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学智教授谈从脾胃治糖尿病

 我的喜爱资料收藏 2013-10-22

  搜狐健康:脾胃与糖尿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张学智:糖尿病是一个西医病,与脾胃的关系,西医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从中医角度,脾胃和消渴病有密切的关系。

  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记载“二阳结,谓之消。”二阳指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结指不通,运化不好,意思是胃经、大肠经不通就导致消渴病。对消渴病的描述分三期,第一期“脾瘅”,意思是脾胃湿热,这个期相当于糖尿病的前期;第二期“消渴”,属于目前的糖尿病;第三期“消瘅”,相当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后期。《内经》里面明确了脾胃与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搜狐健康:脾胃不好都有哪些表现?

  张学智:脾胃不好临床症状非常多见,首先有“脾胃不和”,如晚上十点钟加餐,饱食后导致脾胃不和,第二天出现口臭、面红、腹胀甚至大便秘结、舌苔厚腻等症状,这属实证,年轻人多见。

  但人到中年,脾气自衰,或者女孩子减肥老不吃东西,或者喝饮料、吃垃圾食品,时间长了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的表现是吃了东西吸收不了,面黄肌瘦,大便溏稀,小便清,思想不集中,乏力气短,舌体胖大。

  脾胃虚弱可以兼杂很多的证,如社会压力这么大,挤公共车跟人家吵架,兼有肝郁气滞,气滞的表现是烦躁、多梦,女性月经不调。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中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思是肝脾关系密切,强调中医的整体观,也是“治未病”的思想的体现。

  肝郁气滞后,时间长了这口气老出不去,日久化热,就导致脾胃郁热,目前这种情况很多,症状如大便干,舌苔厚,脉弱,面红,眼睛红,口干,甚至脸上起疹子等。

  或有的患者不变热变成虚寒,一虚寒就怕冷,阴历八月天小伙子短裤短袖,我们这个体质的就穿长袖,老年人已经穿秋裤、毛背心,帽子都戴上了。脾胃虚寒,到老年人就是脾肾虚寒。

  久病必瘀,血液系统不通畅,血液流动慢了,血液循环不好,很多需要供血的地方供不上,视力下降。像年轻人老熬夜,生活不规律,导致视力下降,耳朵也背,血液供应不上。

  脾胃不好虽然临床症状五花八门,但中医讲辨证论治,只要抓住主证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