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国庆出游之《徽州区文峰公园》

 黄山怪石 2013-10-22

    多次经过徽州区岩寺,都看见有一座耸立的塔很是醒目,我们都叫它为“岩寺塔”。这是2012年4月18日路过时,在车上拍的。“岩寺塔”孤零零的立在丰乐河畔的水口,所以当地人又叫“水口塔”。中国建古塔一般是有3个目的,一是为了佛教安养舍利,二为改变地方风水,三盼文峰昌盛。“岩寺塔”选择建在水口,而“水口”是古徽州人认为“聚财”的宝地。看来此塔是祈求“文峰昌盛”的寓意。其实此塔就叫“文峰塔”。

    2013年10月1日国庆当天,女儿和我到徽州、歙县,游了蜀源、唐模、棠樾、鲍家花园四个景点。返回路过徽州区岩寺路经文峰公园。

    文峰公园是徽州区2004年新建的公园。公园设计以丰乐河为引擎,通过河道的改造,优化沿河两岸景观,使之成为以水域生态为主的公园。公园内草坪翠绿,树荫成片,碧波涟涟,曲折环回的栈桥与岛屿相连。而最醒目的还是稍远处的“文峰塔”,与岛上的古阁楼相互呼应,构成一幅古典的优美画面。

    停车走进公园,水边有姑娘在嬉水,园内曲径中三三二二的游人在林荫道中或隐或现,湖面的木观景台上恋人甜蜜拍照,岸边有两个年轻人垂钓......

    感觉还是在唐模的“小西湖”,从依自然山水而建古徽州园林还没有走出来。

    冠名为“文峰公园”自然与“文峰塔”密切关联,何况此园就是出于为保护“文峰塔”目的而建。初建于明嘉靖23年(公元1544年)的“文峰塔”,承载有460多年的历史,它高耸秀拨,鹤立鸡群,是古徽州岩寺的标志。

    “文峰塔”不仅见证古徽州悠久历史,与塔同时所建塔东侧全部用石条砌成的凤山台,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也涂抹有重彩。1937年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2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及陈毅、张云逸等同志率7000官兵在岩寺集中整编,当时凤山台就是阅兵的“点将台”。

  “岩寺塔”为明正德甲戌进士,官至贵州右参政郑双溪倡建。传说是:因“丰乐溪水顺流东注,非此不足以障也。以凤山台为砚,以文峰塔为笔,象征吾镇水口之高雅。”

    当时为保证“文峰塔”工艺精湛,特请苏州、无锡的名师巨匠设计建设。仅为塔顶,资助人就不惜血本带着师傅,搜集绍兴府大禅寺塔、南京报恩寺塔及泗州诸处塔图样,汲取众美。

    建此塔选料特别讲究。建筑材料就派专人到全国各地采购,近到杭州,远至四川。塔心木走访了歙县全县山场,都没有合适用材。辗转到休宁、黟县,最后在渔亭大圣山才寻到一棵合适的。由于巨木长13丈无法直接运回,而先砍伐,三年后待春汛发水,利用江水漂流才运到岩寺。

    “文峰塔”从设计施工到完成,历时十五载,耗费白银四万余两。

    “文峰塔”塔底直径8米,逐层略内收。底层塔檐外伸1.5米,向上逐层加长,至第七层椿伸出3米,使上层檐水直滴至地,避免各层塔体被积水剥蚀,既保坚固,又利观瞻,是徽州古塔之最。

    岛上耸立有古阁亭楼,飞檐双脊,古色古香,似乎向人民倾诉叙述悠久历史。

    徽州区区府的岩寺,原属歙县。古时这里佛教鼎盛,村前山岩上的寺庙就有僧侣百人,远近闻名。有岩有寺,故名为岩寺。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诏命更名为岩镇。是有880多年历史的古镇。“岩寺”地处皖南最大的盆地,地理位置优越。历来为徽州重镇,历史上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时间不早,急于赶回,只能是一瞥。匆别“文峰公园”,踏上归旅,2013年的国庆就这样打发了!——呵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