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之读书

 深山木槿 2013-10-26

这些天没有写字,一直在看书,越是看大家的作品,越感觉自己写的东西还不够厚重,不够开阔,不够大气,还得加把劲,把字沉下去,不能飘着。字也是有温度的,有质感的,更是有大有小的,不是形的大与小,而是意念上的。怎么才写出那个大来,还得慢慢地参透呢。

感觉现在安安静静读一本书也是要功力的,这个功便是静功,太多的事儿在纷扰和诱惑了,时间却还是24小时,而真正可利用的就只三五个小时。忙工作,忙生活,当然还忙着找乐子。找乐子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读书的时间就越来越少,能挤出时间阅读的时候,又在左右寻思了,书太多,纸上了,网上的,看哪一篇,哪一本呢?选择又成了问题。都想看,又做不到,于是大多是浏览,泛泛地,一目十行地,不是读,而是扫,以前学的囫囵吞枣这个词,用在现代人的阅读上倒是很形象。于是迎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快餐文本便应运而生。什么都一个快字,写得快,有人扬言一天写一万字是小菜一碟,可以想象,那写作的阵势一定如滔滔江水滚滚而下。于是读者读起来也快,也似滔滔江水一泄千里。只是读完之后,脑子里也是空空如也,怎么涌进来,就怎么泄出去,没一点存物。

于是又想看畅销作品,或者名著了,精挑细选后,就不能一目十行,只能细看,要带着几分恭敬之心。但这也好景不长,看了没几页,不是被其他事扰了,就是犯困了。所以一本书大多成了十页书,看头不看尾,或者首尾相顾,看个大概结局就行了。这样言谈之间就有话聊,不至于人家提起来不知所云。至于写得怎样,那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不比百米赛跑能分出个快慢来。

于是不少人读不进书了。能读书的人便成了稀罕之物。此读书非彼学业上的被动学习,而是自身本能的行为爱好,把看书当成一种享受来办的。因为当阅读并不单纯的时候,其快感多少会受点影响。比如编辑和评论家们,在阅读作品时,就不能像一般人那么忘乎所以,他还得记着挑刺儿呢。

近日读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那真是一个精细了得。人家的书评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着看的,琢磨着品的,就像欣赏艺术品似的细细地把玩,爱不释手。如此相得益彰,自然能出现杰出的作品。反之,只是在复制平庸的文字,甚至是垃圾。

这几天看《百家讲坛》,听曾仕强老师一句话很受用,他说,看一个事物的正确与否,自然是唯一衡量的标准。合乎自然的,就一定是对的。不合乎自然的,即便现在是对的,将来也一定是错的。

本对现在好多现象看不惯,比如想一夜暴富,想一夜成名,于是出现好多稀奇古怪的事情,炒作呀,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呀,为出名不择手段呀。听了曾老师的话,好像一下都明白了,不过是潮汐,都要退下去的。时间是唯一的评判官,他只会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明清写小说的人多如牛毛,唯有四本书能成为名著,以至如今还无法超越。究其原因,还是一个专注度。写书的人要专注,读书的人更要专注。专注其中,心无旁鹜,才能做得好事情,才能提炼和达到一个高度。

所以,还是得相信自然,相信自然会浪里淘沙,拨乱反正。不怀侥幸心理,一切顺其自然,路总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写字也是一天一天练就出功力的。读书是练功的一项重要内容,遇到堵磕的时候,读点好书,会让自己有拨云见日之感。这是一种功效,更是一份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