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海拾贝:安庆烟厂

 心语无语 2013-10-25

  烟草在线专稿  安庆,在东周时期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安庆作为名称,于公元1147年(南宋十七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以军号名首次出现,由“同安郡(现在桐城)”和“德庆军(现在潜山古皖城)”各取一个字命名,寓意“平安吉庆”。公元1195年(庆元元年)“升舒州为安庆府”,又作府名。安庆古名“盛唐”,现在的登云坡就是盛唐山故址,山下靠江边处为盛唐湾古渡口。

  安庆建城始于南宋,到1217年(嘉定十年)知府黄干又“城安庆以备战守。”1235年,因战乱移府治至罗刹洲、杨槎洲。1260年(景定元年)“复筑宜城为新安庆府”治。从此,“安庆”正式作为城镇地名,而且又与行政区名一致,一直使用到现在。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到1938年(民国二十六年)的一百七十多年间,安庆一直为安徽省省会,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这里,诞生了安徽省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

  据安徽省《定远县志》(1995年版)记载,安徽省定远县“自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即开始栽烟,崇祯十三年(1640年)栽烟盛行”。安庆是长江沿岸的重镇,水路交通便利,自古商贾云集,在安徽省烟草的传入较早。明代,桐城属南直隶,许多方面的风气都容易较先接受,吸烟也是一样。吸烟的风气形成以后,烟草的需求量急增,随之,桐城的烟草种植很快形成规模,成为烟草种植大县。据《宿松县志》(民国10年版)记载,宿松境内种烟“清初始种,清中叶东南两乡居民各就高阜地种烟,续种愈广”。据《枞阳县烟草志》(2002年版)记载,“桐城东乡(即今枞阳县东北部地区,历史上枞阳、桐城合称桐城县)的周潭、吴桥、横埠、白云、钱铺等乡镇曾普遍种烟”。据望江县资料称,望江境内烟叶种植始于明末清初。太湖县的烟草种植约在清代康熙年间。民国8年,安庆境内的宿松县种烟面积就已经达4万亩,产量2.4万石,桐城县种烟面积达1345亩,产量3295石。潜山、太湖、望江等各县均有种植。随着烟草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大,民间吸烟风气日盛,有的直接将烟叶卷起来吸食,有的则将烟叶切成烟丝用水烟壶、旱烟筒吸食,以后发展为纸卷烟丝,即土造卷烟。

  从烟草进入安庆到现在,安庆民间烟俗大约经历了水烟、鼻烟、旱烟和卷烟四个时期,其中鼻烟史现在难以考证,而水烟、旱烟史至今仍在安庆民间流传的水烟壶、旱烟枪、烟斗等可以明显看出。卷烟一开始在民间由手工卷制,后来发展到机制。

  安徽最早的烟草工业,是由英美颐中烟草公司出资,于1917年创办的凤阳门台子(门台子)烤烟厂。大来烟厂(蚌埠)于1925年建立,阜阳卷烟厂(阜阳)于1937年创办,兄弟烟厂(蚌埠)于1943年创办。而安庆长江烟厂大约是与兄弟烟厂同年(1943年)创办的。不过,《安庆市志》记载:安庆烟草工业最早出现在1945年,“原桐城大中华烟厂迁至安庆太平寺,改名美华烟厂。”但是,在《安庆经济发展概况?大观区工业》里,又有“1943年,汪伪独立十一团在太平寺建立美华烟厂”的记载,时间比《安庆市志》安庆最早烟草工业记载提前两年,或许《安庆市志》没有把美华烟厂的前身创建时间前推,或许编志时安庆市行政区域没有包括八县(市)。

  再看《老城闲人》:1951年元月,美华烟厂参加安庆市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介绍了美华烟厂的起始:“私营美华烟厂,于1945年由桐城私营大中华烟厂,抽来20多卷烟工人,和一位行政负责人,到安庆集合117股(共计折合当时伪法币3000元)组织的。其资金,按当时市价可购买200石左右大米。”从1945年建厂到1952年美华烟厂被市政府接管,美华烟厂不论是规模还是实力,都是排在安庆工业前列的。鼎盛时期,员工达百名,月产量达400多箱(每箱卷烟5万支)。一开始主要生产“北斗”牌低档香烟,后来又生产“金钞”、“白美人”、“大金星”等品牌。据《安庆市志》记载:美华烟厂还生产“安庆”牌香烟,不过,“安庆”烟标实物上厂家是“公营安庆人民烟厂”,可能是接管后更名的公营安庆人民烟厂生产的。但1952年底,人民烟厂就停产歇业。后于1954年并入芜湖烟厂。

  对美华烟厂介绍较详细的还有《接收五洲公司与长江烟厂》(金杏村),大致内容是:国民党政府接收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安庆,而汪伪独立十一团团长刘迈创建的长江烟厂作为敌伪财产也由国民党政府进行接收。长江烟厂是当时大观镇(位于西门)规模最大的两家工厂之一,另一家是中日合资企业五洲公司。长江烟厂于安庆沦陷期间创建,厂址是在太平寺(现在的第三人民医院),制造香烟的烟叶主要来自宿松和望江。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桐城人汪维新与徐葆昌承揽下长江烟厂,改名为美华烟厂。《日军占领时期安庆伪军简况》(操健新):“在安庆的团部,以廉价在宿松、望江一带购运烟叶,在太平寺成立‘长江烟厂’,生产大批‘长江’牌销到外地”。与金杏村说法一致。而《安庆烟草志》记载:“美华烟厂,民国34年(1945年)创办,位于安庆西门外太平寺街62号。该厂由桐城人吴一寰于民国34年吸收少量股份,买下太平寺街30间房屋和原系汪伪独立十一团团长刘迈创建的长江烟厂部份卷烟机械设备开办。”如此看来,美华烟厂的前身有两个:桐城大中华烟厂和长江烟厂。但是,《老城闲人》引用美华烟厂在安庆市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介绍:“私营美华烟厂,于1945年由桐城私营大中华烟厂,抽来20多卷烟工人,和一位行政负责人,到安庆集合117股(共计折合当时伪法币3000元)组织的。”与《安庆烟草志》记载相当。1945年创厂却与其他几说不一致。其他几说是:《安庆市志》“原桐城大中华烟厂迁至安庆太平寺,改名美华烟厂。”《安庆经济发展概况?大观区工业》“1943年,汪伪独立十一团在太平寺建立美华烟厂”。《接收五洲公司与长江烟厂》:1945年桐城人汪维新与徐葆昌承揽下长江烟厂,改名为美华烟厂。那么,桐城大中华烟厂又是什么时候创办的呢?据《安庆烟草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汤沟(即现枞阳县汤沟镇)被日军侵占,汤沟镇化工社老板吴一寰举家迁到桐城城关避难,他通过戚人史恕卿(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的帮助,在桐城筹办大中华烟厂(前身为桐城县孟侠合作社)。起初,全是手工卷烟,拥有30多部手工卷烟机,工人100余人,产品有‘龙眠山’、‘孔雀’牌香烟,畅销县内外。1942年,桐城县义津镇(现属枞阳县)办起四义卷烟社,系合股经营,隶属于桐城大中华烟厂。”从这里,我们看到的安庆最早工业更早,为1942年。1943年创办的烟草工业还有:桐城复生烟厂、孟侠合作社、四美烟厂,生产“老马”、“大中华”、“金钟”、“大环”、“四美”等牌号香烟。1944年8月,桐城华安烟厂开办,生产“华女”、“鸿福”牌香烟。1946年11月安庆大中华义记烟厂开办,生产“红宝”、“纽约”、“蜂王”、“金星”等牌号香烟。1948年11月,位于怀宁县(石牌)南大门正街15号的怀宁福华烟厂开办,生产“新交通”牌香烟。1950年10月,位于安庆大南门正街9号的安庆福华烟厂创办,也生产“新交通”牌香烟。1949年10月,大星烟厂创办,1953年春季停办,历经“大星烟厂”、“安庆市合作总社日用品厂”、“安庆专区卷烟厂”三个厂名。生产有“红星”、“新交通”、“建设”三个品牌卷烟。“建设”烟标印有“抗美援朝,保卫祖国,增加生产,支持前线”的口号,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面貌。1960年1月,国营长江烟厂在位于安庆市迎江寺大士阁正式成立。生产“九华山”、“大江”、“天虹”、“菱湖”、“画眉”、“联盟”牌号卷烟,同时还生产甲、乙、丙、次4个等级的烟丝,1964年并入合肥卷烟厂。另外,还有桐城协华烟厂,建厂时间不详,生产“金凤”牌卷烟。桐城商业局烟厂,58年前后创办,生产“跃进”牌卷烟。

  总的来看,从1942年开始至1964年结束,安庆境内兴办的个体、官办烟店、烟厂大大小小有数十个,有资料记载的主要烟厂如上所述。

  现在安徽省烟草工业主要有:蚌埠的蚌埠卷烟厂,合肥的合肥卷烟厂,芜湖的芜湖卷烟厂,滁州的滁州卷烟厂,阜阳的阜阳卷烟厂。亳州卷烟厂、砀山卷烟厂和蒙城雪茄烟厂关停的时间都不是很长。而作为老省城,作为安徽省最早生产卷烟城市之一的安庆,四十多年过去了,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烟草工业始终与我们无缘,我们不能不有所感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