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0926正安海上论坛——养生重在养神

 昵称13604 2013-10-25
130926正安海上论坛——养生重在养神


 

  ——关于中老年养生和精神健康

 

 转自李辛qq日志:http://user.qzone.qq.com/2634895847#!app=2&via=QZ.HashRefresh&pos=catalog_list

      主 讲 人:李 辛
             
主 持 人:梁 冬
             
文字校对:青莲  甘草·巴比
             
文字整理:粤JYH-马可儿 桂JYH-小海鱼自在行 陕JYH-深谷幽兰

 

梁冬: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尤其是各位现场来的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辈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梁冬,来自于正安中医。很多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告诉我说,是我女儿,是我儿子报的名,是我儿子带着我们来的。

我特别遗憾没有带着我爸爸妈妈来,因为他们这两天正好有事儿,其实已经报了名了。我觉得这样的旅程特别适合一家人,没有电话,没有骚扰,一家人就在船上看看海,这样的生活真的是非常好,而且我们做儿女的、做子孙的也是特别希望家里面的长辈身体都能够健康。

我妈很操心我,她说,你吃饭没有啊?坐飞机了?怎么又开会呀?又没吃饭了?……诸如此类。我说:其实啊,你不知道,对于我来说,你对我最大的关心就是把自己照顾好。

老年人自己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是对我们子孙、儿女最大的教育和帮助,最大的扶持,最大的加持。所以把自己照顾好呢特别重要。

事不宜迟,我们现在有请李辛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下。谢谢您,李老师。李老师刚才来的时候还跟我说,爸爸妈妈住哪里舒服,就跟着爸爸妈妈住哪里,这样人心比较定。

李辛:其实不仅仅为了爸爸妈妈,也是为了自己。

今天聚友会给我布置的题目是:关于中老年养生和精神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

我们现在都在讲养生。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是,养我们的身体,比如说我们吃什么呀,不吃什么呀,这个是养身体。

其实在古代呢,养生就是养生命。生命它不仅仅是身体,而且,生命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内心,现代人说心灵,或者是精神。在古代呢,是神。

今天我简单讲一下,作为我们现代人,尤其老年人,在养生方面怎么注意养神。刚才梁冬老师和这位老师谈到“怎么留意到自己的身体?”,这点其实是我们养生或者养神的最重要的一点。

比如说,我们此刻在这里,我在这里讲话,大家在听,在看着我,然后我呢看着大家在讲。这个时候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自己身体,比如说,脚趾头的感觉,或者有没有留意到自己坐在这里舒不舒服?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这就是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一个切入点。

我们可以留意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吃饭或者跟人聊天,或者看电视,一边看一边说话,一边做事,留意自己的身体是放松还是紧张的。

这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个,我们都知道,当我们放松的时候,血液循环肯定是最好的状态,气血是通的,而且身体的放松也意味着我们精神的放松。精神其实是司令部,当精神放松的时候,按现在西医来说,我们的内分泌呀、神经系统啊、植物神经系统啊,按中医来说五藏的气血它都会平衡。这是第一个好处。

第二个好处呢,当我们在留意自己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没有完全地放出去。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说,我们做事的时候,有时候会忘掉自己,或者看电视啊,打牌很开心的时候会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时候,这个精神就全都出去了。出去了以后呢,在传统中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消耗状态,而且这个时候,如果你很紧张,你会意识不到,如果这个时候你在吃饭,你可能会吃得太多,或这个时候,如果你情绪不是太好的时候,你也会意识不到。所以,当你留意到自己的时候,你可以随时调整。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点。

第二个点,我们传统文化里,中国人讲的精神,不仅仅是我们的思想。简单地讲,我们有几个方向来判断精神的健康。第一个,比如说情绪是相对健康的,如果我有不高兴我会发出来,或者我会知道,但是呢,我会调整过来,不会一直在一个不高兴的状态里。这一点很重要。

现在的很多病,它跟我们长期在不良的情绪状态中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我注意到不光是老年人,很多年轻人也容易在一个情绪不太好的状态中做事情。

在吃饭的时候,你可以观察,有的人他吃饭的时候,在拿菜的时候,他的表情、他的眼神都是很不开心的。

这个状态,在中医来说已经病了。中医所说的病,第一个层次就是神病。精神状态出问题了,那身体就会跟着出问题,因为司令部出问题了。

第二个层次才是中医说的气血出了问题。

然后呢,才到第三个层次,比如西医说,你现在是胃溃疡了,或有风湿痛了。但是这个最后的结论——胃溃疡、风湿痛、心脏病……它前面还有两站,一站是气血的问题,在能量层次;但最前面一站呢,就是我们的精神状态。

所以你去看西医的时候,其实是在看第三站,所以就不太容易看。你看中医呢?中医在第二站就可以预防了。那养生呢,就是在第一站我们就开始注意到了。就像我们走路,本来要走到一路车站,一不小心走过了,我们知道就马上回来了,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一直走下去就出问题了。

精神健康的第一个指标是“情绪要稳定”,第二个呢“思路相对清晰”。

这里容易有一个误解,好像说,哦,年纪越大好像就会越来越糊涂,其实不是这样的。不管是传统中医的观点,还是现在心理学或者神经科学的观点,我们的大脑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越来越清晰的,关键是我们怎么用它。肉体和内脏随着年龄会弱一点,大脑,它其实是一个计算机,你用得正确,用得越合理,它就会发展得越好。思路清晰怎么做到呢?我待会儿再讲。

第三个指标是什么呢?处理事件的反应或者行动相对快速。现在很多年轻人未老先衰,比如我原来也未老先衰,原来我工作很忙,那有一堆碗,明明知道马上就可以洗掉的,我会放在那里,这个就是行动反应不够迅速。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要训练自己的。

最后一点是什么呢?精神稳定。不要让自己处在一个很强烈的波动状态。好,重复一下:精神稳定,情绪健康,思路清晰,行动有力。这个就是养生、养神的最重要的部分。

中国人认为这个精神,它既然包括这么多东西,其实是讲的是一个圆。比如在座的大部分都是我的长辈,我们都知道我们在生活中是有一个角色的。

比如我是一个医生,那我可能是这样一种状态,毕业二十年了,如果二十年都是一个医生,所有的人都只当我是一个医生,我做事也是一个医生的样子,说话也是一个医生的样子。这个其实代表我整个生命的可能只有三十度或者是四十度的范围。

所以如果诸位已经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我们可能只是在某一个象限很熟悉,比如在自己的专业,或者作为爸爸妈妈的角色,或者喜欢打太极拳这一部分很熟悉。在其他部分没有发展或很少涉入。

尤其是当经历过特殊的社会环境,历史的原因。比如过去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把你分配到哪里你就得呆在哪里,你只能做某个事情,社会角色也不能流动,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很多部分都限定得太死了。当我们的生活被限定得太死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其实也被限定在某个狭小的象限中。如果我只能站在这个角度,那我每天只能看到这些东西,我只有走到甲板上,才可能看到太阳,还有别的船。

诸位能够来参加这次的游轮,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所以我鼓励我的爸爸妈妈,把他们拉出来,为什么呢?这个代表我们的精神上有一个新的方向。比如说,免税商店啊,自助餐啦,歌舞剧啊,海景房……这些不仅仅是食物和娱乐,它其实是丰富和滋养精神的一个内容。

当我们去接受这些东西,当我们早上起来打太极拳,跟周围这些原来不认识的伙伴们聊天的时候,其实我们正在接通原来没有接通的那些气脉,这个部分才是真正的打通气脉,平衡阴阳,调和五脏。

所以我祝愿,今天是我们的一个开始,我们的长辈、小辈,尤其我们的小辈,想一想怎么能够跟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把生活慢慢的扩大、扩大……就像一开始梁冬谈到的,当爸爸妈妈精神非常好,非常健康,身体也很好的时候,其实整个家庭的能量,正能量就很高,因为大家是一体的。

而且作为传统的观点,爸爸妈妈、长辈属于我们自身的“天”的部分,作为孩子其实是下面的东西,天一定要非常得好,非常得稳定。天好了,整体才可能都好。所以希望各位长辈身体越来越好,心情越来越好。

梁冬:谢谢李辛老师。什么叫有神呢?我们来看一下李老师有没有神?看一下我的眼睛,再看一下他的眼睛,灯泡一样,“嚓嚓”亮,这叫有神,对不对?所以,李老师前两年啊,放下了一些工作,然后呢休息学习,我认为他的这个动作或者这个决策是非常好的。因为在我们人生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过程当中,有一些时间去充电,其实是对于我们走得更远的一个很大的帮助。

前两天,有朋友跟我讲,他说其实人啦有若干的阶段。在3岁到7岁的时间呢,养性格。有时候小孩子很容易发脾气或者怎么样,要养“性”,他这个性格呢就决定他这一辈子的情绪模式。7岁到14岁呢要养“志”,志向高远。你看很多孩子,他也不见得有多聪明,但是他志向高远,所以呢他这辈子呢就会成就比较大。14岁到30岁你要养“智”,你要有学习的能力。30-60岁呢要“养德”,德性要好。其实我发现过了30岁以后,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已经不能决定他的成就了,主要是他的品格,就是利他性。60岁以后要养“福”。什么叫养福?就是把自己的福分养好。养福的第一要义:就是让自己快乐健康。这是养福的第一要义。所以今天在座的所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一定要知道你们是家里的天,你们对这个家庭最大的贡献不是帮他们照顾好小孩,不是买菜,什么都不是,就是让自己健康快乐。这是最重要的。

只有这样,你们下面的这些儿女啊,才真正地可以安心的去创造财富。我爸爸妈妈经常很操心,他们说你开医馆,我帮你去看门什么的……。你公司公积金怎么办呢?财务怎么办?我妈也是个财务。他们老有这种很奇怪的想法,很操心。

我说:这些都不是你们要关心的!你们要关心的就是怎么把你们自己搞健康。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养福,60岁以后要学会养福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