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概述 甘肃省会兰州,古时候称金城,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它坐落在祖国内陆的西北部,滔滔不绝的千里黄河就在这里穿城而过,南北两侧的群山虽然不太高,但它们相互对峙,遥相呼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带状地理环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沿途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灿烂的文化遗址。所以,在兰州,我们欣赏完著名的刘家峡水库、炳灵寺石窟、中山桥与黄河母亲塑像之后,又去参观黄河岸边那古老的兰州水车园。 兰州水车园地处黄河百里风情线的中端,东临黄河第一桥--中山桥,西连“黄河母亲”塑像,南依西湖公园,北与白塔山公园隔河相望,占地面积约10亩。水车园主体景观有两轮直径为16.5米的木质水车。当我们来到水车园时,参观的游客正络绎不绝,他们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观赏黄河岸边的风景,有的在指指点点互相探寻着水车的来历,特别是在旋转的水车旁,好多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水车转,有的一边看一边还数着水车旋转的圈数,有的甚至还用双手去接水车斗拉上来的黄河水。水车在岸边丛林里慢慢地旋转,黄河在下游河道急速地奔流,两种物体,一快一慢,在黄河岸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谓兰州水车,又名翻车、天车、灌车、老虎车等,是民间一种巧妙利用自然能源的古老提灌工具。此水车是一个叫段续的兰州人发明创造的。在明代嘉靖年间,也就是公元1523年,兰州人段续在云南任道御史时,借鉴当地筒车灌溉的制造原理,潜心钻研水车技术,回归故里后,于1556年成功制作了兰州第一轮水车。从此以后,又经过400多年的日臻完善,使黄河两岸兰州段的水车逐步发展到250多轮。这些水车雄浑粗狂,风格独特,悠悠旋转,不知疲倦地为贫民百姓灌溉着万亩良田。它们就像老黄牛一样,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为农民喜获丰收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千转木”,民间俗称大轴,是整个水车构造中的核心力量。据说,它是一种从远古大森林里生长了千年以上的名贵木材,是天地赋予之灵气,是日月授予之精华,数百年来,不管风吹雨打,我自悠悠旋转,更是生生不息,也更加展示了兰州水车的坚固性和耐磨性。兰州水车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黄河百里风情线上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标志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因此,兰州还以“水车之都”的名誉响彻国内外。 悠悠古老的水车,滔滔不绝的黄河,在这气象万千的世界里,人与自然共同描绘出一幅迷人的景观,真是太奇妙了。让我们永远珍惜古人的劳动成果,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去创造美好的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我们的力量,让我们的母亲--黄河更具魅力。 历史故事 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兰州人段续所造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近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水车结构 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 水车由来 据《重修皋兰县志》记载,是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续里居时,创翻车,倒挽河流,以灌田,致有巧思。船河农民皆仿效焉。"段续,字绍先,明嘉靖二年进士。博学多才,曾宦游南方数省,多有惠政。他在出任云南道御史期间,对当地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后来因为他在朝廷疏奏论事获罪,被贬为河南郾城县县丞,又迁为杞县知县。在此期间,由于他革除积弊卓有政声,又被擢升为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水车的仿制,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获得成功。 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开始架设在现今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以后又在现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以灌溉附近的六百年多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不过也有人认为,兰州水车既非从西南引进,也非始于明代。理由是五代时期(公元907至960年),大食(唐代以来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作为伊本·墨哈墨尔的《游记》中,载有“中国王城”(指今甘肃山丹古城,也有人认为是指张掖古城)用水车灌溉农田的情况。并由此推断,至迟在五代以前,兰州就已经有了水车,而且有可能是兰州人民的创造发明。这个推断究竟能否成立,还有待于史料的证明。 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二十多米,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明末以后,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兰、白银、泾川、平凉、银川及陕西得到了广泛使用,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水车特点 与南方的龙骨水车不同,兰州水车酷似巨大的古式车轮。轮幅半径,大的将近10米,小的也有5米。可提水达15-18米高处。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辐条,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轮子两侧筑有石坝,其主要用途,一是为了固定架设水车的支架,二是为了向水车下面聚引河水。水车上面横空架有木槽。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由木槽导入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 虽然它的提灌能力很小,但因昼夜旋转不停,从每年三四月间河水上涨时开始,到冬季水位下降时为止,一架水车,大的可浇六七百亩农田,小的也能浇地二三百亩,而且不需要其他能源,所以很受农民欢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期内,成为兰州黄河沿岸唯一的提灌工具。 水车的构造,完全以木作成,由车轴的中心向周围辐射出并行的一根根的辐条,辐条的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一个长筒似的水斗,在河中筑有V形的石坝,使河水向水车下聚涌,急流推动刮板,水车便转动,同时舀满河水的水斗,便陆续升上来,将水倒入水槽,然后引进农田。兰州市广武门外水车园的水车,便是段续完成的第一部,就以水车园命名该地,并沿袭至今。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兰州黄河水车形成了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由于兰州黄河水车当时的技术先进,成本低廉,是很好的水利灌溉工具,改变了黄河两岸靠天吃饭的局面,因此具有依附性特征。 第二,由于外藩的迁入和军队驻扎当地屯垦戍边,再加之黄河流域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因而具有广泛性特征。 第三,兰州黄河水车是由段续宦游西南诸省时,见当地用竹制筒车汲水灌溉,回兰州仿制而成,因而具有模拟性特征。 第四,段续在制作水车时因地制宜,改用榆木、槐木、柳木等,所以具有简朴性特征。 第五,自从水车创制以来,一直都屹立在黄河岸边,随着黄河水的流动和惯力,带动水车的转动,因此具有观赏性特征。 兰州水车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兰州及下游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兰州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传承意义 兰州黄河两岸,曾普遍使用水车,夏秋水涨时,水车日夜不停地转动,颇为壮观。因灌溉数量不同,水车的大小不等,大水车可灌溉六、七百亩,小的可灌溉二、三百亩。水车的转动,大致在每年三、四月水涨时开始,冬季水落时为止。 那个时候,上自青海贵德,经兰州,下至宁夏中卫都使用水车,据统计共有水车三百五、六十辆。现在水车已被提灌机械所代替,只保留了为数不多的水车,既点缀着黄河两岸的风光,又给我们留下了时代前进中的脚印,使人们追昔而抚今。 黄河大水车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水车的发明为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1952年,兰州黄河岸边仍有水车252辆。自电力灌溉技术普遍应用后,水车逐年减少,制作者后继乏人,面临濒危状况,对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进行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兰州水车园 地理位置 兰州水车园地处滨河中路东段黄河南岸带状公园,东临中山桥、黄河索道;西连"黄河母亲"、"绿色希望";南依西湖公园;北与九洲台,白塔山公园隔河相望,与黄河"白马浪"为邻,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园中之园。 景区简介 兰州水车是古老黄的提灌设施。她巧取黄河之水,灌溉农田,为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了各项生产的发展。兰州水车由明代兰州段家滩人段续所创。段续,明嘉靖二年进士,曾任云南道御史。云南多水且用简车灌田,段续回故里后借鉴云南简车致力于水车的创制。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第一轮水车在广武门外黄河北岸制作成功。历经四百余年,段续所创水车日臻完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雄浑粗犷,悠悠旋转,日复一日倒挽河水灌溉万亩良田。至一九五二年,二百五十二轮水车林立黄河两岸,流水欢歌不绝于耳,蔚为壮观,给金城增添了独特风韵。由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 为了弘扬黄河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展示黄河儿女的聪明才智,经市政府批准,重建兰州水车,再现水车雄姿。兰州水车工程建设得到国家旅游局、甘肃省旅游局、兰州市政府的重视和资持。 水车园占地14588平方米,由带状绿地、泥沙冲积岛、柳荫滩地三部分组成。规划设计主要建设项目为:直径16.5米仿古水车两轮,两层水榭式综合服务厅一座,并辅之以建筑小景。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五日动工兴建,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竣工,前后历经七年,水车园已陆续完成了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设施的建设,完成了对水车园周围环境的治理和改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