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古罗马地层

 朝暮书馆 2013-10-26
穿越古罗马地层|《艽野尘梦》|陈渠珍作品
2006年春天,作家马丽华出版最新小说《如意高地》,这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她关于西藏的第17本书。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23岁进藏、一头扎进去就待了小30年的作家提到了本书。马原话说:《艽野尘梦》“深深地震撼了我。我又用一二十年时间才把这段历史的事件、人物弄清楚。但是那种震撼还是长久的。”马丽华作品大都在上个世纪完成并持续影响了后来的藏地迷恋者。她的“走过西藏系列”最为著名。我一直觉得,每个人的故事里都其实都藏有有一排隐性书架做背景,无论你写什么都与这个隐性背景有关。在那一排排隐性书架上,有时没什么书,有时放了过多的书,有时只放着基本关键的书,马丽华就是最后一种吧。很多年前,读过马的《藏北游历》、《西行阿里》。还读过她写的一本书名字叫《灵魂像风》。从这后一本的书名想,影响一个人的书也是像风,所谓书架其实也就是灵魂的撑子。在马的灵魂背景里,《艽野尘梦》是一束重要的光源吧。
010|《问学记》|许倬云作品
许倬云被公众知道是因为他是王小波的老师,那种长辈的、朋友式的、贵人式的老师。再早读过他的《万古江河》。印象是那种西化的治学套路谨严无比,我这种人读起来终于不了了之。这本不同,大致就是将若干单篇回忆文字合在一起,细细说,慢慢聊。读时感觉,这样的文字未必比那种端起架子的回忆录乃至自传更不好。首篇标题是“我的母亲”。这似乎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可能在四年级时碰到”的一个题目,是啊。可真要写,未必写的好。许倬云的这类文字普白精准:“娘今年72岁了,幸而精神还好,家中大大小小的事仍旧非他老人家主持不可。我希望她有一些休息的时间,不要太忙。可是我也希望她还继续忙碌,有足够的精力忙碌。”末句那“不要太忙”与“继续忙碌”的矛盾温煦如风,是典型的孝子心态吧。P35写在美国读书一细节,话说当年到校注册,校方看许倬云行动不方便,于是安排他住在学生宿舍附近的一所神学院。那所神学院并不属于芝加哥大学,许倬云于是得以与各式各样的宗教人物一起住了5年。这5年被许倬云说成是念了5年神学院:“晚上大家一起洗澡,淋浴的时候大家都喜欢抬杠,聊到身体干了都还没结束。我们这一群人之中有犹太教的教士,有天主教的神父,有不同宗派的牧师,甚至有一两位和尚。我们在那个袒裎相见的时刻里面,什么宗教问题都谈。我本来是个基督徒,等到在神学院待了5年之后,我自己都不晓得是什么教徒了”……这个细节颇具喜感乐感画面感。我更由此歪想自己读书不求甚解。知道是都知道一点点的,可最终,确能确认下来的究竟是什么?
011|《你认得字吗》|张大春作品
发表在人民文学2009年第1期上,我猜是作者新书的一个章节。在这个片段里,作者说文解字,颇多高见。张大春的基本意思是,很多汉字我们自以为认识了解会用会写,其实不。这个判断让我们想起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定睛凝视家中诸如锅碗瓢盆之类的日用品时,你就会怀疑:它是这样形状花色款型模样?它真的被自己所拥有?凝视让人心中发虚:“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写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生命在成长以及老去的同时,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某一个阶段’或‘某些个阶段’;一如豆娘伸长了翅膀、蝉蜕了壳那样,认字这个活动也应该已经轮到儿孙辈的人去从事、去努力了。往往也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智开始萎缩,我们的语言趋于乏味,我们被口头禅包围攻占乃至于侵蚀、吞噬”……我愿意未经允许私下里扩大作者这段文字的所指范围,人生万事那件不像一个字那样需要我们复出巨大的努力或勤勉?
012|《西风不识字》|薛巍作品
薛巍的书话在信息与观念这两个向度上给人以极大满足。他既能含蓄地点明《屠猫记》与国内轰动一时“虐猫事件”间遥远的连缀,也会顺便告诉你法国民俗中“猫”在性、巫术、偷情、乃至新婚礼上的种种隐喻;他会告诉你女作家玛里琳-约翰逊因《先上讣告,后上天堂》一书而被中国小资熟知、追捧,也会顺便拆穿《经济学家》杂志虽极少为仍健在人世的名人预写讣闻,可如此念头他们并非没有。该刊一位编辑就曾坦白:“我一直想让政治版的编辑提前写写玛格丽特-撒切尔,可那个编辑就是不干”……对我这种可怜的单语种阅读者而言,薛巍的书话是一种有效的矫正和调剂——资讯确切是矫正,而信息丰润则使爱书人有可能像熟知拉丁语的英国记者哈利-芒特那样,穿越海样信息流中繁多华而不实的“古罗马地层”,亲手触摸掩蔽其中原汁原味的典籍与华章……从这个意义上说,薛巍此书放弃“贝小戎”这个马甲殊为遗憾……三五年间,“贝小戎”这个马甲已与“西风”联成一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