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本展示

 小数教研 2013-10-24

在课例打磨伊始,吴正宪老师告诉我们:“在课例研磨的过程中,通过专家对话,同行交流,要得到教师观、学生观,得到好的教学策略。从学术到悟道,你的课堂才能真正的开阔起来。得通过一个课例的研究,个例研究,把其他的问题悟出道来。”在问题研讨区里,我们群组成员围绕课例打磨的研究问题,在问题研讨的不同阶段,直面新情况,提出了系列子问题,专家和老师们开展了深度的对话交流研究,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在一个个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前行,不断超越。

 

在计划问题研讨中,我们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子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组织哪些有效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代表性观点有:一傅校长提到有效的数学活动,有效应是教师设计数学活动的前提,何为是有效?都动手操作了就是有效吗?参与了就是有效吗?不然,重复机械的操作的效率不会高,没有活动目的的参与收获不会多多。因此,简单说,有效的数学活动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活动目的要清晰,二是活动要有思维的含量,并层层递进。因为,由经历经验,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数学思维的参与。学生不是操作工,而是探索者,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活动去做。”通过研讨达成共识:落实课标提出的“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手、脑、口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的活动,必须组织一些趣味性强,贴近低年级儿童生活的操作活动比如在情境串中设计直观的操作活动。因此,我们此次设计了拨珠子、画图、摆积木,剪纸条等多样化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董升将 (课程专家)评价:“老师们的讨论热情很高,对课标把握尺度比较到位,本研修组研究的是低年级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问题,这主要依赖于老师们要熟悉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置适合于低年级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游戏类活动,同时又是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形成情境串,学生自然乐在其中,思维活跃、学习情绪高涨,随之积累的学习经验也水到渠成。”

 

在备课问题研讨中,上课老师介绍了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活动设计,我们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又提出了两个子问题:“你认为教师的相关因素怎样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的形成?”、“我们在上课之前所设计的教案即使再完美,有时候在真正执行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怎么做才能让这种设计与执行之间的差距最小?”

第一个子问题的代表性观点有:“我想这个问题应从三个方面思考,第一个方面老师的数学学科素养,二是老师的课堂把握能力,三是老师对学生关爱。也就是一要有深厚的数学内涵,可以正确把握方向;二要有能力,可以游刃有余的把握孩子经验积累的过程;三要有爱心,因为学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老师要有爱心,特别是一部分后进生,老师更是要有耐心。我想做到这三点,就会对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经验的积累提供有效的帮助。”、“首先老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然后就是让学生经历经验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的呈现方式,还要经历探究的过程、思考的、抽象的、预测的、推理的反思的过程。最后在经验的运用中感悟提升活动经验。”、“教师能够机智的筛选生成,将学生的‘错误’的想法,巧妙地将错就错,在学生积累经验的路途中点亮一盏引航灯,这样学生对经验的积淀会更深。”

第二个子问题的代表性观点有:“孙老师的问题很好,也是我们老师困惑的地方。正如名师的教案很完美,但不会适用于任何教师,因此,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适合你和适合你的学生的教案效果才会好。怎样才可以找到适合的,也就是怎么样缩小设计和执行间的差距,我想有两条吧,一是上课前的设计要做好三个‘解读’:解读教材要到位;解读学生要恰当;解读课堂要通透。上课时要做好三个及时:错例及时‘欣赏’、及时对比、及时矫正。”、“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的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可以在授课前进行课前检测,从而更清晰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董升将 (课程专家)评价:“通过老师们的交流,我们已经初步的了解观课的具体细节和侧重点,希望对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经过本次研讨,我们研修组对本节课的设计基本达成共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期待大家的参与,等待大家的评价。”

 

在观课问题研讨中,深入研讨了研究的主要问题,又提出了两个子问题:“针对本组研究的课例,您觉得可以怎样做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促进我们对研究主题的突破性进展呢?”

代表性观点有:“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想学生的参与度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动作参与、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一般老师们注重的是动作和人数参与多一些,如量表中的参与人数的统计,这个很重要;但观察、思维和情感参与更为重要,他是学生数学经验生成的立足点,因此,提高学生学生的参与度,希望老师们在这些核心点下下功夫。如活动设计的思维含量如何?是否围绕这数学本质来设计?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符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层层递进?”、“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的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学生深度参与的课堂,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生动、深刻、学生喜欢的课堂”。

董升将 (课程专家)评价:李成林老师在本节课学习经验获得的过程设计上更为有效。在本课上课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知识经验的延伸,成林老师实际上课时进行了调整,课堂实际效果确实很好。学生活动经验的延展得以进一步深化,充分达到了本课例研究的学习目的。

 

在课后问题研讨中,我们围绕研究问题提出了两个子问题“1、你认为这节课上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方面有哪些‘简单、真实、美丽’的亮点?2、请从学生的经验和教师的经验方面选择其一,谈谈自己的感想。”

代表性观点有:“李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确实让人佩服!一个男老师,集数学的简洁、理性为一身,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还能兼顾孩子的特点,把课上得那么生动、形象和有趣,太值得我学习了——由此我在反思,创造生动、深刻、学生喜欢的课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设、调控,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深厚的底蕴,向李老师学习!”、“学生经验的积累主要是靠活动的参与来积累,而老师经验的积累则是多方面的,从学生的表现,课堂的生成,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无论好的坏的都将是我们老师的经验的积累”

董升将 (课程专家)点评: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节课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师生互动频次多,质量高,教师评价语言幽默风趣,活动串引领了整节课堂,学生在有效活动中逐步借助已有经验积累了新的学习经验,进而使解决问题进一步深入,这其中教师经验的延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反思我们的问题研讨,就像是一次心灵之旅,怀着一种激情、冲动,全身心地投入,陶醉于其间。我们组聚焦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在这里,留下了我们的思考,留下了我们对数学教育的理解,留下了我们自己的声音。在研讨中我们的数学素养变得丰厚起来,研究无止境,我们将继续执着的探寻数学教育的真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