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西域游记之三:生命的赞礼

 云天123 2013-10-25


 

    胡杨是古生树种,它的老家在古地中海沿岸,如今,从地中海到幼发拉底河,从西亚、中亚再到塔里木、河西走廊、居延海,世界上现存的胡杨基本都锁定在这些地区,而这恰是一个西风东渐的路线图,究竟是地中海的季风将胡杨种子往东一路吹来,还是古地中海(中国大西北曾属古地中海水域)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使然,是迁徙的胡杨?留守的胡杨?抑或兼而有之?胡杨是大西北的“神树”,它生有柳树叶和杨树叶两种树叶。据统计,世界上绝大部分胡杨分布在中国,其中90%生长于塔里木盆地。

    胡杨树号称“沙漠英雄树”,有“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美誉,在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塔里木盆地分布着世界最大的原始胡杨森林,在这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胡杨林顽强地支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

    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不知从何时开始,在远离水源的地方大片的胡杨林发生死亡,由于它们“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特性,在塔里木的沙漠边,留下了大片大片的死胡杨林。

    许多人都爱在深秋时节,到塔里木河边去拍摄金黄金黄的胡杨,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它们确实漂亮。但是。如果此时走进死胡杨林,会有另外一种感受。

    在塔里木沙漠公路旁,就有这样一片死胡杨林。

           
   它们本应该和相隔不远的同伴一样,

            
     为什么却如此凄凉?只因为它们离这样的沙漠更近,缺少了水分的滋润。

         
 

        面对死胡杨林,使人感触万千。塔里木粗粝的风沙在耳边呼啸,它在传导着胡笳、羌笛、琵琶和呜咽的埙声。“秦时明月汉时关”,想来这些死胡杨的年轮,必定铭刻了汗血马、胡旋舞和唐人边塞诗的记忆,必定摄下了匈奴单于、突厥骑兵、回鹘少年的雄姿,也必定保存了大漠鸣镝、寒夜刁斗、烽戍硝烟的密码。贴近这些饱经沧桑的枯树,自会感到一种超越时空的震撼,张骞、班超、玄奘乃至中原王朝远嫁西域的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他们都曾经在这些已死掉了的胡杨树下穿过。

      胡杨是“会流泪的树”,一旦树干受伤、龟裂,便有泪水流出。植物学家说胡杨的根系吸收很多盐碱水分,有些难以转化的盐碱要通过树液排出,那便是“胡杨泪”。这些千年枯木泪已干涸,它们的泪水为谁流尽?是为那些已经逝去的人类历史?是为它们自己?还是为不断破坏生态的不肖子孙?!

      走进胡杨林,看着那些千姿百态的枯树残枝,感觉到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有关生命的故事。

      这是一株死了还未倒下的胡杨,它在拚命用与地面接触的枝条支撑着身躯,双手指向苍天,仿佛在说:我一定不能倒下去!

           

    这株胡杨失去了躯干,但它仍紧紧拥抱着大地,好像在渴望着重生。

           

    它在用枝体表达着对生命的热望。

           

    它在鼓励小兄弟们坚持下去。

                       


    它像一只野兽,不甘命运的安排,在仰天长哮。

                          

                       

      她用优雅的舞姿在诠释着生命的美好。

            

                     

      它们还在用自己的肢体,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这是三姐弟,两兄弟在争执什么,姐姐在一旁劝导。

        

      这是他们家的宠物。

        

       一头小羊羔在前带路,唐僧跟随其后,猪八戒走在最后,他们要到哪里去?

        

      这在叙述着一个游子归家的故事。最左边是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从远方归来,树旁小狗欢跳着迎接主人,邻居在大声呼喊:“你的老公回来了!”妻子似乎没有听见,仍坐在地上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走进死胡杨林,不要被表面的凄凉所迷惑,其实,在凄凉的外表下它包容着多么深的历史内涵!看那千姿百态的枯树残枝,它们正在用自己的肢体诠释着生命,仍然在对生命进行着赞礼!

 

       


                                                                                                           写于2010.6.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