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化 2

 茶香飘万里 2013-10-23
 海纳百川的三秦文化

陕西简称“秦”,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地,中国十三朝帝王的建都之所。

三秦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古朴、雄浑、粗犷而又细腻的陕西文化。

一、了解三秦文化,首当其冲的是“陕西10大怪”。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

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

1、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

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

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

一顿吃8 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

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

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2、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

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

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

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3、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

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

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4、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

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

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边拨边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馍、熬汤、掰馍和煮馍。肉要煮得又酥又烂。馍要烙得又硬又黄,还要遇水不化、

百煮不烂。汤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馍要掰得越碎越匀越好,然后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

在炒瓢内旺火爆煮。
由于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馍为煮馍和小炒。加汤的多少不同,分为干泡(汤少)和水围城(汤多),吃得

自有分寸。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泡馍馆,便选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

来装盛泡馍。

5、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

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

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

不少麻烦。

6、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

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

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7、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

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

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

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8、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9、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开“老碗会”,贿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

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

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10、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

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

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观众叫声“好”,这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什么大奖,

人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燎得太(好极了)”。

二、陕西饮食烹饪历史悠久,饮食风尚特色突出,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陕西饭菜,很多都葆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的遗风。特别是小吃,美不胜收,借着历史古都的优势,

使陕西的小吃博采全国各地小吃之精华,兼收各民族珍馐之风味,汇集内外名饮名食之荟萃,挖掘继承历代宫

廷小吃之技艺,因而以品种繁多、花色奇异、民族特色浓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特别是改

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饮食产业随经济飞跃而蓬勃发展,烹饪技术随科技腾飞而有了长足进步,涌现出数以百计

 

的传统菜、创新菜。以菜、点组宴,创制出不同、不同风格、新意迭出的宴席,如仿唐宴、饺子宴、宫廷宴、

蝎子宴、泡馍宴、长安八景宴、陕西风味小吃宴等等。以牛羊肉泡馍、腊汁肉夹馍、凉皮为代表的陕西风味

小吃,享誉神州,传之海内外。

陕西饮食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安小吃”。一个朋友在西安,号称“吃便西安”,给了我这样一份地图,按图

索骥,果然再到西安,每次都能吃到更多更好得更正宗的美食。

1、西安小吃全集
泡馍——白家泡馍(西稍门南小巷口)
水盆羊肉——老白家(北广济街内)    老宋家(柏树林十子西南角)
老李家——(方新村路东农行南边)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杂羔汤——建设西路旅馆村内
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鼓楼里多家都可以
兰家烤肉——(朱雀大街)
肉夹馍——秦豫肉夹馍(东木头市19号,城市之心西隔壁), 樊记肉夹馍(竹笆市)
孜然炒肉夹馍——洒金桥十子东南角
腊牛肉夹馍——李老四夹馍,他家的杂肝汤也不错,强烈推荐
葫芦头——铁蛋葫芦头(柏树林十子西北角)
春发生——南院门
蒸碗——建西街东口向西100米路南
煎饼——顶顶香煎饼屋(龙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万家灯火(西一路西段)
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
麻辣粉——牵人(粉巷)
火锅——竹园 (和平路)(劳动南路高新十字),海底捞(建设路)
蒜蘸面——朱雀路绿蚂蚁对面
刀削面——愣娃鸡汤刀削面(光华路)
羊肉面——建设西路西头路南“陕北老二面庄”,新的老王面,小雁塔门口的羊肉面,建国路的梆梆面,尚勤

路的歧山面,长乐路的牛肉拉面,高新路北段“一诺面庄”的秦香面
麻辣鱼——建国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鱼”,朱军鱼庄(含光门里)
麻辣烫——七星椒(周家围墙),佰人王(光华路)
牛肉面—— 一分利(鼓楼)
马虎面——西七路
柳巷面——案板街吉庆巷
砂锅——穆萨 (大皮院 )
米线——玄风桥“红油米线”
大盘鸡——马厂子、祟业路(唐城宾馆斜对面)

2、西安优秀清真小吃名录
酸汤水饺——大皮院定家小酥肉对面的小门面
肉丸糊辣汤——香米园丁字路口城墙处
泡馍——西羊市老米家
粉蒸肉——清真西寺大麦市街北口西北角
油酥饼——庙后街派出所西临50米路南
麻酱凉皮——大皮院盛家凉皮 庙后街派出所门口西10米靠马路南边
砂锅——清真西寺西150米的老杨家砂锅
烤肉——老杨家砂锅右临
面条——大麦市街的老杨家优质面馆,清真西寺西150米的玛丽娅鸡丁面
卤汁凉粉——大皮院西丁字路口   五味十字索家
鸡蛋包——大学习巷里清真寺对面 八宝甜稀饭也不错
包子——大学习巷里面的高家包子
小炒——西羊寺里米家泡馍隔壁的陕西第一碗
牛羊肉馅饼——大麦市北口什字东北角的
镜糕——麻家什字口的
锅贴——大麦市里面的
麻辣鸡腿——麦笕街里面的
炒饼——麦笕街里面的
水盆、杂肝——莲湖公园东门正对门,北稍门李老四
丸子烩菜——东新街
黄桂柿子饼——大学习巷的徐家
各类炒货——大学习巷的好再来

三、陕西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内涵丰富
这里有雄伟的钟鼓楼、大雁塔,“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以险峻著称的西岳华山、气势恢宏的黄河

壶口瀑布、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婀娜清秀的陕南秦巴山地、充满传奇色彩的骊山风

景区、六月积雪的秦岭主峰太白山等。

1、西安市旅游名胜古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西安碑林 慈恩寺大雁塔 陕西历史博物馆
水陆庵 西安城墙 关中书院 秦始皇陵 杨虎城将军陵园 阿房宫遗址 蔡文姬墓
高冠瀑布 华清池 荐福寺 小雁塔 蓝田猿人遗址 临潼博物馆 楼观台 南五台
秦王宫 大明宫遗址 王顺山森林公园
青龙寺 唐代艺术博物馆 西安半坡遗址 西安事变旧址 西周丰镐遗址
兴庆宫公园 终南山 回民小吃街 兵谏厅 大兴善寺 八仙庵
书院门古文化街 化羊庙 鼓楼 钟楼 翠华山 关中八景 骊山 草堂寺
大清真寺 广仁寺 宝庆寺塔 三阳寺塔 灞桥 城隍庙 华严寺 秦陵蜡像馆
曲江旅游度假区 扁鹊墓 杜公祠 沣西车马坑 汉长安城遗址 鸿门宴遗址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 嘉午台
鲸鱼沟 莲湖公园 汤峪温泉 仙游寺 香积寺 兴教寺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寒窑
广新院民族村 朱雀森林公园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 白鹿原 泾渭湿地
华山风景:
苍龙岭 长空栈道 西岳庙 华岳仙掌 南峰落雁峰 玉泉院 大高崖瀑布 仰天池 黑龙潭
地球阴影 中方仙桥 莲峰雾淞 千尺幢百尺峡 仙姑观 柏抱槐
聚仙坪 迎客松 东道院 镇岳宫 纯阳观 大上方 中峰玉女峰 回心石
下棋亭 金天宫 翠云宫 华陀墓碑 七十二自长廊 希夷祠 藏龙寺 东峰朝阳峰 西峰莲花峰 北峰云台峰
华山日出 苍龙行云 北斗红叶 莲台佛影 燕子衔表 雨雾弧光 云崖神灯文庙 三清殿 灵官殿 炼丹炉
群仙观 马仙庙 南天门 金锁关 天台山古庙 华山峪 张超谷 黄甫峪
窟窿岔 瓦门沟 猩猩沟 文仙峪 十八盘 飞龙梯 老君犁沟 放生池 玉泉 玉井 响水瀑 水帘飞瀑
白龙飞瀑 祝寿崖 全真岩 日月岩 罗带石 寿山石 混元石 石仙人 斧劈石
二仙下棋 希夷峡 车箱谷 秦峪 猢狲愁 鹞子翻身 青龙潭

2、铜川市旅游名胜古迹
玉华宫 福地湖 香山寺 药王山 耀州窑遗址 香山 姜女祠 耀州窑博物馆

3、宝鸡市旅游名胜古迹
法门寺 汤峪温泉 钓鱼台 关山草原 太白山森林公园 天台山 炎帝陵 雍城遗址
张载祠 岐山箭括岭 凤翔东湖 红河谷 秦公一号大墓 民俗博物馆
青铜器博物馆 大散关周公庙 周原遗址
扶风城隍庙 金台观 九成宫遗址 龙门洞 五丈原风景区 太平寺塔吴山 嘉陵江源头 苏文忠公祠 渭河公园

4、咸阳市旅游名胜古迹
茂陵景区 乾陵景区 阳陵 昭陵景区 大佛寺 北杜铁塔 开元寺塔 崇文塔
中国大地原点 于右任纪念馆 汉高祖长陵 五陵原 三原城隍庙 咸阳博物馆 咸阳古渡 杨贵妃墓
旬邑泰塔 周陵 彬塔 昭仁寺 后稷教稼台 凤凰台 陕西医史博物馆 爷台山 秦郑国渠遗址 汉甘泉宫遗址

5、渭南市旅游名胜古迹
少华山 风陵渡 大禹庙 慧照寺塔 寇准墓 蒙汉合文碑 明潼关城遗址 桥上桥
唐玄宗泰陵 蕴空禅院 潼关 鼓楼 玄武青石殿 毓秀桥 三河湿地 北寺宋塔 三连木牌坊
白居易故里 苍颉庙和墓 杜康泉 岱祠楼 庆安寺塔 李十三墓 张仁愿墓 来化塔

6、延安市旅游名胜古迹
黄帝陵景区 宝塔山 瓦窑堡革命旧址 延安革命纪念馆 壶口瀑布
“四.八”烈士陵园 王家湾毛主席旧居 万凤塔 南泥湾革命旧址
凤凰山革命旧址 九龙泉 刘志丹烈士陵园 沙地植物园 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 谢子长

陵园 清凉山景区 万花山 富县塔 石宫寺石窟
石宫寺 万佛寺 延安民俗文化村 洛川民俗博物馆 安塞文化文物馆钟山石窟

7、汉中市旅游名胜古迹
洋县朱鹮保护区 蔡伦墓祠 红寺湖 洞阳宫 定军山 武侯墓 佛坪自然保护区
天台山 留坝漂流 任河漂流 大河坝漂流 黄金峡漂流 褒斜道漂流
紫柏山登山漂流 五龙洞森林公园 兴元湖公园
张岩沟风景区 王富沟溶洞群 江神庙 古汉台 南湖风景区 武侯祠 张良庙 石门
山河堰 勉县温泉 拜将台 褒斜栈道 天台寺 灵崖寺 张骞墓 五门堰
长青自然保护区 午子山 南沙河 李固墓 鸟山 大佛洞

8、榆林市旅游名胜古迹
统万城 红碱淖风景区 凌霄塔 白城台古城遗址 悬空寺石窟 易马城遗址
榆林城郭 榆阳桥 蒙古木华黎王墓 双山堡遗址
戴兴寺 古城界古城遗址 归德堡桥 红石峡 新明楼 莲花池公园 盘龙寺 钟楼
金刚寺 开光古城遗址 明长城遗址 秦长城遗址 二郎山 扶苏墓青云寺万佛楼
西夏罗兀城遗址 镇北台 毛乌素沙漠 佳县白云观 李自成行宫

9、商洛市旅游名胜古迹
二龙山水库 柞水溶洞 丹凤花庙 武关 龙潭瀑布 莲湖公园 丹江漂流
三台叠翠 洛河漂流 伊河漂流 丹江漂流 金丝峡漂流
龙山晓日 熊耳山 商山 秦岭 大云寺 戴云山 贾平凹故居
二郎神庙 四皓古墓 仙娥峰 东龙山遗址 古镇漫川关

10、安康市旅游名胜古迹
兴安公园 狮王溶洞 九连洞 南宫山森林公园 八公岩 双龙溶洞群 白云寺
巴山秋池 汉江漂流、旬河漂流、汶河漂流、秦岭峡谷漂流、黄洋河漂流
巴山神田草原 龙王山 牛山 岚河漂流 笔架山 香溪洞景区 奠安塔 天柱山
瀛湖风景区

11、韩城旅游名胜古迹
党家村 司马迁墓祠 文庙 大禹庙 西猴山 普照寺 圆觉寺 龙门古渡
龙门风景区 魏长城 朝阳洞石窟 清水温泉 法王庙 庙后村遗址 七佛洞石窟
洽阳黄河湿地 珍珠泉 处女泉

四、陕西民间工艺品三秦民间文化最具代表的情感聚焦
高吭的秦腔,奔放的信天游,热闹的社火,震天的腰鼓,细腻的皮影剪纸,艳丽的长安农民画,质朴的泥塑

脸谱,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等等。陕西民间工艺品大类有工艺品、礼品、收藏品、旅游纪念品等。

1、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它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具有队形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具有2000

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

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

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2、户县麦秆画
户县麦秆画是在中国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合现代高科技技术精制而成。
该画以中国十三朝故都――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创作灵感,采用西安户县特有的白皮、薄胎、特细麦秆为原

料,经过数十种纯手工工艺流程制作,属绿色环保工艺品。
其取材独特,工艺别致,画图立体感强,且保持了麦秆的光泽和烘、烤、烫的本色不褪,呈现出古朴曲雅,富

丽堂皇的神奇美感,如做成嫦娥奔月或仕女图则飘飘欲仙;做成动物,栩栩如生;做成山水;如临其境;做成

花鸟,如闻其声;具有极强的观赏和保存价值,既可张挂于宾馆、酒店、会议室等大场所,亦可装饰美化普通

家居,实属壁挂艺术精品。
该产品现已被北京博物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明间工艺美术馆等单位收藏,享有极高的纪念意

义和收藏价值。

3、蓝田玉
考古资料证明,蓝田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县城距西安40公里,绕流长安的八水中的灞河和沪河即发源于此,著名的白鹿塬便间

居于灞、沪之间。战国时期,秦置蓝田县,因为玉之美者曰蓝,县产美玉,故名蓝田,现为西安市辖县之一。
蓝田玉色彩斑斓,颜色以翠绿居多,所以俗名“菜玉”,言其色就像白菜的嫩叶一样,但也有乳白、青、黄、

红诸色错杂者,矿物学谓之蛇纹化的大理石。由于含有氧化的硅、铝、镁、钠、钙、铜等元素,故呈现出各种

各样美丽的颜色,莫氏硬度达5~7度。
汉乐府《羽林郎》有“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句,说明在汉代蓝田玉被大量制作首饰。主要玉雕成品有手

镯、健身球、玉佩、文房用具、日用杯盏之类,甚至枕头、铺地砖、栏杆等生活用具和建筑材料等。

4、秦始皇铜车马
“秦始皇铜车马”采用青铜铸造而成,并配有大量的金银饰品,施以彩绘。原为秦始皇皇帝的陪葬品,是我国

古代文化遗产中辉煌的瑰宝。
秦始皇铜车马是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为复杂,形体最大,銮驾关系最为完整的陪葬品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两车上的人物及铜车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古人巧夺天工的工艺技巧,同时也展现了古

代帝王驾銮的风采。
为弘扬文化遗产,我们采用独特的景泰蓝工艺艺术,纯手工制作,利用掐丝、粘丝、点蓝等几十道工序精制而

成,其工艺精湛典雅,是馈赠收藏之佳品。

5、西府社火脸谱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中国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市的社火脸谱,

流传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

准。
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它与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有着渊源关系。“社火”亦称“射虎”,是我国

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古人认为社是土

地之神,要祈求丰收或驱鬼逐疫,都要祭祀社神。“火”有红火、热闹之意。
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的,因而堪称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经历了世世代代的社火

脸谱日臻完美。从绘画、设色、章法、布局都有固定的程式,自成体系,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艺人大胆构思,

想象奇特,利用色彩、图案、线条穿插变化,产生了奇丽的艺术效果,绘制出一面面五彩缤纷、古朴典雅的社

火脸谱。社火脸谱人物众多,古朴无华,开脸严谨,用色讲究,艺人们编了一整套用色的口诀,以颜色来标志

忠奸、善恶、美丑。
社火脸谱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烈,既简练单纯,又复杂细腻;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给人一种更

原始、更清新、更自由之感。既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又浪漫神奇,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6、长安剪纸
中国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长安剪纸尤为杰出。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从技法上讲,剪纸工艺即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

期的艺术探索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表现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

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

广度。
剪纸的纹样大致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

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长安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以寓意分类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用途方面,剪纸更多地用于装饰,如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其实

纸本身也是馈赠亲友的特色家居礼品。

7、华县皮影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

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皮影俗称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源于2000余年前的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

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皮影的制作,最初是用厚纸雕刻,后来采用驴皮或牛羊皮刮薄,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

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风格类似民间剪纸,但手、腿等关节分别雕刻后再用线连缀在一起,表现活动自如。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皮影多见于北方农村以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在长期流变中皮影戏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如北京皮影、唐

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陈龙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等,重点流行的陕西还分西路、东

路两大派别,风格各具特色。
■陕西皮影: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其中以华县皮影最具代表性。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

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

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构成完美的艺术整

体。千百年耒,中国皮影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8、宝鸡泥塑
宝鸡泥塑根植于黄土高原的原创艺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活力元素和时尚流行色彩,完美诠释传

统与现代交融的精神消费品。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

纸或蜂蜜。
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

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

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

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

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最后

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

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泥塑大多以戏剧题材为主,故称手捏戏文。也捏佛像和反映现时生活的作品。一件作品从脚捏起,从下到上,

由里到外,分段组合,一气呵成。在彩绘上则以细腻的笔触,从头到脚,从人物表情到衣服皱褶作精致的描绘。
中国泥塑再现了戏剧演出的典型场景,突出戏剧人物的瞬间神态、生动造型、艳丽悦目的色彩、精美的装饰,

历久不衰。是家居装饰和送礼的最佳礼品。

10、蒲城芦苇画
芦苇画的制作经过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精心设计,手工制作。其最大特点是天然、环保、不变形、不退

色、典雅古朴、新颖别致,既可以用来装饰厅、堂、楼、馆,又可以作为高雅艺术品馈赠亲朋好友,而且一些

作品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11、商洛绒绣
绒绣亦名绒线绣、毛绒绣花。其基本技法是用不同颜色的优质绒线,在坚硬的网眼麻布上绣制图案。一幅绒绣

艺术品少则几万针,多则几十万针。线色按图案自行染色,一幅优秀的绒绣艺术品的线色少则几百种,多则达

千百种。在刻画图案中的细部时,为增强艺术表现力,在针法上还有拼色绣、彩锦绣、楼色绣等几十种针法。

 由于绒线本身具有质感,没有反光,所以绣成后的作品浑厚庄重、色彩丰富、层次清晰、形象生动,特别善于

表现油画、摄影和国画等作品。因此,也特别适宜绣刺领袖、名人肖像及大型的厅堂陈设品。解放后,绒绣艺

术品被选作国家礼品赠送国外元首等,还陈设在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中,受到广泛的称赞。
近年来,受到现代大工业的冲击,绒绣艺术品的技艺濒临失传,目前已列入优秀传统工艺的保护品种。如今,

从事绒绣艺术的人很少,能绣制人物肖像的人更少。
商洛绒绣目前100%出口,在欧洲等地非常受欢迎。

12、商南水晶
商洛商南县现有水晶矿点14个,分布广,脉体多,易开采,为全国第一。其中所采天然五首水晶王达350公斤,

为国内外罕见珍品。商南县现已成为全国四大水晶基地之一,建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水晶厂。
商洛多为无色水晶,但也有烟灰色、青色、黑色、紫色、茶色、黄色、粉色等品种,是许多精密仪器内不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水晶工艺品也正在开发和推广中,预计将成为陕西工艺品的一大亮点。

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

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

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

特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