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业就业创业(1)——写在又一个毕业季来临之际

 联合参谋学院 2013-10-23

又一个五月,又一个夏天,又一个毕业季向我们走来。

前阵子有新闻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据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我不知道699万这个数据里是否包含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以及在海外大学毕业后回国的留学生人数。但对将近700万的这个数字,很多媒体都评论说这将给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带来很严重的形势。再加上不久前在大网有一个人在大说特说读书无用论,这些都使得我这个老大学生心里无法平静,于是就很想就毕业走上社会以及就业和创业这些问题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特别声明,我所说的只是我的经历和我的所见所闻所思,因此在这之上得出的观点未必适合于每个人,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看这篇东西。

我是1996年上的大学,一入武工大(那会我们还叫武汉工业大学,现在是武汉理工大学了),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能把大学当成保险柜。那时候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当我们2000年毕业的时候就不会有所谓的分配了,都要自己找工作了。到现在我们毕业13年了,3年前是我们毕业十周年纪念,我们还相约回了趟母校聚会。而平时天南海北的同学也借着出差、旅游等机会三三两两地小聚,再加上网络的发达,所以使得同学们对彼此的情况都有所了解。我毕业后在几个地方的几个公司呆过,跟各种专业各个学校的毕业生和老大学生都接触过,也自己创业,中间有段时间还重回大学接受“再教育”,因此我觉得我对毕业就业创业这些问题的思考还是建立在一个观察范本比较广泛的基础上的。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当你毕业找工作时,真的不再局限于你所学的专业了。这点对很多因为各种原因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同学确实是个不错的消息,而对一些可能在几年大学学习后发现自己在本专业领域无太大竞争力的同学来说,应该也是个好消息。那么,毕业时找工作,究竟该如何看待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呢?以我的看法,这要涉及到你想进入什么行业以及具体从事什么工作。对于一些很专门的工作来说,一般来说是需要很专业的训练才能胜任的,因此跨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这类工作。比如我大学本科时读的复合材料专业,这是一个培养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工程师的专业,如果你很看好材料行业,想成为一名成型工艺工程师,那么很难想象一个学中文专业或是历史专业的学生能顺利应聘成功,甚至你是一个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或是一个电子工程、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你也不可能顺利应聘成功,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很专门的领域。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不可能顺利应聘成功,并不是说非材料专业的你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材料成型工艺工程师了。机会还是有的,如果你愿意从普通工人干起,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各种相应的材料成型工艺知识,几年之后再争取机会到大学里的材料学专业进修一下,你将会是一名实践功底扎实又不缺乏理论基础的出色的材料成型工艺工程师。但是,就普通人而言,一个本科生或是硕士生,毕业后在生产一线当一个普通工人,这往往不太可能的。这也就说明了我前面所说的,一些很专门的工作一般都是需要专业训练才能胜任的,因此跨专业的学生很难找到工作,道理就在这里。明白了这点后,就能知道哪些工作是类似的了,比如通信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化工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等等等。

行文至此,我想不仅是我,大家也都发现了,为啥这些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都是一些理工科之类的呢?我想这里面的规律就在于,需要受过理工科训练的工作,你一般只能在大学相关专业受过系统的训练之后才可能胜任,因为理工类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需要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来对你进行训练。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学校,仅凭他在家里看书、做题目加思考,是不可能掌握相应技能的。这些相应的技能,就是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正因为这样,文史哲等文科专业一般很难毕业后从事上述需要经过系统理工科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的工作。

那么反过来呢?反过来的话,确实有不少理工科毕业生后来在一般人们认为是文科生从事的工作中干得还不错。比如,有一些文学家原来就是学的理工科,或者有些新闻工作者原本也是学的理工科。这是因为,文字功夫的获得主要是靠自己多读多写,而多读多写,一般来说靠自己平时多努力也就可以获得了——当然如果有天赋的话这个过程会比较容易,不是太有天赋的靠努力也是可以做得不错的。说到这里,我就想说说一个工作——程序员。在我看来,为什么有很多原本不是学计算机或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人,后来都能在软件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等岗位上干的不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从事这些工作就要懂计算机语言,注意,是语言。因此这跟我们靠平时多读多写就能获得不错的汉语文字功夫是差不多的道理。我大学本科时的BASIC老师就曾经说过,如果让他招生,那么一定要注意考生的作文成绩,因为写计算机程序其实跟写作文是一样的,从一个考生的作文就能看出他是否有条理,是否有逻辑性。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你要懂计算机的语言。可以把一门一门的计算机语言当做一个一个地方的方言那样去理解,可能就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最后必须要说一下,靠自学掌握计算机知识、程序语言知识的人,他跟那些在大学里受过系统的计算机科学训练的人相比,差距还是有的,如果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走上这些工作岗位,没说的,你就要比那些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的同学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了。而相关专业毕业的同学,自己要看到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你所受过的系统训练将使你的后劲很足,这将能为你创造性地工作提供扎实的基础——当然,前提是你在大学里很扎实地学完了专业课。我曾经有一个助理,她是211大学里的软件专业毕业,该校的软件工程专业是很不错的专业,但很可惜,她几乎是在一开始就直接地跟我说:“我是不懂计算机的。”当然,那会我在市场部担任销售项目的项目经理,作为我的助理确实不需要她太多的软件知识,但我还是很为她遗憾。因为在当时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有很多经验都证明了,该行业的市场人员是需要懂一些IT技术知识的,而有这些知识储备的项目经理普遍做得比较好。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社会里的很多工作岗位也越来越专业,专业到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胜任第一岗位。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比如交通运输行业里的船舶驾驶,我想在以前的社会,会开船然后行船为生是不需要上什么大学也不需要考什么试的。但现在,虽然很多会开船的渔民依靠家传也能掌握手艺,但要想成为一名跑远洋运输的货轮上的水手,就我所知好像是要读专门的学校或者是经过执照考试才能上岗的。要成为一名民航的飞行员也大体如此。当然,另一方面来讲,各种职业的门槛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其实也对各位大学里非专业出身的同学想进入提供了便利,因为有了认证考试,其实也就为我们进入提供了方便,因为我们照着要求复习然后考试就是了。

毕业后进入社会,当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如果能有各种社会关系给我们帮助,这时候我们要好好利用。很多刚毕业的同学往往会不想靠关系照顾进入工作岗位,似乎成为了关系户很不光彩。对这个问题,我想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要从各个方面来看。我们要明白,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无论你是什么民主的天堂也好还是什么发达国家也好,绝对公平都是不存在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一个人的命——也就是家庭环境、社会关系——如何,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人的人生轨迹的。比如一个同学是高干子弟,那么他和其他平民同学肯定会不同,哪怕他真的从思想到精神都彻底地平民化,彻底地和广大同学打成一片,哪怕他的父母和家里长辈不动用关系帮他找工作,他终归是会和其他家庭出身的同学不同的。不同在哪呢?首先,他的父母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养老啊住房啊啥的基本都是没有问题的。仅仅这点,就将使得他在毕业找工作时能更加地心平气和,更加从容地找自己喜欢的工作。想想我们找工作,很多时候不就是因为生活压力,因为家庭的压力而在自己不太满意的工作合同上签了字的吗?家境优裕的同学,他确实不太需要为父母和家里操太多心,仅仅这点他就比起其他同学而言有很好的条件去追求自己要追求的东西了。其次,这样家庭背景的同学,他往往从小就在家里接触到很多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耳濡目染下,他的见识就是要比其他家庭出身的同学要广得多,而且从小就会学到很多为人、处世、办事的方法。出社会之后,这些无法用考试成绩和智商来衡量的为人处世办事的方法,往往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后劲。还有一点,家庭出身好的同学未必就都是草包饭桶。其实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往往各方面素质都比较优秀而且均衡。那么在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的时候,这些同样很优秀同样符合所有岗位条件的同学与你一起进入最后的决赛了,此时的主考官因为与他父母认识,在众多符合条件的入围者中选了他,这是很正常的。我不否认,社会上有暗箱操作的事情,但那更多的是指将不符合条件的有关系者安排到了工作岗位上,这样确实是有违社会公平。但如果对于那些自身优秀的家庭出身好的同学,他们与其他人一样都符合公开条件的情况下获得一些人情的倾斜、照顾,这是无可避免的,家庭出身不好的同学大可不必在这上面太多纠结。那么家庭出身不好的同学具体该如何看待呢?这个我留到后面就业时再讲。

通过熟人介绍而获得工作,这其实是很多组织招聘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很多人总是下意识地觉得关系户总是没啥本事的,对于这样招人的弊端或许大家都说了很多了。那么我这里就说说这样招人的好处。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或是企业或是政府某个部门),招人其实是一个托付的问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招一个人进来让他进入某个岗位,其实就是把这个岗位的职责托付给了这个人。站在单位的角度想想,我如何能信任这个人呢?大家可能会说,我有简历啊,我有毕业证啊!这其实是说请单位相信我所就读的学校,我是他们的教育产品,我的考试成绩单和在校活动简历就是学校各个方面给我这个教育产品拟就的产品说明。姑且不论简历是否造假,我相信你简历上的考试成绩都是真的,但这些考试成绩就真的就能说明你对这些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掌握得很好了吗?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聪明的大学生们在如何对付考试方面都有很多招数,这些招数能保证自己如何在不怎么学习该课程的情况下,最后只花不多的时间就能顺利取得不错的分数。考试是一种手段,通过了这个手段的检测,并不代表着你就掌握了该课程。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一个浅显的道理。这点在我遇到很多人,看过很多人的简历,并与他们聊过并仔细看过他们的工作表现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另一方面,在社会流动性大的今天,确实单位在人员管理方面会有很大的问题。把一些重要的客户给你,或是一些重要的资料给你,你跑了呢?或是你就只是抱着工作几个月然后就走了的想法来工作呢?要知道,组织培养一个人(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这说起来很残酷,但确实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是存在这些问题的。因此,通过关系介绍过来的人,至少用人单位知道介绍人看人的眼光,知道他能推荐啥样的人来——比起那些千里之外的、从未谋面的大学校长、老师,用人单位应该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熟人一些,这是一个很简单但蕴含着很多道理在其中的规律。另外,通过关系介绍进来的人,介绍人无形中就是他的担保人,因此用人单位相对来说就比较放心。这也是很显然的。

所以说,当我们毕业找工作时,不必对所谓关系不关系的太过纠结。很多攻击别人有好爹好妈,有关系从而找到好工作的言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认真读读,认真想想,都是说这话的人埋怨自己没找到工作或是没找到好工作而已,以这样的方式来发泄而已。对这样的言论,张叔的建议是,还是赶紧抓紧时间找工作吧,你骂人家又不会导致你找到好工作。当然,对于那些确实是通过违法乱纪而伤害社会公平正义找到工作的行为,你骂或是举报的话张叔都支持你。但这里要说的是,在所谓的完全靠自身实力找到工作与违法、不道德找到工作之间,还有很多很多的找到工作的途径和事例。社会是复杂的,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就要学会面对除了简单的白色和绝对的黑色中间那大量的灰色了。

很多同学之所以对托关系有种避之唯恐不及的感觉,其实很多时候还是觉得如果自己托关系找了工作,那么就欠了人家的人情,所以不想做关系户。这样的想法,据我观察很多人都有。但其实,以我毕业十多年走过的路而言,人在社会上,很难说不欠别人人情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如果真的你不靠别人,那说明你与这个社会是隔绝的,你是一个完全脱离社会的人。但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里,就必然要与形形色色的人发生交往,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我们要做的,是处理好这些关系,以及这些关系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是否成熟,不是看他(她)生理上是否发育成熟,也不是看他(她)是否谈过恋爱,是否有性经历,是否走入了婚姻当了爹妈,最关键的就是看他(她)对各种关系的处理。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能够对生活中很多身体已经发育得人高马大,或是已经结了所谓的婚,当了所谓的爹妈,甚至已经是几十岁的人了,但在工作、生活中做出这样那样造成各种人际关系障碍的人明白这是为什么了。我们要做的,很多时候不是去帮助这样的人,而是以人为镜,想想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

张叔跑题了,赶紧回到毕业找工作时是否要托关系这个事情。托了关系,就要欠人家人情,这是没错的。我们要做的,其实是衡量一下托了这个关系我们能得到啥,会付出啥。社会上确实存在施恩不图报的人,也确实存在施了恩图报答的人,这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市恩”,这样的人确实很讨厌,我也很反感。其实,人际交往中有一个相互的原则。别人帮助了我们,那我们必然是要有所回报的,正所谓有来有往,如此人际关系才能长久下去。但这里要说的是,我们要分清楚该如何报答别人。不是说别人帮我们找了个工作,那么我们就必然要用自己切身利益做出回报。什么是切身利益呢?我们的生命、爱情、婚姻、我们最亲爱的人诸如丈夫妻子儿女父母兄弟姐妹的切身利益,以及一些我们非常看重一定要做的事情。如果你是自己心甘情愿付出这些去回报恩情,那么是你自己愿意的。这就要靠你自己想清楚。而不要被人拿着恩情来说事儿的时候,立马五雷轰顶六神无主于是手足无措之下就答应了,事后自己又后悔不已。如果限于自己的能力或条件,一时我们无以报答,那么就坦然地说出,日后有机会再报答对方。还有一种报答的方法,那就是有时候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原因,我们无法直接报答对方了,那么我们可以更加努力地不图回报地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以这样的方式回馈社会。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有来有往,是我们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有来有往。我在工作中常常很爱带新人,很爱教他们这教他们那,其实就是我刚毕业时,有很多领导和同事手把手地教了我很多东西,当我能把工作干出成绩的时候,当我逐渐逐渐地有了能力的时候,因为生活,我已不能直接回报那些曾经给过我各种帮助的人了。所以我非常愿意在工作中给同事尤其是刚毕业的新同事以我所能给的帮助。

写得比较匆忙,行文有很多我不满意的地方,先发上来吧。接下来赶紧写(2)和(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