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烟上的俄罗斯战争场面[图]

 心语无语 2013-10-25

   1380年9月8日 库利科沃大会战
 
   交战双方:俄罗斯与蒙古金帐汗国
 
   库利科沃战役
 
   1380年9月8日,弗拉基米尔和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率罗斯军队同蒙古军队于在库利科沃原野(今图拉州库尔金地区)进行的一次战役。
 
   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率领罗斯联军8万,在顿河畔的库利科沃原野上,迎战蒙古金帐汗国马麦汗率领的10余万大军。罗斯军付出重大牺牲后,以伏兵方式击败了蒙古大军。该战役动摇了金帐汗国在东北罗斯的统治,莫斯科公国作为罗斯统一的核心力量,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是中世纪最大的会战之一,是罗斯人民反抗蒙古压迫的斗争的转折点。

   1709俄罗斯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北方战争”
 
   1700年,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发动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北方战争”。1709年7月,4.2万俄军同3.2万瑞军在乌克兰波尔塔瓦展开激战。当时的瑞典国王查尔斯七世带领部队进入俄境内,由于俄国冬天寒冷,气候恶劣,瑞军在长途跋涉中就损失惨重,最终战败。波尔塔瓦之战是北方战争的转折点。1721年,俄国与瑞典在芬兰尼施塔特签订和约,结束战争。俄国夺取了卡累利阿的一部分和英格曼兰、爱斯特兰、立夫兰等大片土地,得以自由进入波罗的海。战后,俄枢密院奉彼得一世以“大帝”尊号,俄国正式称“俄罗斯帝国”,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切什梅海战 俄罗斯夺取黑海出海口发生的战斗
  
   1770年7月6-7日,俄国“风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了夺取黑海出海口,积极支持希腊人反对土耳其的统治,并于1768年10月对土宣战。沙俄派出陆军南下,还派了波罗的海分舰队,经大西洋和直布罗陀海峡进入爱琴海。1779年7月5日,俄分舰队在斯皮里多夫中将的率领下与一支土舰队在开俄斯岛锚地发生激战,将土舰队逼入切什梅港湾。7月6日夜,俄用纵火船入港火攻,焚毁土军主力战船21艘,小船40余艘,俘获6艘大型战船,歼敌1万人,而己方则几乎无损失。土舰队主力被消灭,俄因此控制了希腊群岛,破坏了土在爱琴海及整个地中海上的生命线,对迫使土耳其(亦称奥斯曼帝国)签订有利于俄国的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起了关键性作用。

   时间:1812年6月24日 - 1812年12月12日
   地点:俄罗斯
   起因:拿破仑争夺欧洲霸权
   结果:俄国胜利
 
   参战方:[俄国]
       [法国、意大利、那不勒斯、华沙公国、莱茵联邦、巴伐利亚、萨克森、西发利亚王国、瑞士、奥地利、普鲁士]
 
   指挥官:[俄国: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法国:拿破仑]
 
   兵力:[俄国:650,000];[法国:800,000]
 
   伤亡:[俄国:150,000];[法国:200,000]
 
   俄法战争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拿破仑法国因为战败而分崩离析,其建立的欧洲秩序很快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很多法国占领的领土发生民族独立运动。拿破仑本人也因为战败而退位,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通过俄法战争和后来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一世的军事和政治生涯就此终结。而俄国来说,俄法战争充分体现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战后俄国成为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力量。

  1943年 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参战主要军队为苏联和纳粹德国。这场战役以参战双方伤亡惨重及对平民牺牲的漠视而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一般认为,该次战役包括下述几部分: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的巷战;苏联红军合围;最终全歼德军及轴心国盟军。战争中总伤亡人数估计超过200万人。由于苏联政府害怕过高的伤亡统计会影响民众,因此在当时拒绝提供详细的伤亡数据。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并最终迎来了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斯大林格勒会战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世界各国反法西斯运动有了蓬勃发展。纳粹德国国防军在苏德战场的溃败加深了法西斯集团内部危机,巩固了反希特勒同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