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评孙悟空:不仁不义

 啸海楼 2013-10-24

六评孙悟空:不仁不义

—— 西游解毒·我来剥孙悟空的皮(六)

余少镭 今天 09:56

“仁义”二字,虽为儒家首倡,因其价值为普世所接受,故千百年来,被奉为修齐治平之圭臬。佛说慈航普济,道言度己度人,表面上各玩一套,推其精要,不外一种仁义,各自表述罢了。故自古至今,凡称大英雄者,必先是仁人义士,肉身涅槃之后,成佛成仙,得大自在。不仁不义而成大事者,则为枭雄、奸雄,死后暴尸经年,万人唾骂。

几句闲淡扯过,容我再揭孙悟空一层皮:不仁不义。

自《西游》问世,迄今约五百年,而孙被称为“英雄”,则在百年之内。个中情由,颇堪玩味——盖因此百年之中国历史,一词以毙之,“革命”足矣。别有用心之宣传革命者,除了从秦末开始寻找每一次底层暴动以作“革命传统”外,更从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中,捧一个孙悟空为“盖世英雄”,美化其事迹,夸大其反抗精神及斗争能力,以使“无法无天”这一革命精神深入人心。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其“英雄事迹”不外两件事:一是闹天宫,二是保唐僧。此前说过,孙之闹天宫,以无理取闹始,以罪有应得终,期间并无宣传家所鼓吹之“自觉反抗之精神”云云——换言之,他并不是为了解放“受苦受难过着牛马不如生活的草根妖怪”,而是项羽“彼可取而代也”的神话版罢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假设孙之“革命”成功,当上玉皇大帝,他不一定就做得比原来的玉帝好(按他的劣性甚至更糟)。而西行路上所谓的斩妖除魔,有心者完全可以统计出,真正凭他实力解决的,不足20%,更多的,都是佛道两界在幕后自导自演系铃解铃。

在个人左右不了的时局之中,当不了大仁大义的英雄,没人苛责你。但如果做出不仁不义之事,就怪不得旁观者秉笔直书了。孙悟空,偏偏就在这方面,有诸多粉饰不了的劣迹。

一将功败万骨枯

美猴王时代的孙悟空,在花果山啸聚山林,“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七个兄弟,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犭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第三回)。当其时也,各洞妖王臣服,八方禽兽归心,待他打出“齐天大圣”旗号时,花果山水帘洞,就是一个神话版的水泊梁山。

这个时期的孙悟空,说好听点,是个义军首领、革命领袖;难听点说,就是个社团大哥、黑帮老大。稍有点帮会常识的人都知道,当大哥的,行走江湖,除“暴力最强者说了算”(或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外,最关键的,还得拿“仁义”二字来服人。君不见,从晁盖的“聚义厅”到宋江的“忠义堂”,不管革命纲领怎么变,还是需要扯“义”字大旗来做虎皮的。不然,弟兄们怎么会乖乖地为你卖命呢?

可是,我们来看《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孙悟空二次闯祸反下天宫,“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这一仗,很多人都以为是孙悟空率领花果山群猴对抗十万天兵天将(大概是受了动画片《大闹天宫》的误导)——当然不是,书中写道,当李天王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上阵时,“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这七十二洞妖王,并不是这时候才来助战的,而是自从臣服于孙悟空之后,就整编为花果革命军参与协防根据地的。不信且看第四回,孙悟空第一次反下天宫,“回至花果山上,只见那四健将与各洞妖王,在那里操演兵卒”。

而这一次大战之后,孙悟空“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可是,当他转身回洞时,“四个健将领众叩迎那大圣,哽哽咽咽大哭三声,又唏唏哈哈大笑三声。大圣道:‘汝等见了我,又哭又笑,何也?’四健将道:‘今早帅众将与天王交战,把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尽被众神捉了,我等逃生,故此该哭。这见大圣得胜回来,未曾伤损,故此该笑。’”听了这话,孙悟空怎么回答的?“胜负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况捉去了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人,何须烦恼?……”

这句话,真是让人心寒到骨子里去,活脱脱一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奸雄形象。这位因为一己私欲闯下弥天大祸的革命领袖,原来也是需要别人替他当炮灰的!而当他听到为他而牺牲者不是中央军嫡系,“我同类者未伤一人”时,一句轻描淡写的“何须烦恼”,便把这些随他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士抛诸脑后!连他手下的四只猴子,都会因为战友被捉而大哭三声,他这个当大佬的,竟至于如此冷血?

如此不仁不义,也配称“大圣”?!这就难怪当他被二郎神打得狼狈逃窜时,以牛魔王为首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六位结义兄弟,齐齐玩失踪,不肯再跟他联手对抗天庭了。

出卖兄弟勾义嫂

如果说,对为其卖命的其他族类毫无怜悯之心,是为不仁的话,对曾经的结拜大哥牛魔王一家,孙悟空之不义,更为人所诟病。

如前所述,美猴王割据花果山时,曾与其他六大妖王“桃园七结义”,其中,牛魔王为长,是七妖之大哥。这七兄弟之间情义如何,书未详述,但孙悟空跟牛魔王的交情,可非同一般。何以见得?第四十二回,当红孩儿派小妖去请“老大王”来吃唐僧肉时,孙悟空心中暗想道:“他要请老大王吃我师父,老大王断是牛魔王。我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交游甚厚,至如今我归正道,他还是邪魔……”

瞧瞧,什么叫道路自信,这就是了。宋江受招安镇压方腊起义,黄天霸归顺朝廷后杀了结义兄弟濮天雕、武天虬,莫不是摇身一变即以正邪之别来作为背信弃义的理由。这一点,连围观整个过程的吴承恩先生都看不下去了,在直播孙悟空联合佛道两派势力镇压牛魔王时,来一句“你看齐天大圣因功绩,不讲当年老故人”(第六十一回)。“因功绩”三字,一针见血,直接撕下孙悟空“正邪之别”的遮羞布,真是公义昭昭,自在人心。

面对如此寡情绝义的“兄弟”,牛魔王悲愤之余,对土地说过一句话:“那泼猴夺我子,欺我妾,骗我妻,番番无道,我恨不得囫囵吞他下肚,化作大便喂狗!”当然,我们还是要用事实说话,“夺我子”这一节,主要是红孩儿初生牛犊不怕佛,想吃唐僧肉撞到枪口上。而他最后的归宿,是福是祸,尚有争议的空间。就算真如牛魔王的兄弟如意真仙所说的,红孩儿本“自在为王”,最后落得个“与人为奴”(第五十三回),与他母亲铁扇公主也难得见一面,这笔账,还是该算到游戏设计者如来观音头上。

如果说,请观音收红孩儿是别无他策的话,“欺我妾”“骗我妻”这两件令人不齿的行为,孙悟空是怎么都赖不掉的。因为,这就不是非如此不可了。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西游记》里,除了我们熟知的铁扇公主手头那把芭蕉扇,其实是还有另一把的。第三十二回到第三十五回,“平顶山逢魔”那一难,观音向太上老君借两个童子下去当妖怪阻拦取经团队,二童带下五件宝物:红葫芦、玉净瓶、七星剑、芭蕉扇、幌金绳。其中的芭蕉扇,“乃是自开辟混沌以来产成的珍宝之物”;而铁扇公主那一把,“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第五十九回)。

好吧,先不管这两把宝扇是否同一把,也不管谁是谁的高仿或A货,孙悟空在平顶山已领教过芭蕉扇的厉害,到了火焰山,当地人向他科普完灭火需芭蕉扇不可时,他没理由不想起太上老君的那一把。按他多次遇妖便上天求救的革命传统,他应该先找老君拿扇子来试试才对,最后若灭不了火,再找铁扇公主不迟。可他明明知道这一切,为什么还是直接就上门去找铁扇公主?

只能解释为,他不是去找扇,而是去找茬的。而找茬的不可告人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对当年他大闹天宫牛魔王该出手时没出手的报复。

一调芭蕉扇,孙悟空用了一个极其下流的手段: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这个时候,铁扇公主名义上还是他的“义嫂”,借不到扇子就钻到义嫂肚子里“耍子”(孙悟空原话),这是要闹哪样?

不仅如此,二调芭蕉扇时,孙悟空干脆变成牛大哥的模样,去挑动一个弃妇的天雷地火,到宝扇得手时,还聒不知耻地厉声高喊:“罗刹女,你看看我可是你亲老公?就把我缠了这许多丑勾当!不羞!不羞!不羞!”如此占了便宜还骂人的行径,绝对比“踹寡妇门”还缺德。而我们见识过他的手段,要抢夺芭蕉扇,并不是非如此不可的——至少,二调之时,完全可以变成红孩儿的模样,骗说观音给他探亲假,既慰解铁扇公主想儿之苦,又免了勾义嫂嫌疑,何乐而不为?

江湖三大忌:勾义嫂、吃里爬外、出卖兄弟,孙悟空至少占俩。看来,老牛当年跟他结拜,真是瞎了牛眼了。

(下回请看《七评孙悟空:意志薄弱》)

(责任编辑:余江波)

阅读(725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