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竹给一位来我空间,对我文章作评网客的几篇回复

 梅竹苑869 2013-10-25
梅竹给一位来我空间,对我文章作评网客的几篇回复
2013-10-25:13:57
发件人:
时  间: 2013-10-25 18:00:00
 
哭出来挺好,我同情能解决问题。一来有时候我们未必有同情他人的资格;二来同情有时候是一种炫耀,表面的悲悯掩盖了对方心窗上,那难得打开的一条狭缝;本来自然中的阳光一瞬间即可治愈多年的心伤,可是错过了这一刻?真不知下一次敞开会是何时何地?有能面向何人?
哭出来挺好,我不认为同情能解决心里的问题。一来有时候我们未必有同情他人的资格;二来同情有时候是一种炫耀,表面的悲悯掩盖了对方心窗上,那难得打开的一条狭缝;本来自然中的阳光一瞬间即可治愈多年的心伤,可是错过了这一刻?真不知下一次敞开会是何时何地?有能面向何人?
回复| 删除
10-24 21:17
撒播仁爱,给柔弱者以同情和鼓励还要有资格!?我真是闻所未闻。不知像我这样曾九死一生【在娘胎里就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未满月,在那个年代,就痛失双亲,靠好心人抚养成人的我,是否可以同情别人?一个孤弱悲怜的我,除了骨子里的坚强,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炫耀。漫漫人生应存志,虽祈天怜更自强。从来强风知劲草,乌云散后是骄阳。得闲多看看我的文章,你就不会有此拗评啦。
回复| 删除
5小时前

能理解你的出发点,赞同你的用意;但从心理学 经验和技术的角度反对这样做。同情和关怀一定要在对方需要,对方愿意接受和能够接收为考量的指标。

能感受到你的“爱心”受挫的那份 愤愤;但是我们冷静想想;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同情本身而是有益于现实的改善; 我的观点就是不利已现实改善的事在我们能意识到的情况下都应克制。 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利于你的自尊心的事别人也愿意接受。

一点意见!人不知而不愠,是修身的很高的一个境界!

你觉得呢?

回复| 删除
3小时前
 梅竹 回复 寓诸龙
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知”在古代汉语里,除了相当于 “知道”、“知识”外,还经常与“智”字通用,相当于“智慧”。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即为聪明、智慧之意。“人不知而不愠”的知,既可以作“知道”讲,也可以作“智慧”讲。孔子告诫我们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怕;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误会了别人。 “知”还可以解释为“理解”。自己做了好事,有了正确的主张,明明是对他人对社会有益,可是大家都不理解、不赞成、不支持、不褒扬,有时还会招致些误会、曲解甚至诽谤、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不生气,不抱怨,不恼怒,不颓废,不放弃,继续行善积德,探求真理,丝毫不在意自身的毁誉。这样的修养、德行,当然符合君子的品行。 以上两层含义,是说的别人怎么看自己,我如何对待。
我自少小就通读论语,不敢说深知其道,也略知点滴。劝慰鼓励别人,乐德善施,怎么还要顾虑受施者的愿否接受呢?看到有人欲跳楼,难道还要先问一问,你是否希望我救助你吗。这样做绝非君子之行。【一点意见!人不知而不愠,】....我早知此理,他的意思是给我这要帮助别人,不被理解也不要生气啊!可您的诉说,却是叫我不要轻易劝助别人。您的述说,我真的感到前后颠倒。难圆其说啦。
回复| 删除
3小时前
【但从心理学 经验和技术的角度反对这样做。同情和关怀一定要在对方需要,对方愿意接受和能够接收为考量的指标。】你是从哪里学来的这套理论。太世故啦!见危不施救。尚需多考量。太邪恶啦!!太让我不齿。
回复| 删除

    2013-10-25:15:4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