末坐,割牛心啖之,于此改观。”这是周顗对王羲之的体弱之关怀。可世人又有曲解,以为羲之得了如此之礼遇而传为美谈。按《晋书》载,王羲之亦服食(已见前)。张彥远《法书要录》晋王右军书目中,言及其服食和服食后体内反应者凡十五帖,言及体内有可能是服食反映或与他人论服食者比比皆是。服食从魏何晏以来就流行于晋。依照道教的服食养生法,是把石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与赤石脂这五种有毒矿物搅在一起服用,名五石散,若服用不当即有生命危险。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叙述甚详。另据《晋书?地理志下》会稽郡条:“上虞,有仇亭,舜避丹朱与此地。”会稽一带以前可以采丹药(水银),即汞(Hg)之区域。王羲之也炼丹。中国的炼丹分内丹与外丹。王羲之属外丹,称之为丹鼎道派。中国古代金丹术发展到魏晋时期已趋成熟。以现代科学观点,炼长生不老丹是为妄谈,但这一过程确实包含着丰富的化学意义。其中提炼金丹的玄黄所用的原料是铅(Pb)和汞(Hg)。(9)《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玄黄法:取水银十斤,铅二十斤,钠铁器中,猛其下火,铅与水银吐其精华,华紫色或如黄金,以铁匙接取,名曰‘玄黄’。”玄黄即是铅、汞氧化物的混合物:2Pb+O2327℃2PbO。服这种丹药,身体就容易受化学药品的侵害。在王羲之的尺牍中,提到的疾病有脚痛、腰痛、腹痛、头痛、肝痛、齿痛、目痛、耳鸣及原因不明的发热、食欲不振、下痢、失眠、咳嗽、虚脱、瘤肿等。这些疾病其实就是服食、服丹不当所致。有机水银(organic mercury)侵害,就会出现中毒病状,现代医学称之水俣病(itaiitai)。(10)它除了知觉、听力障碍、失调、视野狭窄、肌肉力量下降等精神系统的障碍外,还有发作性的症状,如肢端麻木、颤抖等,在感觉障碍方面有肝脏、肾脏对脏器、血管等全身的影响。更具体地说,水俣病带来的是癫痫、头痛、腰痛、四肢疲劳、心脏压迫、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口腔炎,还有头晕、呕吐、步行困难、失眠、盗汗、麻木、恶心、贫血、结核等症状。结合王羲之尺牍中之疾病内容,应当是重金属类的环境污染与自身服用有毒物品所引起的。记载上发现,王氏一族及其身旁的士人似也有共同的症状。王献之尺牍中提及诸如地黄汤之类的药物名称。附带说一下,《晋书?王羲之传》、《法书要录》皆载王羲之“写经换鹅”之故事。昔人疑鹅之“转颈”与书法之“转腕”相通,故右军好之,名“右军鹅”,并以此为书法不传之秘。陈寅恪先生谓,昔人之说特善于附会,非能得其真解。据陶弘景《名医引录》与唐孟诜《食疗本草》,鹅列上品。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则以鹅为“与服丹石人相宜”。鹅之为物,有解五脏丹毒之功用。(11)王羲之为防丹毒,就要经常食鹅。此乃王右军喜鹅之真实缘故。
     因此,王羲之在服食与服丹的同时,就要服用各类药草,以抵止副作用的产生。这类药草,在尺牍中也有具体的记载,如旃罽帖、胡桃帖、药草帖、来禽帖(以上《十七帖》)、狼毒帖、黄甘帖所提及的旃罽、胡桃、青李、密柑、苹果、菊、狼毒、樱桃、来禽、日给藤等药草。羲之即要在山中寻找药草,又要在自己的园子里种植药草。《十七帖》29通几乎是“蜀地之书”,通过居于巴蜀的周抚寄送药草。为了取得身体的活力,滋养强壮剂,他晚年居剡主要的精力聚集于养生之事上。《法书要录》所收王羲之尺牍凡465通,言及书法者仅一条:“君学书有意,今相与草书一卷”,即是证明。剡东地域是丘陵与河谷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同时又具有典型山地气候特征,水平、垂直方向差异明显。(12)土种以红壤、黄壤、岩性土、水田土壤为主,肥力强。(13)降水与地下水丰富,日照时间长,有多照回温过程。(14)这些因素,皆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地质、地貎的优势,给王羲之在药草的寻找和种植上带来了便利。故钟情山水、宗教信仰与身体的健康保障,三者构成了王羲之晚年归隐剡东之原因。

                          二、王羲之晚年剡东之行踪

    《世说新语》载,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曾与支遁在剡东沃洲山岭初遇。“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文中的支道林,即支遁,乃东晋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僧人。支遁本姓“关”,来自古代中国东部佛教中心陈留,“世代信佛”。但据慧皎《高僧传》中另一说法,他来自林虑(今河南林县)。公元304年左右,自朝廷发生了有关僧人地位之争,当时几位僧人领袖就从都城转到剡东。他们皆属于新型的“士大夫僧人”,擅长文学、玄学和清谈。《世说新语》记载支遁之故事多达五十余则,其中许多与剡东之沃洲山有关。诸如“买山而隐”、“养鹤放归”、“王公大岭”等。据《沃洲山志》载,东晋时,支遁造沃洲寺。《高僧传》中谓“沃洲精舍”和“沃洲小岭寺”,至唐已废。王羲之与支遁所遇之地当是寺。因年代久远,具体地址已不能考,但于今新昌沃洲山范围之内是毋庸置疑的。
    沃洲山地域属丘陵低谷台地。晋宋时声名特高。《太平寰宇记?江南道八?越州》沃洲山条:“在(剡)县东北五十里,白居易有沃洲记。”据《高僧传》、《世说新语》、《剡录》,当时集于沃洲山者,王羲之与支遁外,尚有戴逵、王洽、许元度、殷融、郗超、孙绰、谢安、王献之等六十余人。可谓人与山相得于一时。
     另有记载王羲之于剡东之行踪是鼓山。《新剡琅邪王氏宗谱》载有路应撰《唐越州剡县鼓山王右军祠堂碑文》以及升平四年(360)王右军《鼓山题辞》。碑文中提到王羲之“早镇会稽,晚遁鼓山……创金庭道院于功岭(罕岭),晚年托迹炼丹鼓山,创紫芝庵,置山市田。其孙相国尚之居剡,立祠于山之麓,以奉祀事,轮奂翚飞,成一方千古之壮观”。又题辞:“致政金庭,南明别墅,光鼓西涯,剡邑东鄙。……鼓宏对旗,巅夷若砥,其地可锄,有药可饵。奚翅沃洲,岂让天姥,结庵紫芝,爰居乐土。”鼓山亦于新昌境内。王羲之晚年不但于此结庵、采药、炼丹,还置田宅别墅。上文已及,王羲之善服食。1965年,南京发掘王羲之堂妹王丹虎墓时,于墓中发现了200余粒硫化汞(HgS)丹药,即是当年王氏服食的实物。碑文和题辞皆可作此事实之旁证。然两文正史未收,文献真实性还待考证。尤其是题辞,可疑性尚存。重要一点是辞文不合晋人语汇,但仍不失为研究王羲之晚年行踪之依据。
    王羲之晚年于剡东沃洲山访友、鼓山炼丹,而其居处与卒地是金庭。现摘录数条王羲之与金庭相关之记载如下。尚皋《瀑布山展墓记》:“尝闻先师聟永和尚云:‘晋王右军乃吾七世祖也,宅在剡之金庭,而卒葬于其地’。”裴通《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是以琅邪王羲之领右军将军家于此山,书楼墨池旧制犹在。至南齐永元三年(501),道士褚伯王仍思幽绝,勤求上玄。启高宗明皇帝,于此山置金庭,正当右军之家。”《剡录?古阡》:“王右军墓在孝嘉乡。”孝嘉乡即今嵊州之东。《弘治嵊县志》:“盖右军居金庭,卒葬焉。隋僧尚皋作墓地志,藏于家。”又《剡录?物外馆?道馆》:“金庭观在剡金庭山,是为崇妙洞天,金庭福地。”《道经》:“王子晋登仙,是天台山北门第二十七洞天,桐柏山洞中,三十五里,见日月,下见金庭壁,四十里。又曰天台华顶之东门,曰金庭洞天。” 文中金庭,地处今之嵊州东部,为道教之洞天福地。而距金庭东二十里,有地名曰“王罕岭”,是处亦与王羲之存在关系。《剡录?物外记?道馆》注:“世传右军渡此,见山岭崇峻,以为罕有,故谓之‘罕岭’。”陈永秩《右军祠堂碑》:“右军隐剡东,创金庭道院于罕岭。”《新昌县志》:“王羲之曾到此。原名‘罕岭’,传为纪念王羲之,加上‘王’字,而成今名。”今人以为,现称之金庭处,地势平坦,风光不奇,不类所云。上见史籍所记之王羲之创金庭观者,乃属“罕岭”地域,今称之“王罕岭”是也。
     南齐沈约曾于永泰元年(498)辞官居罕岭养生数年。他撰有《金庭观碑》:“仰出星河,上参倒景。高崖万沓,邃涧千回。因高建坛,凭岩考室。饬降神之宇,置朝礼之地。桐柏所在,厥号金庭。”沈约并写有《游沈道士金庭观》诗:“右军学业隐林丘,世来年余景尚幽。苔锁一泓残墨沼,云遮三级旧书楼。欣逢羽客开金阙,快睹仙童侍玉旒。自怪今朝脱凡骨,飞身得向洞天游。”碑文与诗描述的金庭观高耸挺拔,飞崖万丈,洞水迂迴。唐裴通于元和二年(808)至王羲之墓地,其《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称“越中山水奇丽,剡为最,剡中山水奇丽,金庭洞天为最”。裴通描述的金庭观“谷抱山阙,云重烟峦,回亘万变,清和一气。……登书楼,临墨池,但见其山水之异也。其险如崩,其耸如腾,其引如肱,其多如朋,不三四层而谓天可升”,亦是非常之景。今之罕岭,群峦耸挺,飞泉高泻,烟霞入抱,秘影穷岫,山水之形胜,叹为观之。又裴通记:“洞在县东南七里,得小香炉峰,峰则洞天北门也。”《剡录?物外记?道馆》:“去观东一十五里有大湖山。峰势入天,上有赤水丹池,旧为右军宅。……右军舍宅为观,初名金真馆,又改金真宫。宋齐间,褚伯玉居此山。”“瀑布岭,宋褚伯玉尝隐兹峰。”由上,一是“县东南七十里”和《嵊县志》“岭在嵊县东七十里”说一致,即今罕岭方位、里程与史籍之载相合。一是所提到的地名:小香炉峰、大湖山、赤山丹池、瀑布岭,今咸于罕岭地域。其中的“赤水丹池”,《太平寰宇记?江南道八?越州》桐柏山条:“灵宝经云:‘上有桐柏合生,下有丹池赤水’。”即指是处。又《剡录?山水志》谓“丹池山,积翠缥缈,云霞所兴,神仙之宫也”,“池有水赤色,勺之洁白”。裴通记曰“天宝六载(747),改名丹池山”。因罕岭之特殊地质、地貌,从岩石中流出的泉水看似红色,若用勺取之,又晶莹洁白,故名。通读沈约、裴通两文,我们可知,齐梁时,金庭观“置观士十人,用祈嘉祉”。(15)至唐,右军“书楼阙坏,墨池荒毀”,(16)唯旧迹可辨。故王羲之于剡东之居地金庭观乃今之罕岭地域。清俞函三《沃洲小记》:“王右军隐居并创金庭道院于罕岭,嵊东金庭观系唐宋后移造。”(17)斯可明也。
    关于王羲之于剡东罕岭建置金庭观,本篇认为,与其避世修生有关。道家有重视山的传统。秦始皇派徐海到海外寻找仙山仙药的故事,虽说是一件笑柄,但故事说明人们对洞天福地的向往。道经所载之洞天福地往往是乔峰迥峭,林圻葱青,折石横波,飞浪突云之处,穷天地之峻险幽深。杜光庭与司马承祯是有关道家洞天福地系统总结之集大成者,他们都有自己的山岳思想。而这种思想的形成,我们可追溯至东方朔《五岳真形图序》:“五岳真形山水之象也……东岳真形令人神安命延,存身长久。”“南岳真形五瘟不加,辟除火光谋恶我者反还自伤。”“中岳真形所向唯和,致财巨亿。”“西岳真形消辟五兵,入阵刀刃不伤。”“北岳真形入水却灾,百毒灭伏,役使蛟龙长享福禄。”东方朔的神仙思想就是道家的典型思想。上述东岳、南岳、中岳、西岳、北岳诸岳之功能,归纳起来即为延命长寿,百病不生,发财巨亿,刀兵不伤,百毒无侵。东方朔把五岳与人很自然地联系起来,从而具有了生命力和崇拜力。王羲之的奉道,致使了其对于山岳的崇信。王羲之的不明病症,更加产生对洞天福地之向往。故其选择罕岭,做为辞官后的养生之地。养生是所有中国道士必须完成的修道内容。居于深山,即锻炼身体,又净化心灵,地理环境和气候对人的影响极大。再者,道家历来都从事医。典型的例子有东汉时期出现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是以“治病”的形式发展起来的。从道家理论上讲,似乎掌握医就是掌握了道的一种形式。陈寅恪先生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中,对五斗米道复杂的医疗行为有较深的研究。在先生的眼中,不少道教的著名人物和医家都与天师道有密切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药物之学出于道家。”采药、植药、研究药草是从道之人于名山修炼的一种方式。据《新昌县志》,新昌厚土层型分布于沙溪镇(罕岭)一带,(18)植物繁植力最强。在王羲之尺牍中,我们可以感知他是一位身体力行的药草研究家。因此,药草的种植、采集和研究也许是王羲之于罕岭的一种修身行为。当然,炼丹也是道家避世修行的内容。炼丹要选择名山,寻觅清静无人处所。葛洪《抱朴子?金丹》:“作药者若不绝迹幽僻之地,令俗闲遇人得经过闻见之,则诸神便责作药者之不遵承经戒,致令恶人有谤毁之言,则不复佑助人,而邪气得进,药不成也。”按上之推论,王羲之归隐剡东罕岭,属情理中事。
                              三、关于王羲之墓葬
     王羲之墓葬,史载二处。一是据《嘉泰会稽志》,墓于诸暨(今浙江)苎萝;一是据《绍兴县志》,终老山阴,葬于绍兴。但两说后人多不信。今嵊州华堂之王右军墓,乃明弘治十五年(1502)重修,亦非原葬。于上见《剡录》载“王右军墓在孝嘉乡五十里”与尚皋《瀑布山展墓记》、《弘治嵊县志》所记卒葬于居地金庭,知王羲之墓原在罕岭。尚皋撰《瀑布山展墓记》在隋大业七年(611),时其“游天台过金庭”,遵智永师之嘱,“求右军墓得于荆榛之麓”,并“缷锡雪溪道院”。雪溪与罕岭接壤。据《民国新昌县志》,其地阴寒多雪,山中溪流盘绕,谓之雪溪。雪溪道院位于罕岭王羲之金庭观东南,两地相距甚近。从尚皋文中“荆榛之麓”文字看,墓葬当筑于峰岭侵天,乔木丛生之处,这又与沈约、裴通与《剡录》之记益符。自王羲之于晋升平五年(361)卒,历今逾千六百余载,世事渺邈,声采靡追,但我们还是能从记载既少的史籍中梳理、发现羲之晚年归隐剡东的确切之地。斯篇之作,亦不过欲于沈约、裴通诸家之说复加一参证耳。

(梁少膺)

注释:
(1)此句两处可推断王氏南渡时间。一、“诸父兄弟”,指琅邪王氏一族,因为王舒乃王导从弟。二、“及元帝镇建康”,建兴元年(313)八月,为避愍帝司马邺讳,改建邺为建康。《晋书》未改建康前,有关叙事均称“建邺”。故王氏南渡时间应为公元313年。
(2)(3)(4)《晋书?王羲之传》。
(5)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
(6)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金明馆丛稿初编》第70页,三联书店,2001年。
(7)马承源主编《中国青铜器》第50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8)(日本)荒金大琳《王羲之人物考》,《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363页,文物出版社,2002年。
(9)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卷)第10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由于工厂排放污水,使有机水银经过海生物分级浓缩,最后使人体累积至一定程度而发病。是病1956年左右于日本熊本县水俣市附近发生,故名。
(11)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金明馆丛稿初编》第43页,三联书店,2001年。
(12)(13)(14)(18)陈百刚主编《新昌县志》第98、112、99、112页,上海书店,1994年。
(15)(16)《剡录》。
(17)《民国新昌县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