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息肉”一词误了多少人

 jxfshch 2013-10-25
                                                                            纪小龙
 
b23ltpB1023004.jpg
  我的一个远房外甥女,40多岁,3年前的一天打来电话,说超声检查发现她的胆囊有个9毫米的息肉,医院让她用腹腔镜摘除,可是她一怕疼痛,二怕肚皮上留下疤痕而不愿手术,非要我给她介绍中医。我当时的回答是:“先不要吃什么中药。隔3个月复查看看息肉有无变化再说下一步。”可是她不听我的,就开始吃“消化息肉”的中药。大约吃了一个月的中药后,来电话告诉我说息肉变小了,还要继续服用中药。没想到,上个月她的大哥来电话说他妹胆囊长癌了,开刀时医生发现腹腔已广泛转移,手术切不掉,要我无论如何想想办法,救救他妹妹。我无语。
  息肉,一个害死了千千万万人的医学名词!
  当然,我不可能有办法不让息肉在人体内生长,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息肉是怎么回事,如何正确对待息肉就不会死人。
  “息肉”一词,英文为polyp。息是多出、盈余之意,息肉就是多余的肉。在人体黏膜表面上多余的突出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
  由此可见,息肉是一个肉眼看到的诊断名词,临床医生及内窥镜医生可以称之为息肉。但这样一个突起的息肉可以是炎症,也可以是肿瘤;可以是良性肿瘤,也可以是恶性肿瘤;可以是由上皮发生肿瘤,也可以是上皮下面的结缔组织增生或肿瘤所致局部黏膜的隆起。因此,在病理诊断上不能用息肉的名称,应该区分各种息肉的本质,到底是炎症?增生?肿瘤?良恶性?都需要得出明确的性质,才能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人体常见的息肉有胆囊息肉、胃息肉、肠息肉、鼻息肉、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等。当超声检查、CT检查、核磁检查、胃镜检查、肠镜检查等发现突起的肉疙瘩,都可以叫息肉。但这时决不能肯定这个肉疙瘩一定是良性,必须进行显微镜下检查,看到这个肉疙瘩里面到底是什么细胞,才能判定是不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有的高年资医生会说,“我已经干了几十年了,一看就知道是良性还是恶性,八九不离十的。”要知道,即使你有99%的把握,100次判断99次正确了,可是,那1%的一次错了,也就是一个病人被误诊了。对于这个病人自己来说,就是100%的错误。所以,要想对病人负责,就必需取一小块送显微镜检查。
  一旦检查中看到突起来的息肉,如果是胃镜、肠镜下,可以夹取米粒大小送显微镜检查,确定什么性质,再决定下一步该如何治疗。对于超声、CT等影像学看到的突起,虽然叫息肉,其实并不知道这个突起的性质,最可取的是看具体情况(部位、大小、形状等)采取1~3个月复查观察这个息肉的变化情况,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千万不能认为“息肉是良性的,无关大碍”这样的推测或可能来做决定。要知道,绝大多数大肠癌都是由息肉发展而来的,如果看到息肉就在肠镜下摘取,并且定期复查,有了就“拽掉”,那就不会发生大肠癌了(可事实上,目前中国大肠癌越来越多而人们还处于不闻不问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