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律·登井冈山》诗步

 田牧 2013-10-22

 

《七律·登井冈山》诗步

2013-9-27

惊瞻旧日红军址,拔地摇山敢济危。手足同仇星火路,镰锤共国井冈旗。
阴阴去入阳阴上,入去阳阴上去平。上入阳阳阴上去,阴阳去入上阴阳。

梭镖铁炮甘拼死,野菜南瓜不叫饥!万里长征听号角,依然贴在耳边吹。
阴阴入去阴阴上,上去阳阴入去阴。去上阳阴阴去入,阴阳入去上阴阴。

最近,我上井冈山瞻仰红军遗迹,深受震撼,故作此诗。砚石兄让我自己作个分析,于是不避自夸之嫌,按格律、句式、结构、境象、情志诸方面略作说明,以盼方家雅正。
  音律:七律仄起式,押支韵。四声递用:址、路、死、角四个白脚分别是上、去、上、入,两个上声不相邻。每句都有平、上、去、入四声。③“”“与韵脚同韵不同声,是为轻伤,不作解求。
  粘对粘,没问题。是宽对。颔联动词在第三字,颈联动词在第五字。句式顺次是:首联:2//2/2/12/2//1/2。颔联:2/2//2/1。颈联:2/2//1/2。尾联:2/2//1/22//2/2/1。其中首句和尾句是二五结构,中二联尾三字分别是二一和一二结构,以避雷同。
  词组:力求差异化,并注意不用生字僻典。颔联是:并列/动名//专名/名词;颈联是;偏正/偏正//副词/动词/名词。“共国”,谓同治国事,“开国、建国”是其基础。“镰锤共国”,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意脉:首句,是情,是事,旧日是时,红军迹是地,尤其惊瞻二字足以笼罩全篇;次句概略补写红军精神和业绩。用白话说就是,我(上井冈山)瞻仰了红军遗迹,被红军拔地摇山革命精神和战斗气势深深震撼。中二联是对第二句的分说。颔联写井冈山道路与旗帜,使人想起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两个著名论断。颈联写红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末联顺笔推演,继以后续之事,寓有期待之心,既回应首联,又绾合中二联。意涵分明暗两层;明是井冈山是红军万里长征的起始点,是革命的摇篮。暗是中华复兴是第二次万里长征,井冈山精神不能丢。这个红军长征的号角声穿越时空,于今依然响在中国人的心中。这种结构方式叫描写解说型,在杜甫七律中最多,共计44首,占29.3%。诗无定法,人有自见;春花秋月,各领风骚。切不可执于一法,死奉铁律。
  境象:古人的纪游诗,或赞山水而寄情于山水,或凭吊名胜而托意于名胜。务必借景传言,以实托虚,力求做到“此山不是他山景,移地神仙也不能”。本诗所取之象大多是井冈山红军的实物实事,关键是要精选用活,并赋于真情和深意。进入井冈山首先见到的是井冈红旗雕塑,高19.27米,红旗中间镶嵌着五角星”“镰刀锤头井冈山三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她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象征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这些寓意在颔联中得到了充分表现。颈联的梭镖铁炮”“野菜南瓜都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用的主要兵器和食粮,甘拼死”“不叫饥也是红军的实事。万里长征听号角,这是实象。井冈山是红军万里长的的出发地,在桐木岭有胜利的号角雕塑。但末联是从虚象来写的,表达了中华复兴新号角的喻义。只有首联的拔地摇山是喻象。诸象共同营造众志成城,艰苦奋斗之意境。
  情志:诗有大我小我之分,爱国恤民之心成就了杜甫“诗圣”之誉,一味惜春伤秋者虽能也不过 “名诗人”而已。这也为我们后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神韵:这是个高标准。自以为尚未达到这个要求。因此,本诗以“红军”为中心,表达了对红军的敬仰之情,对事业的忠诚之志,没有局限在一己之情。
  题材:这算是主旋律题材,容易写成口号式的赞颂(干),议论性的说教(空)。我尽量由感而发,以象明意,写出真情实意。也可算是纪游诗,但未净描其象,而是尽寄其情,立象创境都出于敬仰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