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古代十大辯士

 三味書屋754 2013-10-24
       

★★★三味書屋754》2013年10月24日編輯整理★★★

                   ★★★★★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地大物博,鍾靈毓秀,自古迄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高人異士,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韓詩外傳》裏面提醒說,君子要小心翼翼地躲避三種鋒利的東西:武士的鋒端、文士的筆端、辯士的舌端。東漢人王充說天下有四種毒物,辯士是其中的居毒。他說:美酒雖然醇香,但難以多飲。蜂蜜雖然香甜,但不利于消化。勇士能夠打勝仗,但難以相處。美女使人愉悅,但難以在壹起生活。這些說法使我們相信,在書籍文字大規模普及之前,舌端是當時的第壹上層建築,是整個社會普遍崇尚、又普遍畏懼的壹門絕技。
 
 1、晏嬰 :(前578-前500)
     晏嬰,(前578-前500),字仲,益平,又稱晏子,漢族,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時齊國正卿。生來身材矮小,約合今壹米四左右。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孔子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使楚時曾舌戰楚王。內輔國政,屢谏齊君。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爲管仲。晏嬰曆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的卿相,輔政長達50余年。當政期間力倡節儉,禮賢下士,以智慧超人、辯才卓越名滿天下,以致同時的孔子願以完事。他曾奉命出使楚國,楚人爲羞辱他,讓他從大門旁邊的小門進城,他說:“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楚人只好開門請他。見到楚王後,楚王說:“齊國缺少人才嗎?怎麽派妳來當使者?”晏嬰回答:“臨淄人張袂成陰,揮汗成雨,人才多得是,但齊王規定,其賢者出使賢明的君主,不肖者出使不肖的君主。我最不肖,所以出使楚國。”楚王自取其辱,無言以對。接著,楚王款待晏嬰,至酒酣耳熱時,兩個此士兵綁著壹個人從席前走過,楚王問:“他犯了什麽罪?”答:“偷盜。”又問:“哪裏人?”答:“齊人。”楚王故意問晏嬰:“是不是齊人本性善偷呢?”晏嬰從容回答:“桔生淮南則爲桔,生于淮北則爲積。雖然葉相似,其果實味道卻不同,幟的味道和桔差遠了。這是因爲水土不同之故。齊人在齊不盜,入楚則盜,說明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偷盜。”楚王連忙大笑說:“對聖人是不能輕侮的,寡人這是自作自受。”晏子利用他的智慧和辯才爲齊國贏得了榮譽。在國內,他直言敢谏,爲政清廉,多施德政,深爲後人仰慕,司馬遷表示願爲之“執鞭”。到戰國中葉,後人集其言行,編成《晏子春秋》壹書。
 
2、鄒忌:(约前385---前319) 
      鄒忌,(约前385---前319),戰國時齊國大臣。以善辯、英俊而聞名。當時,齊威王在位,立志改革。因爲威王受好音樂,他鼓琴自薦,以其超人的音樂才能引起威王注意,乘機就國事提出出色建議,受到威王器重,三個月後便被任爲國相。他任相後,爲了齊國的強盛,勸威王招才納谏。他對威王說:“我雖然很美,但自知不如城北徐公美。可我的夫人、侍妾、客人異口同聲說我比徐公美。這是因爲夫人偏愛我,侍妾懼怕我,客人有求于我。現在齊國方圓千裏,城市百余,宮裏人偏愛陛下,大臣畏懼陛下,國內之人有求于陛下,陛下受蒙蔽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齊威王聽後,茅塞頓開,下令懸賞招谏,诏令下達,進谏者:“門庭若市”。威王采納了各種良好的建議,改革協政,使政治修明,人才輩出。壹年之後,國政已相當完善,已經沒有什麽可建議的了。鄒忌還建議威王整饬軍紀,厲行法治,使齊國面貌爲之壹新,國力日強,致使當時的強國燕、趙、韓、魏“皆朝于齊”,齊國成爲霸主。
3、淳于髡 :(約公元前386年~前310年)
     淳于髡,(kūn)(約公元前386年~前310年)戰國時齊國大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略晚于鄒忌。師承晏嬰、鄒忌,以“滑稽多智”知名于時。他跻身政界時,齊國威王當國。威王好酒,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委政事于大臣,致使朝政荒亂,國勢衰弱,諸國乘機發兵侵齊,齊國發發可危。但衆臣懼怕威王,莫敢進谏。淳于髡和威王喜好暗示之語,便以隱語諷谏:“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威王思而答曰:“此鳥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立即召見72名地方長官,賞壹人,殺壹人,全國震動,奮鬥圖強,國力強盛。遂發兵出擊,奪回被諸侯侵占的土地,使諸侯畏服,稱霸達36年之久。威王八年,楚國大舉攻齊,威王派淳于髡使趙求救。淳于髡以其三寸之舌,說動趙王,趙王派精兵十萬,兵車千乘援齊,楚國聞之,連夜撤兵,齊國免除了壹場戰亂。此後,由于國家強盛,威王故態複萌,又興長夜之飲,並召淳于髡相陪。威王問他酒量,他說:“臣飲壹鬥亦醉,壹石亦醉。”威王不解,他乘機向威王闡明“酒極則亂,樂極生悲”的道理,勸威王居安思危,威王猛省,從此痛改舊習。即使宗室飲酒,也命淳于無監酒,使飲酒不誤政事。淳于無以其卓越的辯才對國家的內政外交作出了重大貢獻。
4、張儀:(?-前309年):
     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戰國時縱橫家,貴族後代。早年與蘇秦壹同師事鬼谷先生,蘇秦自謂不及張儀。後遊說諸侯,到楚國與楚相飲酒,楚相丟失壁玉,其門人懷疑張儀偷玉,大加拷打,張儀不服,被釋放。因此事,妻子勸他停止遊說,他說:“只要我三寸之舌在,就足以雪恥揚名。”這時,受趙王倚重的蘇秦請他到趙國會面,他到邯鄲,蘇秦拒不見面,讓他吃奴仆的飯,給以羞辱。同時,暗中助以車馬,他憤而西上見秦惠文君,指陳天下大勢,惠文王大喜,任爲客卿。他以“連橫”的戰略,聯合韓、魏,共擊齊、楚,蠶食諸侯土地,使秦國疆域不斷擴大。秦惠文君十年(328),被任爲相,封武信君。四年後,秦國愈益強盛,他助惠文君稱秦惠王,迫使魏國獻上郡土地給秦國。張儀到楚國,勸楚懷王與齊絕交,秦即送還楚商淤土地六百裏。楚果與齊絕交,又任張儀爲楚相,派人隨張儀接受返還的土地。這時,秦國危機已解除,張儀卻說:“我說的只是六裏。”懷王大怒。于前312 年發兵攻秦,但因與齊國絕交,秦軍強大,楚軍大敗,死兵七八萬,失漢中郡。前310年,惠王死,太子繼位爲武王。武王做太子時就厭惡張儀的爲人,這時衆臣都說張儀反複無常,秦國重用見笑天下。張儀離秦至魏,被任爲相,不久死于魏。他著有《張子》十篇,今佚。
5、蘇秦 :(公元前337年 - 公元前284年)
      蘇秦,(公元前337年 - 公元前284年),字季子,漢族,東周戰國時期的雒陽(周王室直屬)人,戰國時縱橫家。早年與張儀壹同就學于鬼谷先生。後遊說諸侯,毫無所成而歸,受到家人人譏笑,使他大感羞漸。從此發憤讀書,讀書發困時,以錐刺股,繼續苦讀,鑽研姜太公《陰符》達壹年之久,自感深有心得,離家複出。遊說周、秦、趙均未能如願。至燕,受到燕昭王賞識,昭王助其車馬金帛赴趙,新即位的趙肅侯深信蘇秦六國合縱共同抗秦的戰略,以大量黃金、白壁、錦鏽,資助蘇秦遊說齊、楚、韓、魏諸國,向諸國國君分析天下大勢,他說:強秦掘起,乃“虎狼之國”,只有六國合縱,才能抵抗秦國的東侵,否則則會被強秦各個擊破。諸國信服,推蘇秦爲縱約長,佩六國相印,並相六國。使秦兵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東向。並相六國後,蘇秦車駕過洛陽,儀仗前呼後擁,全城轟動,他的妻子,嫂嫂見蘇秦時,都葡匐于地,不敢仰視,蘇秦散千金賜宗族朋友,志得意滿,備極榮耀。後來,他與趙奉陽君李兌合謀,使韓、趙、魏、齊、燕五國聯合攻秦,迫使秦國廢去帝號,歸還魏、韓的地,因功被趙國封爲武安君。此後,他入齊離間齊、秦關系,樂毅率兵攻齊,謀泄,蘇秦遭車裂而死。他著有《蘇子》31篇,今佚。他是與張儀齊名的戰國著名辯士。他的兩個弟弟蘇代、蘇厲也是戰國時有名的辯士
 6、郦食其(yì jī)(?~公元前203年) 
  郦食其,(yì jī)(?~公元前203年),秦朝陳留縣高陽鄉(陳留,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東南。高陽,今河南開封杞縣西南)人。秦漢之際辯士。出身貧家,好讀書,爲解衣食之憂,作了裏監門吏。然性格狂傲,縣內豪門都不敢役使,被稱爲狂生。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將兵過高陽的農軍首領數十人,郦食其見他們心胸狹小,隱而不出。後,劉邦率軍攻陳留,駐守城郊。他聽說劉邦雄材大略,求賢若渴,便通過給劉邦當騎兵的同鄉求見劉邦。當時,劉邦對儒生有偏見,在郦食其求見時,讓兩婢女爲自己洗腳,態度輕慢。食其長揖不拜,不卑不亢,責其這樣“倨見長者”,等于幫助秦朝攻擊諸侯,食其義正詞嚴,劉邦敬服,立停洗足,優禮相待。他獻計幫劉邦攻下陳留,搶占敖倉,使劉邦有了雄厚的軍需,爲以後東征西戰打下了基礎,被劉邦封爲廣野君。此後,郦食其以其口辯之才,常出使諸侯。前203年,他自請使齊,遊說齊王田廣,他說:劉邦禮賢下士,“豪英賢才皆樂爲之用”,“今又據陳倉之粟,塞成臯之險,距蜚狐之口,守白馬之津,天下後服者先亡矣。”齊王欲保社稷,只有先降劉邦。田廣畏眼,撤去戰備,以七十余城降漢。不久,韓信率大軍攻齊,田廣懷疑他與韓信通謀,將他烹殺。劉邦統壹天下後,念郦食其之功,封其子爲高梁侯。
7、蒯[kuǎi]通 生年不詳
 [kuǎi]生年不詳,秦漢之際辯士。本名蒯徹,後因避漢武帝劉徹諱,故稱蒯通。範陽(今河北故城鎮)人。秦末,陳勝揭竿起義,自立爲王,派部將武臣攻取趙地。蒯通聞知,見範陽令徐公,向其分析自身利害,指出秦亡勢在必然,拒守不如投降,晚降不如早降,早降可得富貴,徐公同意。然後,又說動武臣以車百乘、馬二百騎迎接徐公,封之爲侯。燕趙之地官吏知道後,紛紛仿效,使武臣不戰而得趙地三十余城。其後,項羽、劉邦逐鹿中原,韓信作爲劉邦的大將,戰功卓著,被封爲齊王。所部雄兵數十萬,舉足輕重。蒯通自稱相士,拜見韓信,說韓信之相“貴不可言”;他說:“將軍戴震王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勸韓信與項、劉“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韓信因劉邦待其甚厚而猶豫,他指出春秋時越國文種、範蠡“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已盡而獵狗烹”。韓信自以有功于漢,不聽其言,蒯通佯狂而去。劉邦統壹天下後,韓信果然遭忌,先被貶爲淮陰侯,後被呂後誅殺,臨死對天而歎:“悔不用蒯通之計!”劉邦下令搜捕,蒯通被捕,劉邦下令烹殺,蒯通大叫冤枉。劉邦問他何冤之有?他說:“當時只知韓信,不知陛下。陛下總不能把不投陛下的天下英雄都烹殺吧!”劉邦遂免其罪。後來,他被曹參請爲賓客,勸曹參任用賢能,被采納。他著有《隽永》81篇,今佚。 
 8、陸賈(約前240~前170) 
     陸賈,(約前240~前170),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其先爲楚人。劉邦起事時,以陸賈有口才、善辯論,常派他出使諸侯各國。以賓客從劉邦平定天下,以其幾辯之才受到信用,常奉命出使,均能不辱使命。劉邦統壹全國不久,南越尉趙倫平定南越,自立爲越王。劉邦派陸賈出使南越,賜趙倫越王印。趙倫自以雄居壹方。見陸賈時態度傲慢。陸賈不卑不亢,責其失禮,對比雙方實力後指出,南越不過漢之壹郡,皇帝派壹偏將率十萬兵足可滅亡南越,令趙倫敬服,留居飲酒數月,向漢稱臣。出使歸來,拜爲太中大夫。他向劉邦講說詩書,劉邦不悅,他說:“陛下馬上得天下,可馬上不能治天下,文武並用才是長久之術。”劉邦悅服,令他著《新語》12篇,總結秦朝滅亡的教訓,認真吸取。劉邦死後,呂後當政,爲諸呂封五做准備。陸賈遭忌,稱病家居。接著,諸呂封王,專擅朝政,更欲奪劉氏自立。陸賈勸右相陳平以五百金爲太尉周勃上壽,又勸周勃回報陳平,將相和協,諸呂欲篡權而無能爲力。接著,陳平助以巨資,陸賈往來于大臣問,爲平定諸呂做准備。呂後死,諸呂叛亂,周勃率禁軍將諸呂鏟除,迎劉邦之子代王劉桓,立爲文帝,爲漢朝轉危爲安立了大功。呂後當政時,趙倫風聞先人墳墓被掘,派兵進攻長沙,自稱南越武帝。文帝即位後,又選人出使南越,他受陳平推薦,再度出使,趙倫壹見而驚恐,立去帝號,向漢稱臣。陸賈歸來,文帝大悅。後壽終于家。
 9、紀曉岚 (1724-- 1805)  
   紀曉岚,紀昀[ jǐ yún] (1724-- 1805),字曉岚,壹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清朝大臣、大學者。其人除文才軒昂外,縱性放欲的個性在文字獄盛行的有清壹代也非常有名。他文情華瞻,慧黠敏捷,是個對句奇才,天地萬物、古今詩賦無不可入對者,信手拈來,出口成趣,渾若天成,其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夫讓人歎爲觀止,關于紀曉岚對聯的故事,筆記、野史中多有記載,在民間也流傳頗廣。
 10、曾紀澤(1839—1890)
    曾紀澤(1839年-1890年),中國晚清著名外交家,字劼剛,號夢瞻。湖南雙峰荷葉人,漢族,是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的次子(曾國藩長子曾紀第在其兩歲的時候因得天花早殇),襲封壹等毅勇侯。曾國藩眼光遠大,特重教養子女,時時督促紀澤兄妹自幼學習中西文化,以圖“師夷長技以制夷”。紀澤早慧,26歲即爲傳烈亞力和李善蘭合譯的《幾何原本》作序。30歲開始攻讀英文,爲汲取西方知識打下了基礎。38歲開始任駐英法大使。1880年,清政府因權貴崇厚與俄國擅訂《裏瓦幾亞條約》,許俄國增開商路,賠款五百萬盧布,喪權辱國,回國後引起公憤,崇厚被革職定罪。清政府命紀澤兼任駐俄大使,赴俄國重開談判,修訂條約。他接到新命後,賦詩言志:“倉卒珠盤玉敦間,待憑口舌鞏河山。”在談判時,紀澤以其廣博的知道,超人的辯才,凜然正氣,據理力爭,將崇厚許與沙俄的領上壹壹爭回。沙俄惱羞成怒,將賠款增至1200萬盧布,並以戰爭相威脅。紀澤國名將左宗棠重兵駐守新疆,毫不畏懼,說:“開戰則勝負未可知,如我國戰勝,貴國也要向敝國賠償兵費。”沙俄只好讓步。事後,沙俄代表說:“曾先生威武不屈,又熟悉世界政治,使我方計劃嚴重授挫。”曾紀澤以其口舌之才祖國的利益做出貢獻。後來,又與英國談判洋藥稅厘,爲清政府每年增加收入白銀數百兩。後,曆任戶、刑、吏等部侍郎。在清末國勢日衰、外交日困的情況下,曾紀澤以其過人的才華以令洋人刮目相看。著有有《曾惠敏公全集》。




《歡迎進入
三味書屋754個人圖書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