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碧庐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陈宝琛《沧趣楼诗集》注译100
2013-10-24 | 阅:  转:  |  分享 
  
沪上晤苏盦,出视新刊考功词并海藏楼诗卷,

感赋留别



苏盦诗如人,

志洁旨弥琼(1)。

世兄昧真源(2),

孟浪赏奇横(3)。

鲁连天下士(4),

宁屑仪衍竞(5)?

我读述哀作(6),

声泪一时迸。

深谈因感旧,

悲哽语难竟。

考功抱古心(7),

得子足后劲(8)。

熟闻过庭训(9),

佛理杂儒行。

遗著今刊行,

绮语总见性(10)。

文章有嫡乳(11),

苏盦的诗是诗如其人,

志节清白诗旨如美玉。

世兄领悟到诗的本源,

冒昧欣赏你奇特恣肆。

鲁连是心怀天下的人,

岂肯与仪衍一类争竞?

我阅读你述哀的诗作,

一时迸出哭声和眼泪。

我们因为感旧而深谈,

悲哀哽咽,话语难竟。

考功怀抱古人的心境,

得你这儿子足为后劲。

耳听熟了父亲的教诲,

佛理又加儒家的行为。

父亲遗著今天来刊行,

华美词句总现出本性。

你文章有家传的滋养,

心地先扫净(12)。

首先是扫净内心尘埃。

吾衰百不就,

对子愧提命(13)。

卅载三四见,

此会何日更?

时艰恃节坚,

俗薄忌名盛。

子诗固自云:

英气能为病(14)。

我老了,百事无一就,

惭愧还对你耳提面命。

三十年才三四次见面,

此次会面哪天能再见?

时事艰难,守节坚定,

俗风浅薄,嫉妒盛名。

你的诗中已经自己说:

锐气太盛能成为毛病。

【题解】

苏盦,郑孝胥号。时在张之洞幕。考功词,郑孝胥之父郑守廉词集。郑守廉(1820-1876),字仲廉,世居福州洗银营。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一年(1872),由庶吉士散馆引见,以主事用,签分工部行走,签掣吏部考功司主事。海藏楼诗卷,郑孝胥诗集名《海藏楼诗》。

【注】

(1)琼,形容诗旨如美玉。

(2)世兄,对世交晚辈的称呼。真源,谓本源,本性。南朝梁刘潜《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廻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3)孟浪,卤莽;冒昧。《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二年》:“﹝朱弘昭﹞又遗敬瑭书,言:‘重诲举措孟浪,若至军前,恐将士疑骇,不战自溃。’”胡三省注:“孟浪犹言张大而无拘束也。”奇横,神奇而恣肆。此形容郑孝胥的诗。

(4)鲁连,指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因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天下士,才德非凡之士。《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5)仪衍,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与公孙衍的并称。

(6)述哀作,指郑孝胥《述哀》诗五首,载《海藏楼诗》卷四。抒写兄弟之丧的悲痛。

(7)考功,指郑孝胥父郑守廉,曾官吏部考功司主事。古心,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8)后劲,后继的有力人物。明刘若愚《酌中志·黑头爰立纪略》:“南乐通逆贤之后,思得后劲,念冯曲意承事,因属意焉。”

(9)过庭训,《论语·季氏》:“(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10)绮语,华美的语句。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绮语洗晴雪,娇辞哢雏鸎。”见性,佛教语。谓悟彻清净的佛性。《坛经·般若品》:“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11)嫡乳,母乳。此形容家传。

(12)心地,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语本《心地观经》卷八:“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穀五果从大地生……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13)提命,犹言耳提面命。谓亲自教诲。语本《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14)英气,英武豪迈的气概;锐气。《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评》:“策英气杰济,猛鋭冠世。”此正为郑孝胥一生之病,功名心太盛,卒陷汉奸之列。

【附】

汪辟疆云:及民国乙丑夏秋间,侍坐陈弢庵师。师言:“太夷功名之士,仪衍之流,一生为英气所误。余早年赠诗有‘子诗固云然,英气能为病’二语,并非泛谈。”已而又曰:“彼尚欲有所为。”余大惊诧,因从容询曰:“彼既不肯作民国官,尚欲何为乎?”师言:“此当观其后耳。”时在九一八之前六年,附逆尚未大著。(《光宣以来诗坛旁记》)



献花(0)
+1
(本文系碧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