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车记录仪知识ABC(3)

 ynhnzp 2013-10-21

行车记录仪知识ABC(3)


   雾里看花花不清,水中望月月朦胧——记录仪结构解析(1)


    现在很多车友都知道有行车记录仪这么个东西了,觉得应该去买一个,去TB上一搜,靠,几万件商品,都不知道选哪个。看价格,几十到上千的都有。看款式,那真是百花争艳。照片一个拍得比一个漂亮,介绍一个比一个夸张,弄得车友都不知道怎么下手了。那下面铜豆就把自己对记录仪的了解写出来,给大家作一个参考。主要目的是告诉大家不同的记录仪倒底有哪些差别,也就避免了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

 

   声明:本帖中引用的图片只用于辅助描述,除非特殊说明,图中的内容不代表本文的任何观点,图片属于原来的拥有者所有。

 

   下图是一款常见的记录仪的及拆解图。

行车记录仪知识ABC(3)行车记录仪知识ABC(3)

 

    这是一款网上很常见的机型,主要部分有:

1.光学镜头

2.图像传感器,感光芯片(也称为Image sensor或sensor)

3.主控(也称为DSP)

4.存储卡,图中只是一个卡座,可以放一张SD卡

5.显示屏

6.按键

7.内存

8.Flash芯片

    剩下的就是些辅助器件了,如喇叭,麦克风,还有一堆电阻电容和小的芯片,这些东西一起被固定在电路板(也称为PCB),构成了记录仪的基本电路。然后再加上电池显示屏外壳,就构成了一台记录仪。

    先说一下基本的工作原理:外面的景物通过光学镜头在图像传感器上成像。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主控不停地从图像传感器中将图像数据读出来,并将它压缩(为什么要压缩后面讲),然后将压缩后的图像写到卡里边。完成录像的过程。

     在记录仪工作的过程中,主控除了要完成图像的压缩外,还要负责将图像显示到显示屏上,响应按键等事项。现在就基本功能对相关的每个器件逐一剖析。

 

 光学镜头

     镜头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光线聚到图像传感器上。它只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果只用一片凸透镜玻璃,也完全能获得图像,只是画质很差。也就是说镜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图像效果,镜头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呢?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大概地了解一下镜头相关的一些参数和术语。

 焦距:焦距是指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行车记录仪用的都是小焦距的镜头,焦距一般都是2.8mm左右。这种短焦距的镜头有一个特点是可以调出远处和近处都比较清晰的图像。

 光圈:光圈就是焦距/通光孔直径,通光孔越大,那么同样的时间内接受到的光就越多,图像就会越明亮,所以光圈值在记录仪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很显然,这个值越小越好。记录仪常见的光圈值都是2.8左右,也有大光圈的(值更小),但它们就会卖得比较贵。

 视角:也称视角范围,分为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不加指定就应该指水平视角。水平视角是指画面的最左边和最右边到镜头形成的夹角,这个角度越大看到的范围越广。垂直视角就是画面上下到镜头的夹角。由于我们的画面例不是4:3就是16:9,所以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的比例也是固定的。对角线视角,就是左上角和右下角对镜头的夹角,很显然,这个值比前面两个值都要大。有些商家有宣称视角范围时将对角线视角称之为视角,铜豆认为这种行为有点欺诈的性质,但想想卖家也是,同样的东西,别人都宣称170度,你只宣称133度,很明显会吃亏。所以在确认视角范围时,还是问清楚再作判断。

解析力:这是反映镜头能分辨最小细节的一个参数。这个参数给你直观的感受就是图像是否锐利。用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来说明。

行车记录仪知识ABC(3)

     上图有三排黑白相间的竖条。第一行是实物,它就是一些印在白纸上的黑条,它的边缘清晰,第二张和第四张是用相机拍到的,它的边缘就有点不那么黑白分明,而是一个由黑到白渐变过程。从图中就可以看出,第二行要比第三行清晰,也就是说第二行的解析度比较高。也就说,如果被摄的线条再远一些,第三已经变成模成一片了,第二行还能分得出来它是一些线条组成的。也就是说第二行的那个镜头比第三行的解析度高。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可惜基本上都没有给出,而且镜头个体的异差还比较大。

 

    透光率:这个基本要太多解释了。就是光线透过去的强度和照射在上面的强度之比。很显然,透光率越好的镜头图像越亮。这与镜片的工艺和材料有关。

 

    畸变:因为记录仪需要有比较大的角度,这样才能更多地记录事件,所以往往使用大角度的广角镜头,这些广角的镜头很容易让拍到的图像变形,直的东西往往都被拍成了圆弧状。这就是畸变,这会让图像看上去不舒服,还好,记录仪上对这个参数基本没什么要求。

 

  说完了一些术语,就该聊聊加工工艺了。看一下好镜头和差镜头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说一下光学结构。前面已经说过,如果用一片凸透镜也能成像,但画质会很差,实际的镜头会用多片镜片来构成,这样可以让图像看上去更清晰。到于设计成什么样,就要看设计要求了。

  镜片可以采用玻璃的,也可以采用树脂(一种塑料)。玻璃镜片是用光学玻璃磨制出来的,而树脂的镜片是注塑出来的,所以大批量加工时,对脂镜片有比较好的成本优势。树脂镜片光学性能上还是不错的,但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热膨胀系数高,温度一高它就变形了。汽车在太阳下曝晒,车内温度可以达到70度以上,这时树脂镜片就可能吃不消了。所以车用记录仪最好选择全玻的镜头。塑料镜片有高温变形的风险,塑料的镜身也有同样的问题。所以行车记录仪的镜头最好采用全玻金属镜头。

  刚才说过镜头是多片玻璃组成的,那用几片玻璃呢?常见的有4P(4片树脂),2G+2P(2玻+2树脂),4G(4玻),5G(5玻),6G什么的,那些带P的我们就不去讨论了。那一般是降成本需要。只看全玻的,那么不同数量的玻璃有着怎样的区别?那就是成像质量。我们看镜头,只知道它是玻璃做的,但光学玻璃的种类也比较多,同一种玻璃还能磨出不同的镜片,如何用这些镜片组合出一个光学特性接近理想的镜头是很大的挑战。往往加一片镜片,这个指标满足了,那个指标又超了。用较多的镜片设计一个成像质量较高的镜头相对容易一点,但加工又成了一个问题,这种多镜片的设计对材料要求和加工工艺都非常高,所以镜头价格就会成倍地翻。所以为了那1%的性能提升,你往往要付出100%的金钱。另外,同样是结构的镜头,不同厂家的加工能力不一样,价格也会有很大差别,最终的效果也不一样。

 

  总结:由于厂家生产的镜头,由于工艺和结构不一样,价格差可以达到几十块钱。所以别看不起这个不起眼的东西。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成像质量。所以厂家都一直不断地寻找着一个既便宜性能又好的镜头,但苦于外观上基本看不出差别,这也是目前比较头疼的问题。

 

 

   镜头相面的东西就了解这么一些,镜头的东西写完了,接下来就该是分析图像传感器了。敬请留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