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红河卷烟厂创建与发展史

 心语无语 2013-10-25
红河卷烟厂已经走过了24年的发展历程。它的恢复重建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由于烟草具有国家专卖政策的特殊性,以及红河卷烟厂创建的特殊背景,使红河卷烟厂的创立与发展经历了一段非常复杂曲折的过程。
 
  1974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曾在蒙自县鸡街建立红河卷烟厂。1978年8月,红河州认真按照国务院整顿计划外烟厂的指示精神,将红河卷烟厂裁撤。1985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中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州委、州人民政府,面对贫困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因卷烟厂关闭等原因而更加困难的经济局面,面对全州具有的烤烟优势却不能变成经济优势的尴尬,面对全州地处作战前线所承担的繁重的支前任务的财政压力,经过苦苦思索后,做出了一个致力于改变红河州落后面貌的艰难而大胆的决策:从红河州的实际出发,恢复重建红河卷烟厂。1985年4月2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以红政复(1985)7号文件《关于在弥勒县新建州卷烟厂的批复》,正式启动了红河卷烟厂的恢复重建工作。1985年5月1日,红河卷烟厂在阿细跳月的故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城破土动工兴建,1985年7月1日开始建筑施工,1987年5月1日建成试产,1988年11月16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给生产许可证,1988年11月28日举行了隆重的挂牌剪彩仪式。
 
  恢复重建红河卷烟厂的决策得到了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支持,但由于事前没有经国务院、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违反了国家《烟草专卖条例》和国家基本建设报批程序。工程虽然符合红河州实际,但不合法,没有建设项目。因此,在筹建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预想不到的复杂困难。
 
  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做出恢复重建红河卷烟厂决策后,1985年3月16日,组建了以马兆先为组长(后任红河卷烟厂第一任厂长、书记)的红河卷烟厂筹建领导小组,开展厂址征地等前期工作,并要求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建厂并投产。1985年5月13日,红河州人民政府、红河卷烟厂与玉溪地区行政公署、玉溪卷烟厂的双方代表,根据省委主要领导“为了把玉溪、红河两地州的经济搞上去,建议玉溪、红河两地州开展横向经济联系,玉溪卷烟厂与红河卷烟厂进行联营,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援,共同发展”的意见,在玉溪达成并签订了《玉溪、红河卷烟厂联营协议书》,决定成立玉溪卷烟厂红河分厂。红河卷烟厂筹建工作得到了玉溪卷烟厂的许多帮助支持,但因此协议与国家《烟草专卖条例》相悖,国家烟草专卖局得知后不准玉溪卷烟厂搞联营,这给红河卷烟厂的筹建、试产与生存带来了巨大困难。
 
  红河卷烟厂筹建处在事前没有任何建厂规划和图纸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厂筹建处在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弥勒县的大力支持下,提出了“抢时间、争速度、重安全、保质量”的工作方针,动员全体筹建施工人员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决按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的要求完成筹建施工任务。以超常规的工作方法组织指挥筹建工作。
 
  1985年4月30日,厂筹建处以州卷(1985)4号文做出决定:“为加快建厂速度,筹建处全体职工星期天、节假日不休息,照常上班”。全体干部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以极大的工作热情,积极奋战在筹建施工现场,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因为没有建设项目而受政策制约带来的资金筹措、“三材”(钢材、木材、水泥)供给、设备采购安装、组织试产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边设计边施工。边土建边准备试生产。1985年5月1日正式破土动工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施工实行三班倒,以使筹建工作快速推进,仅用一年零四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具有30万箱生产规模的厂房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1986年1月进入设备安装,8月进入设备调试。此后,国家烟草专卖局发现红河卷烟厂恢复重建,在调查处理过程中,云南省人民政府下达“四项禁令”(即:停止进设备、停止安装、停止调试、停止试产),使筹建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建厂前途渺茫,设备调试工作遇到巨大困难,并延误了一段时间。在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卷烟厂等单位的帮助支持下,最终完成了具有6万箱卷烟生产规模的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红河卷烟厂的恢复重建圆满完成。建厂实际投资4031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26.65万元(注:核定投资额为3116.70万元),试生产原辅料投资1004.35万元。实际完成建筑面积51871.83平方米。其中,生产区完成建筑面积36992.67平方米,生活区完成建筑面积14879.16平方米。厂筹建处在抓紧进行厂房设施建设的同时,1985年11月在红河州全州范围内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中,首次招收200名新工人,分别送往玉溪卷烟厂和贵州青松卷烟厂培训,培训回厂后,一边参加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一边积极准备试生产的各项工作。1987年5月1日,厂筹建处组织投料联动试车试产一次成功,并先后试产出了“试制一号”、“试制二号”、试制三号”、“试制四号”、“光荣”、“凯旋”等卷烟。
 
  快速、优质的筹建工作,使红河卷烟厂的生存赢得了时间和可能。当国家烟草专卖局得知红河卷烟厂恢复重建,并派出调查组来现场调查时,红河卷烟厂的建厂已成“既成事实”。加之红河州又有“作战前线”、“建有原红河卷烟厂”、“烤烟主产区”、“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等恢复重建红河卷烟厂的种种客观理由,使国家烟草专卖局感到“已造成建厂既成事实,红河州又是作战前线,很特殊,很难办”。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领导亲自到北京向国家烟草专卖局等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汇报红河州的实际情况,检讨违规建厂问题,并请求保留红河卷烟厂。在此情况下,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多次协商,国家烟草专卖局根据云南省和红河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国家烟草专卖条例》绝不能违反,云南省现有9个卷烟厂绝不能突破,要上一个烟厂就必须下一个烟厂”的解决红河卷烟厂建厂问题的方案。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指示精神,作出了“调整全省卷烟厂布局,关闭昆明雪茄烟厂,开放红河卷烟厂”的决定。在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主持和协调下,昆明市人民政府、红河州人民政府、云南省烟草公司三方达成了《关闭昆明雪茄烟厂,开放红河卷烟厂的协议》。1988年11月16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以国烟专产字129号文件,颁发了红河卷烟厂生产许可证。红河州工商行政管理局以红全工字(1988)002号颁发了红河卷烟厂营业执照。1988年11月28日,红河州人民政府在红河卷烟厂举行了隆重的挂牌剪彩仪式。至此,一个经历了曲折与艰难,同时又充满着希望与潜力,对红河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红河卷烟厂,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正式诞生了。
 
  搭上“末班车”的新兴红河卷烟厂,虽然厂房设施建设起点较高,烤烟原料条件优越,试产迈出了值得赞许的第一步,但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设备落后,正式投产后即面临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生产经营十分困难。云南省烟草公司对红河卷烟厂的创建和发展给予了全力支持,为了帮助红河卷烟厂走出困境,加快发展步伐,从政策、人才、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从1989年1月起,将红河卷烟厂上划省烟草公司实行行业专业化垂直管理。1990年3月,从玉溪卷烟厂调邱建康同志到红河卷烟厂任第一副厂长主管生产,1992年10月后任厂长。1993年8月,红河卷烟厂、红河州烟草公司、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实行厂、司、局“三合一”管理体制。新的厂领导班子开拓进取,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及时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发展战略方针,坚持“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的管理理念,提出并成功地实施了管理、人才、技改、原料、名牌“五项工程”的发展战略措施,实现了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办公信息化,使红河卷烟厂的厂房设施、技术设备等硬件设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成功实施“红河”单品牌战略,使“红河”牌卷烟的市场占有率和平均单箱效益快速提升,名列前茅;坚持“人的智能加勤奋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红烟软内涵。不断建立完善促人发展、促人进步的内部竞争机制,通过发展人来发展企业、发展品牌。率先改革干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彻底剥离社会职能,使企业的软内涵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厂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红河卷烟厂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1988年正式投产时,当年卷烟产量仅23,044箱,实现销售收入2,432万元,实现税金1,453.73万元,亏损却达444.52万元,在全国烟草行业是一个身处末位、毫无名气的新厂小厂。经过“五项工程”的实施和“发展红烟软内涵”等基础性建设,曾经是全国烟草行业的“超生儿”和“小兄弟”的红河卷烟厂快速发展。1992年至2004年的13年间,是红河卷烟厂的快速发展时期。它在卷烟生产计划仅有6万箱,产量严重受限,每年不得不花巨额资金购买生产计划的情况下,以平均每年赶超全国10多家卷烟厂的速度快速发展,被行业称为“红河现象”,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誉为“中国烟草行业的一个奇迹”。2001年,“红河”牌卷烟的产销量便达到了79.6万箱,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实现税利38亿元,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跃居全国烟草行业首位,“红河”牌卷烟发展成了全国众多卷烟品牌中产销量第二大的名优卷烟品牌,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2001年第18期公布,红河烟厂的企业综合素质2001年上半年已上升至全国卷烟工业企业第二位。2004年,通过实施品牌扩张战略,“红河”品牌卷烟的产销量突破百万大箱,达到了110万大箱,品牌销售收入达了105亿元。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2004年8月27日与昭通卷烟厂、2005年12月22日与新疆卷烟厂重组成立了红河卷烟总厂。2007年5月8日,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成立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短短23年奋斗,到2007年,红河卷烟厂已发展成了卷烟产销量达161万箱、实现税利近百亿元的全国知名的现代烟草企业集团。“红河”品牌卷烟发展成了畅销全国的“中国名牌”,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殊荣。
 
  2005年以后,全国烟草工业企业因实行“联营重组,定向整合”,市场形势迅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强强联合中,众多大烟草企业集团纷纷涌现,使强者更强。特别是部分烟草集团公司抢占先机推出高档卷烟,地方实行市场封锁,大力培养地产烟,使卷烟产品结构快速提升,一类卷烟快速增长,企业实力快速增强。红河卷烟厂2005至2007年间,由于卷烟生产计划受限,一类卷烟成长缓慢,产品结构偏低,发展速度与一些发展势头强劲的烟草企业集团相比显得慢了,处于一个卷烟产销量、销售收入、实现税利平稳增长的发展阶段,企业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即便如此,国家烟草专卖局仍给予红河卷烟厂很高的评价。2007年底,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与红河集团领导交谈时说,红河卷烟厂仍然是中国烟草行业的一个奇迹,全国的卷烟厂至今一直平稳发展的只有红河卷烟厂。上述不平凡业绩,在红河卷烟厂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纵观红河卷烟厂24年的创建与发展历史,既是一部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发展史。通过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惊奇地发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知难而进、勤奋加智慧的不懈奋斗精神,始终贯穿于红河卷烟厂创建与发展历史的全过程。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和上级领导的支持帮助这个大前提下,敢闯,是红烟诞生之源;改革,是红烟发展之路;管理,是红烟发展之本;创新,是红烟发展之魂;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是红烟发展之核;勤奋智慧的红烟员工,是红烟发展之基。红河卷烟厂发展史上的每一个乐章,无不深深地凝聚着红烟人的勤奋与智慧,无不展现出红烟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知难而进、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客观地记录与回顾这段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继承红烟精神,发扬红烟文化,对进一步做大做强红河卷烟厂和“红河”卷烟品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