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6-10)

 闲之寻味 2013-10-21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山雞起舞

 

  山雞天生美麗,渾身都披著五顏六色的羽毛,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鮮艷奪目,叫人讚歎不已。山雞也很為這身華羽而自豪,非常憐惜自己的美麗。牠在山間散步的時候,只要來到水邊,瞧見水中自己的影子,牠就會翩翩起舞,一邊跳舞一邊驕傲地欣賞水中倒映出的自己那絕世無雙的舞姿。

  魏武帝曹操當政的時候,有人從南方獻給他一隻山雞。曹操十分高興,召來了有名的樂工,為他奏起動聽的曲子,好讓山雞跳舞歌唱。樂工賣力地又吹又打,可是山雞卻一點都不買賬,充耳不聞,既不唱也不跳。曹操的手下人拿來美味的食物放在山雞面前,山雞連看都不看,無精打采地耷拉著腦袋走來走去。就這樣,任憑大家想盡了辦法,使盡了手段,始終都沒辦法逗得山雞起舞。

  曹操非常掃興,氣惱不已,斥責手下人說:「你們這麼多人,連一隻山雞都對付不了,還怎麼做大事!」曹操有一位十分鍾愛的小兒子,名字叫作曹沖。曹沖自幼聰明伶俐,又博覽群書、見識淵博。這時候,他動了動腦子,有了主意,於是就走上前對曹操說:

  「父王,兒臣聽說山雞一向為自己的羽毛感到驕傲,所以一見到水中有自己的倒影,就會跳起舞來欣賞自己的美麗。何不叫人搬一面大鏡子來放在山雞面前,這樣山雞顧影自憐,就會自動跳起舞來了。」

  曹操聽了拍手稱妙,馬上叫人將宮中最大的鏡子抬過來,放在山雞面前。

  山雞慢悠悠地踱到鏡子跟前,一眼看到了自己無與倫比的麗影,比在水中看到的還要清晰得多。牠先是拍打著翅膀衝著鏡子裡的自己激動地鳴叫了半天,然後就扭動身體、舒展步伐,翩翩起舞了。

  山雞迷人的舞姿讓曹操看得呆了,連連擊掌,讚歎不已,也忘了叫人把鏡子抬走。

  可憐的山雞,對影自賞,不知疲倦,無休無止地在鏡子前拚命地又唱又跳。最後,牠終於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倒在地上死去了。

  山雞的確美麗,但牠的虛榮心也實在太強了,以致於受人愚弄。我們可不能讓虛榮心、好勝心戰勝了理智,否則就會遭到慘敗。

  

山雞與鳳凰

 

  一個楚國人外出時在路上碰到一個挑著山雞的村夫。因為這人未見過山雞,所以一見到長著漂亮羽毛和修長尾巴的山雞就認定牠不是一個俗物。他好奇地問村夫:「你挑的是一隻什麼鳥?」那村夫見他不認識山雞,便信口說道:「是鳳凰。」這楚人聽了心中一喜,並感慨地說道:「我以前只是聽說有鳳凰,今天終於見到了鳳凰!你能不能把牠賣給我?」村夫說:「可以。」這楚人出價十金。那村夫想:「既然這個傻子把牠當成了鳳凰,我豈能只賣十金?」當村夫把賣價提高一倍以後就把山雞賣掉了。

  這楚人高高興興地把山雞帶回家去,打算第二天啟程去給楚王獻「鳳凰」。可是誰知過了一夜山雞就死了。這楚人望著已經沒有靈氣的僵硬的山雞,頓時感到眼前一片灰暗。此刻他腦海裡沒有一絲吝惜金錢的想法掠過,但對於不能將這種吉祥神物獻給楚王卻心痛不已。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被楚王知道了。雖然楚王沒有得到鳳凰,但是被這個有心獻鳳凰給自己的人的忠心所感動。楚王派人把這個欲獻鳳凰的楚人召到宮中,賜給了他比買山雞的錢多10倍的金子。

  這則故事揭示出:虛偽的人竭盡欺詐之能事,而誠實善良的人在不明真相的時候,還是一味以自己的忠誠在對待別人。

  

不同的「偷」之道

 

  從前有這樣兩戶人家,一家是齊國人,姓國,十分富有;一家是宋國人,姓向,非常貧窮。姓向的聽說姓國的很有錢,便專程從宋國跑到齊國,向姓國的請教致富的方法。

  姓國的告訴他說:「我之所以發家致富,是因為我很善於『偷』。我只用了一年的工夫就有了吃穿;兩年下來就相當富足;三年過後,我的土地成片、糧食滿倉,我成了方圓百里之內的大戶。從那時起,我便向鄉鄰施捨財物,大家都得到了我的好處。」

  姓向的人聽了十分高興。可是他以為姓國的致富走的是偷盜這條路,他以為姓國的所說的「偷」就是到處翻越人家的院牆,鑿開人家的房間,凡是眼睛所看到的、手能拿到的,就可以拿走歸自己所有。於是他回家以後,到處偷竊。沒過多久,他因被人查出了贓物而判罪。姓向的人不但清退了全部贓物,而且被判罰沒收他以前積累的所有家產。

  姓向的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受了姓國的欺騙,於是就到齊國去,找到姓國的責備他說:「你騙我,我去偷怎麼就犯了法呢?」

  姓國的聽了哈哈大笑,說:「你是怎麼去偷的呀?」

  姓向的把自己翻牆打洞偷盜人家財產的經過講給姓國的聽了,姓國的又好氣又好笑地對他說:「咳,你真是太糊塗了!你根本沒弄懂我所說的『善於偷盜』是什麼意思。現在我仔細告訴你吧。人都說天有四季變化,地有豐富的出產,我偷的就是這天時和地利呀。雨水霧露,山林特產,和湖澤的養殖可以使我的莊稼長得很好,房舍建得很美。我在陸地上能『偷』到飛禽走獸,在有水的地方能『偷』到魚蝦龜鱉。無論是莊稼和土木還是禽獸和魚蝦龜鱉,這些東西都是大自然的產物,並不是我原本所有的。我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向自然界索取財富,當然不會有罪過,也不會有災禍。可是,那些金銀寶石、珍珠寶貝、糧食布匹,卻是別人積累起來的財富,你用不勞而獲的手段去佔有別人的勞動成果就是犯罪。你因偷盜罪而受到了處罰,那又能怪誰呢?」

  姓向的聽了這番話,慚愧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看來,明智的人懂得如何用辛勤勞動、用自己的雙手去向大自然索取,創造財富;愚蠢的人才會想到用非法手段,走「捷徑」去攫取別人的勞動成果使自己致富。這種人,到頭來還是要栽跟頭的。

  

不吃雞蛋

 

  有個南方人,從來不吃雞蛋。一次,他出遠門到北方。在路上走得累了,肚子也咕咕直叫,就進了一家小店坐下,吃些東西。

  店裡的夥計一看有客來了,忙過來招呼,殷勤地邊擦桌子邊問:「客官,您想吃些什麼?」這個南方人第一次來北方,對北方的菜很不熟悉,就隨便地說道:「有什麼好菜就上吧。」夥計應道:「本店的木樨肉做得可拿手了,您可以嘗一嘗。」不一會兒,菜端上來了,南方人一看,原來裡面有自己不吃的雞蛋,可他又怕如果說出來,別人會嘲笑自己無知,就不願明說,只是問道:「還有別的什麼好菜嗎?」夥計說:「還有攤黃菜,也是本店的拿手名菜。」南方人心裡嘀咕:攤黃菜是什麼玩藝?不管它,先要了再說吧。菩薩保佑,可千萬別再有雞蛋呀!便說道:「太好了,就這個吧!」等到菜送來一看,仍然還是有自己不吃的雞蛋。不好再推了,他只好說:「菜是不錯,可惜我肚子挺飽的,不想吃東西。」他的僕人餓得實在不行,便勸他說:「前邊的路還很遠,不吃的話,待會兒恐怕要挨餓了。」他於是借梯子下台說:「既然這樣,那我們就吃些點心吧。夥計,有好點心嗎?」夥計答道:「有窩果子。」他說:「那就多拿幾個來吧。」等到「窩果子」被端上來,他一看不禁傻了眼,竟然又有自己不吃的雞蛋。他心中又羞慚又惱火,再也找不出什麼理由了,只得餓著肚子趕路,直走得疲勞不堪。

  天下的事情很多,人們哪能樣樣知道。不知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但不承認,還硬要假裝知道。這樣做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07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不死之藥

 

  有一個人拿著吃了可以長生不死的藥來到楚國,要將這不死的藥敬獻給楚王。

  宮廷的守門官捧著藥進宮去,碰上宮中的衛士。衛士問:「你拿的是什麼好東西?」

  守門官說:「是不死的藥。」

  衛土說:「是可以吃的嗎?」

  守門官說:「當然是可以吃的呀。」

  於是衛士從守門官手裡奪過藥就把它吃下去了。

  楚王知道後,非常生氣,立即派人去將衛士抓來,要將衛士斬首。可是衛士不慌不忙地對楚王說:

  「大王先息怒,請聽我說。我曾問過守門官這藥能不能吃,他說可以吃,我才吃的。我是一個位居守門官之下的卑微小臣,我在徵得守門官同意以後才吃那藥的,因此我是無罪的。如果說那藥是獻給大王的,別人吃了就算是犯罪,那麼這罪責應該由守門官來承擔。再又說回來,如果那人獻給大王您的真是不死之藥,您就不該殺我,因為如果您把我殺了,那藥豈不是死藥嗎?這麼看來,那人把送給您的死藥說成是不死之藥而大王還準備重賞他,就說明他分明是在欺騙您。大王您如果殺了我一個無罪的小臣,等於是向世人宣佈您被人欺騙的醜聞,大王您這樣賢明的君主怎麼也會被人欺騙呢?您倒不如饒恕我,把我放了,這麼一來,世人將會稱頌您的英明和大度。」

  楚王聽了衛士的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下令把衛士放了。

  其實這個衛士得以活下來,並不是什麼「不死之藥」的魔力,而是全憑著衛士自己的聰明才智。他用了一個邏輯的二難推理與楚王辯論,戳穿了「不死之藥」的謊言。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只要有科學的頭腦,一個「小人物」也可以不畏君主的強暴,在堅持真理的鬥爭中做出貢獻。

  

不材之木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齊國,來到曲轅的地方,看見一株大樹生長在土神廟旁。這株樹的樹陰可以遮蓋幾千頭牛;樹身有百尺粗,樹幹高過山頭80尺後才有枝葉,可用來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幾枝。圍觀這株巨樹的人多得像到市場趕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視而不見,不屑一顧。他不住腳地往前趕路。徒弟們大開眼界,卻不明白師傅的態度,追上匠石問個究竟:「自從我們跟隨師傅走南闖北學手藝,從來沒有碰見這樣好的木材,您為什麼一點也不看重它?」匠石回答:「不要誇這棵樹了,它是脆而不堅的樹木,造船沉,做棺材會很快腐爛,製成柱子會被蟲蛀,打成器具會毀掉,造門會流出污漿……」 

  匠石把它說得一無是處,認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樹木,正因為沒有用,所以才長得這麼大,有這麼長的壽命!

  貌似強大的事物往往華而不實。看問題、觀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否則,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不受嗟來之食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征戰,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災,老百姓就沒法活了。這一年,齊國大旱,一連3個月沒下雨,田地乾裂,莊稼全死了,窮人吃完了樹葉吃樹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著一個個都要被餓死了。可是富人家裡的糧倉堆得滿滿的,他們照舊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個富人名叫黔傲,看著窮人一個個餓得東倒西歪,他反而幸災樂禍。他不想拿出點糧食給災民們吃,但又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他把做好的窩窩頭擺在路邊,施捨給過往的饑民們。每當過來一個饑民,黔傲便丟過去一個窩窩頭,並且傲慢地叫著:「叫化子,給你吃吧!」有時候,過來一群人,黔傲便丟出去好幾個窩頭讓饑民們互相爭搶,黔傲在一旁嘲笑地看著他們,十分開心,覺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薩。

  這時,有一個瘦骨嶙峋的饑民走過來,只見他滿頭亂蓬蓬的頭髮,衣衫襤褸,將一雙破爛不堪的鞋子用草繩綁在腳上,他一邊用破舊的衣袖遮住面孔,一邊搖搖晃晃地邁著步,由於幾天沒吃東西了,他已經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走起路來有些東倒西歪了。

  黔傲看見這個饑民的模樣,便特意拿了兩個窩窩頭,還盛了一碗湯,對著這個饑民大聲吆喝著:「喂,過來吃!」饑民像沒聽見似的,沒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e),聽到沒有?給你吃的!」只見那饑民突然精神振作起來,瞪大雙眼看著黔傲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願餓死也不願吃這樣的嗟來之食!」

  黔傲萬萬沒料到,餓得這樣搖搖晃晃的饑民竟還保持著自己的人格尊嚴,黔傲滿面羞慚,一時說不出話來。

  本來,救濟、幫助別人就應該真心實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對於善意的幫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對「嗟來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氣的饑民的精神,值得我們讚揚。

  

不怕鬼的和尚

 

  合州這個地方有一座山神廟,廟中的山神是個不好侍候的鬼神,當地人每年按時供奉山神,絲毫不敢怠慢,山神稍有不如意,便一定有災禍降臨到人們頭上。特別是,每次祭祀山神用的祭品,都必須是牛、羊、豬三牲俱全。儘管這裡耕牛十分珍貴、緊缺,但人們被廟裡的山神嚇怕了,也只好忍痛殺牛貢獻,年年如此,苦不堪言,不知何日才有個盡頭。

  話說蜀地有個和尚,法名善曉。這善曉和尚早年本是個做官的,只因看不慣官場黑暗,不願合流,感到做官不遂心,於是出家做了和尚,棄官換了個自由。這一日,善曉和尚雲遊到了合州,聽說了山神為害四方、給合州老百姓帶來苦難的事,他心中甚是不平。

  善曉和尚拿了板斧,怒氣沖沖直奔山神廟。他一腳踏進山神廟,便怒不可遏地用板斧指著山神塑像罵道:「祭天祭地,都不用三牲這麼厚的供品,你這樣的鬼神算個什麼東西!怎麼竟敢狂妄地超過天地的尊嚴呢?況且牛是耕地少不了的,是百姓過日子的依靠,你濫施淫威,逼人們把牛羊殺了,獻給你享用,也太過份了!今天,我要替他們來出出這口惡氣!」說罷,善曉和尚舉起斧頭,使勁向塑像砸去。他一陣左砍右砸,直到把塑像砸得粉碎,這才停住。他看著昔日作威作福的山神,此刻不過是散癱在地上的一堆廢物,不由得痛快地「哈哈」大笑起來。

  善曉和尚怒打山神的事,一下子傳開了,合州上下一片驚恐不安。人們全都為善曉捏著一把汗,也十分擔心山神會來報復。有人竊竊私語:「這下完了,山神絕不會善罷甘休的!」

  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不見有任何災難降臨,善曉和尚也一直安然無恙。老百姓這才如釋重負,再也不用殺牛宰羊去供奉山神了,他們都對善曉和尚充滿了感激之情。

  可見,在勇敢者面前,鬼神也只能以失敗告終。因此,我們首先是不能被所謂的鬼神在精神上壓倒,其次是要有敢於抗爭的精神,這樣,惡勢力就不可能為非作歹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08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不知趣的獵狗

 

  艾子喜好打獵,那騎在馬上追逐鳥獸的感覺真是痛快極了。為了打獵的愛好,艾子養了一條非常善於抓兔子的獵狗和一頭機警敏捷的獵鷹。每次外出打獵,艾子都帶上他的獵狗和獵鷹。凡是捕到兔子,艾子就必定掏出兔子的心肝給獵狗吃。因而,每次一捉到兔子,獵狗也就總是搖著長尾巴,豎起一雙前腿,不停地上下跳躍,等著艾子餵牠吃兔子的心肝。

  一天,艾子又出外打獵,山上兔子很少,轉悠了大半天還未發現一隻兔子,獵狗的肚子已餓得咕咕直叫。正在這時,艾子忽然看見有兩隻兔子從草叢中跳躍出來,向林中一片灌木叢跑去,艾子放出獵鷹去追捕兔子。兩個兔子敏捷地在灌木叢中亂跳亂竄,獵鷹上下騰飛追捕。這時,獵狗也飛跑過來,對準兔子一頭猛撲過去,不料,正好誤咬住了獵鷹。結果,獵鷹被咬死了,那兩隻兔子卻乘機逃走了。

  等到艾子跑上前來,見此情景,十分傷心。他把死鷹拿在手裡,又是懊悔又是氣憤,不覺掉下淚來。正在這時,獵狗又像從前那樣,豎起牠的一雙前爪,搖著尾巴,在艾子面前騰上落下,搖頭擺尾,沾沾自喜地像立了大功似地看著艾子,等待艾子餵牠吃心肝呢。

  艾子瞪著獵狗,氣不打一處來,他大聲斥罵道:「你這不知趣的狗,幹了壞事,還好意思來邀功領賞哩!」

  生活中有些人與這獵狗頗相似,自己明明做了錯事,不但缺乏自知之明,反而還自以為是地希望得到優厚的報酬,真是厚顏無恥。

  

不曾殺陳佗

 

  有一個人想拜見縣官求個差事。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縣官手下的人,打聽縣官的愛好。

  他向縣官的隨從問道:「不知縣令大人平時都有什麼愛好?」

  縣官手下的人告訴他說:「縣令無事的時候喜歡讀書。我經常看到他手捧《公羊傳》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

  這個人把縣令的愛好記在心裡,滿懷信心地去見縣官。縣官問他:「你平時都讀些什麼書?」

  他連忙討好地回答說:「別的書我都不愛看,一心專攻《公羊傳》。」

  縣官接著問他:「那麼我問你,是誰殺了陳佗呢?」

  這個人其實根本就沒讀過《公羊傳》,不知陳佗是書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為縣官問的是本縣發生的一起人命案,於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說:「我平生確實不曾殺過人,更不知有個叫陳佗的人被殺。」

  縣官一聽,知道這傢伙並沒讀過《公羊傳》,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縣官便故意戲弄他說:「既然陳佗不是你殺的,那麼你說說,陳佗到底是誰殺的呢?」

  這人見縣官還在往下追問,更加惶恐不安起來,於是嚇得狼狽不堪地跑出去了,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別人見他這副模樣,問他怎麼回事,他邊跑邊大聲說:「我剛才見到縣官,他向我追問一樁殺人案,我再也不敢來了。等這樁案子搞清楚後,我再來吧。」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應該用誠實、謙虛的態度去對待知識。不懂裝懂的做法既會妨礙自己的求知進步,又會鬧出愚昧無知的笑話來。

  

不過一場夢

 

  有一個牧羊人,整天趕著羊群在草地上放牧。每天天一亮,牧羊人就從他那破舊的房子裡走出來,拿著羊鞭走到與他的房子僅一牆之隔的羊圈裡,將羊群趕到草地上,直到傍晚,再將羊群又趕回家。他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活著。

  這天早上,當他趕著羊群出去放牧的途中,遠遠地看見一隊貴族的車馬走過。那些馬匹個個長得膘肥體壯,皮毛油亮,像綢緞一樣光滑;那些馬車高大華麗,每一輛馬車都罩著五彩繽紛的篷,篷上的絲帶在風中飄著,真是好看。牧羊人看呆了,連他的羊群已經走遠了,他都沒有覺察到。

  整整一天,牧羊人一直念念不忘早上看到的那般情景。他在想,那坐在馬車裡的人該是多麼享福啊!他邊想邊看著自己眼前的一切,覺得十分傷心。

  天快黑了,牧羊人又趕著羊群回家。他看著爭先恐後往前走的羊,好像牠們一個個都變成了馬似的,他好像還感到了眼前有馬車,馬車上還有篷……

  這天回到家,牧羊人一躺到床上就睡著了。他做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穿著華麗的衣服坐在舒適的馬車裡,車墊是用鵝絨舖的,柔軟極了;特別是那車篷,是用錦緞做的,篷沿上綴滿了閃亮的金片片,四周懸著絲帶不停地搖擺著。馬車的兩邊還有樂隊在吹奏著悅耳的曲子。他撩開車篷的小窗朝外一看,車隊長著呢,馬匹拉著許多華麗的篷車,實在是又威武又神氣!他覺得自己再也不是一個牧羊人了,而是一個有錢有勢的王公貴族。

  他正坐在馬車中恍恍惚惚欣賞著樂曲,不知是哪個樂手吹錯了調,樂曲變得雜亂起來,曲子越來越不好聽、越來越刺耳。他不耐煩地拍了一下車座,喊了一聲,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原來是場夢。此刻,天早已大亮,太陽都升起來了,羊圈裡的羊都在不耐煩地「咩咩」直叫喚哩。

  牧羊人不切實際的幻想,事實上只能是空想。其實沒有必要去羨慕那些虛幻的奢靡。

  

不龜手之藥

 

  宋國有個人善於炮製防止凍裂的不龜(jun)手之藥,他的家族靠著這個祖傳秘方,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業,始終勤勤懇懇,披星戴月,但由於收入菲薄,生活總是很貧困。

  有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聽說有不龜手之藥的秘方,願以百金求購。這可是個大數目!不龜手之藥的主人動心了。但想到祖傳的秘方要賣出去,也是件大事,於是集合全家族的成員共商轉讓之事。大家七嘴八舌一番議論,最後總算統一了思想:祖祖輩輩以漂洗絲絮為生,收入太少,今天一旦出售藥方,可以獲取大筆金錢,何樂而不為?於是全體成員一致同意把藥方賣出去。

  客人得到秘方以後,立即奔赴吳國,對吳王說,今後將士在寒冬打仗,再也不用為凍手犯難了。不久,越國大軍壓境,吳國告急,吳王委任此人統帥大軍。此時正值嚴冬,吳越兩軍又是進行水戰。由於吳軍將士塗抹了不龜手之藥,戰鬥力特別旺盛,因而大勝越軍。班師回朝後,吳王大喜過望,頒詔犒賞三軍,同時將獻藥之人視為有特殊貢獻的統帥,割地封賞嘉獎他。

  同樣是這個不龜手之藥,宋國人世世代代用來漂洗絲絮,結果始終貧困交加;而吳國用來作戰,則可以戰勝敵國。由此可見,同樣一個事物,由於使用方法和對像不同,其結果和收效也會大不一樣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09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不識自己的字

 

  宋朝有個丞相叫張商英,他有個愛好就是書法,他特別喜歡寫草書,閒來無事,他便提筆龍飛鳳舞一陣,甚是得意。其實,這張丞相的書法很不到家,字寫得不合體統,他還孤芳自賞。當時,很多人都譏笑他,而他卻不以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按他的老習慣寫字。

  一天飯後,張丞相小憩片刻,突然來了詩興,偶得佳句,便當即叫小童磨墨舖紙,張丞相提起筆來,一陣疾書,滿紙是一片龍飛蛇走,讓人還著實難以辨認。張丞相寫完後,搖頭晃腦得意了好一陣,似乎還意猶未盡。於是叫來他的侄子,讓侄子把這些詩句抄錄下來。

  丞相的侄子拿過紙筆,準備用小楷將詩句錄下,可是他好半天才能辨認出一個字,時時碰到那些筆劃曲折怪異之處,侄子只好連猜帶蒙。可是有些地方,他實在是怎麼也看不懂,不知從哪裡斷開才對。他沒辦法,只好停下筆來,捧著草稿去問張丞相。

  張丞相拿著自己的大作,仔細看了很久,也辨認不清,自己寫的字自己都不認識了。他心裡頗有些下不了台,便責罵侄子說:「你為什麼不早些來問呢?我也忘記是寫的什麼了!」

  有些人總愛自以為是,既不虛心,又愛堅持自己的錯誤,還強詞奪理為自己辯護,結果是越顯出自己的愚蠢可笑。

  

不識車軛

 

  車軛(e)是駕車時套在牲口脖頸上的一種木製駕具,略微彎曲有點像個「人」字形。

  一天,一個鄭國人走在路上撿到一個車軛。因為他從未套過牲口駕車,所以不認識這是個什麼東西。回家後,他拿著車軛去問鄰居說:「這是個什麼東西?」

  鄰居告訴他說:「這是車軛。」

  雖然這個鄭國人知道了自己手裡拿的這根彎木棒叫作「車軛」,但畢竟印象不深,他並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第二天,這個人又在路上撿到一個車軛,他又拿去問鄰居,鄰居回答說:「這是車軛。」

  誰知這個鄭國人聽了以後,竟大怒。他說道:「先前那個東西,你說是車軛,現在這一個,你又說是車軛,路上哪來這麼多的車軛呢?我看這分明是你在騙我,你不是個好東西。」他說著、罵著,竟然抓起鄰居的衣領同他打起架來。

  一個人遇到了疑難事情,往往要請教別人。可是這個鄭國人,既想請教別人,又不虛心,還要懷疑別人。他不知道自己的愚昧無知,卻懷疑別人在欺騙自己。如此自以為是而又蠻橫無理的人,真是愚蠢可笑。

  

井底之蛙

 

  棲在井裡的青蛙在井邊碰上一隻從東海而來的大鱉。青蛙看見大鱉,便對牠心滿意足地吹噓自己的愜意:「你瞧我住在這兒多麼快樂呀!我從井欄上蹦進淺井,可以在井壁的縫隙裡小憩。在井水裡游耍,水面就托住我的胳肢和下巴。在軟綿綿的泥地上漫步,淤泥就漫過腳背。看看周圍的紅蟲、小螃蟹,牠們誰也不能比我自由自在。」

  井蛙喋喋不休地誇耀自己的安樂:「我獨自享受這口井兒,得意洋洋地站著,真是快樂極了。」牠對海鱉發話,「先生,請問您,為什麼不常常來光臨咱水井,遊覽觀光一番呢?」

  海鱉經不住井蛙的慫恿,抵不住牠的誘惑,也走到井邊去瞧瞧。誰知牠的左足還沒踏進井底,右足卻被井欄絆住了。牠進退不得,遲疑了一會,回到了原處。

  海鱉算是親自領教了一番青蛙炫耀不已的井邊環境。牠忍不住向井蛙介紹大海的景象:「我生活的大海用千里的遙遠不足以形容海面的遼闊;用萬尺深度不足以窮盡海底。在大禹時代,10年中有9年遭水災,海面也並不因此而上漲;商湯時代,8年中有7年遇旱災,海水也並不因此而下降。你要知道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而漲落。這也就是我棲息在廣闊東海的樂趣!」

  小小井蛙聽了大海鱉對大海的描述,吃驚地瞪著圓圓的小眼睛,滿臉漲得緋紅,羞愧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人的生存環境決定人的思想認識。通過井蛙與海鱉的交往與對話,告誡人們:只有開闊眼界,才能解放思想。自以為是,自鳴得意往往是「閉關自守」、孤陋寡聞的結果。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好驅使百姓與鄰國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見孟子,問道:「我在位,對於國家的治理,可以說是盡心盡意的了。河內(今河南省黃河北岸)常年發生災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裡的一部分老百姓遷移到收成較好的河東去,並把收成較好的河東地區的一部分糧食運到河內來,讓河內發生災荒地區的老百姓不致於餓死。有時河東遇上災年,糧食歉收,我也是這樣,把其他地方的糧食調運到河東來,解決老百姓的無米之炊。我也看到鄰國當政者的作法,沒有哪一個像我這樣盡心盡意替自己的老百姓著想的。然而,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而我的百姓也沒有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用打仗來打個比方吧。戰場上,兩軍對壘,戰斗一打響,戰鼓擂得咚咚地響,作戰雙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對方奮勇刺殺。經過一場激烈拚殺後,勝方向前窮追猛殺,敗方就有人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來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來了。這時,跑得慢的士兵卻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膽小鬼,您認為這種嘲笑是對的嗎?」

  梁惠王說:「不對,他們只不過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是這也是臨陣脫逃啊!」

  孟子說:「大王如果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那麼就無須再希望您的國家的老百姓比鄰國多了。」

  這篇寓言故事說明:看事物應當看到事物的本質與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鄰國國君不管災荒年間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愛百姓的國君。梁惠王常調動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愛百姓的國君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10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五官爭地位

  

  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五種器官,各有各的能耐,各有各的靈氣,有一天,它們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互不服氣。

  嘴巴對鼻子說:「人所有的食物、營養,都是通過我才被接納的,我的功勞最顯著。而你,有什麼本領,位置竟然居於我的上面?」

  鼻子哼了一下,說:「這你就不清楚了吧?我能辨香味臭味,只有先經過我的辨別,才能決定什麼東西可以進到嘴裡,什麼東西不能進到嘴裡,我的作用比你大多了,位置當然也就應在你之上!」嘴巴一時語塞,不出聲了。鼻子越說似乎越有道理,似乎真的是自己功勞最大,於是它不滿意自己居眼睛之下,它衝著眼睛說:「你有什麼本事,竟然擺在我的上頭?」

  眼睛被激怒了,它瞧都不瞧鼻子一眼,說:「我能觀察美醜,瞭望四方,人的信息有85%都通過我獲得,慢說什麼辨別香臭、接納食物,那都只是小事情,跟我的能耐比起來,全部不值一提!我居你們之上,是天經地義!」說完,眼睛傲慢地往上一翻,發現有眉毛在自己的上面,於是它非常生氣。眼睛對眉毛說:「喂,你是什麼東西?你憑什麼竟然在我的上面?」

  眉毛也不示弱,得意地一揚,說:「是呀,我為什麼就偏偏高居你們各位之上呢?你們想想,如果把我擺在眼睛、鼻子、嘴巴之下,那可就滑稽了,那不知道整個臉該放哪兒啦!」

  沒想到,耳朵終於沉不住氣了,它也說:「各位剛才的爭論我都聽見了。要論能耐,我決不在你們之下,要說功勞,我的功勞也不小。我耳聽八方,辨別動靜。說起來我最委屈,你們不管高低,總還擺在臉上顯眼的地位,而我卻連臉都上不了,我能服氣嗎?」

  五官爭位,正是那些妄自尊大、只顧爭權奪利而不顧全局的人的寫照。

  

仁智的孫叔敖

 

  小時候的孫叔敖就是一個好孩子,他勤奮好學,尊敬長輩,孝敬母親,很受鄰里的喜愛。

  有一次,孫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著一條雙頭蛇。他以前聽別人說,誰要是看見兩頭蛇,誰就會死去。孫叔敖乍一見這條蛇,心中不免一驚。他決定馬上把這條雙頭蛇打死,不能再讓別人看見。於是他拾起路邊的大石塊,打死了雙頭蛇,並把牠深深地埋起來。

  回到家裡,孫叔敖悶悶不樂,飯也不吃,一個人坐在油燈前看書發呆。他母親看到這孩子的情緒有些不對頭,便問他道:「孩子,你今天是怎麼啦?」

  孫叔敖抬頭看了看母親,搖搖頭說:「沒什麼。」然後低下頭去,依然無精打采。

  母親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額頭說:「莫不是生病了?」

  孫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親的衣袖傷心地哭起來。媽媽感到十分詫異,問道:「孩子,你到底出了什麼事啊,哭得這麼傷心?」

  孫叔敖邊哭邊說:「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了一條雙頭蛇。聽人說,看見這種蛇的人會死去的,要是我死了,我就再也見不到您了……」

  母親邊安慰他邊問道:「那條蛇現在在哪裡呢?」

  孫叔敖邊擦眼淚邊回答說:「我怕再有人看見牠也會死去,就把牠打死後,埋起來了。」

  聽了孫叔敖的話,母親很感動,她高興地摸著孫叔敖的頭說:「好孩子,你做得對。你的心眼這麼好,你一定不會死的。好人總是有好報的。」

  孫叔敖半信半疑地看著母親,點了點頭。

  後來,孫叔敖長大成人,由於他的學識品德好,做了楚國的令尹。他還沒正式上任,老百姓就已經很信賴他了。

  孫叔敖在面對死亡的時刻,還能為別人著想,所以老百姓信賴他。這說明:能為群眾著想的人,群眾也會擁護和信任他。

  

天帝殺龍

  

  墨子在前往北方齊國的路途中,遇見了一位以卜卦算命為業的陰陽先生。陰陽先生對墨子說:「天帝正好是今天在北方屠殺黑龍,而先生的皮膚是黑色的,所以千萬不要到北方去。」

  墨子沒有聽信陰陽先生的這一套,毅然繼續向北前行。可是在到達山東的淄(zi)水南岸後,適逢河水猛漲,無法擺渡,於是只好原路返回。

  陰陽先生再次見到墨子時,不無得意地炫耀:「我不早就對您說過嘛,先生不要到北方去。現在的事實果然證明,我的預言是正確的。」

  墨子對此不以為然,他反駁說:「現在是南方的人不能到北方去,北方的人也不能到南方來。其實,他們的膚色各不相同,有的黑,有的白,為什麼都不能如願呢?這只是因為淄水猛漲形成了阻隔的緣故啊。況且依照你的理論,天帝每逢甲日乙日在東方屠殺青龍,逢到丙日丁日就在南方屠殺赤龍,逢到庚日辛日就在西方屠殺白龍,逢到壬日癸日就在北方屠殺黑龍。如此說來,天下之人就都不能出門遠行了。這樣做,既違背了人的意願,又將使得天下空虛,一事無成。所以,你的虛妄之言實在是聽不得啊!」

  墨子用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批駁了陰陽先生的迷信妄說,這種建立在尊重科學、尊重事實基礎上的大無畏精神,是值得學習和發揚的。

  

天賜養老錢

 

  一天早晨,一個農人挑了一擔菜進城去賣,在街上,農人拾到一疊錢,他點了一下,共有15張。

  回家後,農人把15張錢交給他母親,他母親說:「孩子,人家丟了錢。一定很著急,我們怎麼能要人家的錢呢?趕快送還失主,說不定人家正找得著急呢!」這位農人按照母親的吩咐,趕回拾錢的地方,等待失主來領。

  在前面不遠處,農人發現有一個人好像低著頭在地上尋找什麼東西,便連忙上前問他:「老弟,你丟了錢吧?這,我拾到了,現在還給你吧。」不等那人回答,農人便將15張錢全都給了那人。這時,有一些人圍了上來,見此情景,有人提出,失主應給些賞錢給農人。不料,這個人卻十分吝嗇地說:「我丟失的原本是30張錢,現在才只找回來一半,我怎麼能再分一些賞給他呢?」  農人覺得那人太不講理,自己如數將錢歸還給他,他不但不謝,反而有誣蔑自己貪了一半的意思。農人實在氣憤不過,便跟那人爭吵起來,兩人互相扭著來到縣衙門的堂上,他們各自向縣令敘說事情的緣由。

  縣令聽後,心裡已有幾分底了,他對那領錢人的行為頗為生氣。縣令派人將農人的母親叫來,當面對質核實,證明農人說的情況屬實。接著,縣令讓農人和那個領錢人各自具狀。於是他們分別寫道:「拾錢人的確是拾到15張錢鈔」,「丟錢人確實是丟失了30張錢鈔」。縣令將兩張狀紙捏在手上,對失主說:「你丟的是30張錢鈔,而他拾到的是15張錢鈔,可見這錢不是你的錢,而是上天賜給這位賢良母親的養老錢。假若他拾到的是30張,那就是你的了,你可以到別的地方去找你的錢吧!」

  那人知道自己撒謊,自覺理虧,便也不敢再作狡辯,灰溜溜地離開了縣衙。於是,縣令把15張錢鈔交給農人的母親,說:「你是位賢德的母親,這錢就歸你了!」

  人們聽說了,都拍手叫好。

  那位賢良的母親教兒子將拾來的錢交還失主,反遭訛詐;賢明的縣令又機智地將錢判送賢母,而那靠訛詐欺騙的人卻不得好下場。所以,為人都應有一顆善良的心才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