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
每个人生来都不会是完美的。因为我们有不完美的父母,我们会不完美;因为我们有不完美的家庭环境,我们会不完美;因为我们有不完美的老师,我们会不完美;因为我们有不完美的朋友,我们会不完美;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我们真的不可能完美。人因为不完美才可爱,期待着把什么事情都处理好的人都是极累的,周围的人也跟着一起辛苦。但是,我们又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去探索、不去改变、不去进步。
这是传说中的两小无猜,诺爸曾经给出了多个故事的结局。
有了孩子,让我们有了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然而这样的话只能是自我勉励,因为我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人愿意接受这样的育儿理念——育儿即育己。于是我会自嘲说,嘟爹,那是因为你还不成熟,你还没有成长到不用再进步的程度(兴许这也是我一直看上去很小的原因)。但我很享受这样的状态,永远长不大,永远都在成长和进步。

黑老大还不是要吃手。
有了孩子以后,我又将没有经历过的童年生活过了一遍。每次买回来玩具,都会被嘟妈质疑:“你不会是自己想玩吧?这个是你小时候没有玩过的吧?”哦累累哦啦啦,当然没有玩过,我小时候都是玩泥巴长大的。其实玩具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陪伴着孩子,没有什么可以比父母的陪伴更能帮助孩子成长。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和体制下。嘟仔在3岁上幼儿园之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由奶奶带着,我们每天只能尽量多抽时间陪他。在他上幼儿园之前的那个暑假,我们开始带他,想通过一个暑假的时间让他做好上幼儿园的准备。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了问题。具体在另外一篇博文有所叙述(嘟爸有话说——成长总在不经意间,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4ae27010199hl.html),这里就不再赘述。不过,更让我震惊的是,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我会不由自主对嘟嘟发脾气,尤其是当他所作所为不像预期时。嘟嘟三岁之前,我是不曾对他发过火的,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他的自我意识还不是那样的强烈,“脾气”还不够大。


水是上天赐予孩子的最好礼物,湖边是嘟嘟的最爱之一。
三岁左右以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首先,是嘟嘟“变”了,他开始有自己的主意,不再对我们的话言听计从。他会在饭桌上说,我不想吃了,因为不好吃;他会在碰到熟人时,突然转过身,嘴一瘪,不去喊人;他会在刷牙时,突然吃掉牙膏,然后说再给我多挤一点;他会在和小宝发生矛盾时,大声喊,你这个屁蛋;他会在起床的时间,赖在床上滚过来滚过去不起来;前两天,他甚至骑着自行车故意要去撞一个比他小的孩子……总之很多时候都变得不再顺当。

我永远都会被你的笑容感染。
其次是我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改变。工作上的自不必说,自己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处理,一直拖了三年多,再拖下去自己就不用混下去了。生活上,在嘟嘟刚刚上幼儿园以后,嘟奶奶身体出现异常,或者说我们开始注意到奶奶身体出现了异常。拿到检查结果那一天,在有那么一刻的痛哭后,我出奇地冷静下来。咨询医生、找关系、联系医院、安排妈妈住院、各种检查、手术、化疗……我就像一个机器,因为我对这一切太熟悉了。8年前,父亲已经让我全部经历了一遍,只是现在换成了母亲而已。然而术后尤其是化疗后母亲的状态是我始料不及的。父亲生病时,生活起居全部都是母亲照顾,而母亲生病后,就轮到我和妹妹照顾。我只知道化疗以后人是极度痛苦的,当母亲住在自己身边,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呕吐、痛苦地呻吟,才发现那种痛苦是如此的折磨人——既折磨着母亲,更折磨着她并不坚强的儿子。

扔石头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哈哈哈!
母亲生病后自己的情绪没有地方排解,或者说排解的不够。加之我对母亲不爱表达、不愿对我清楚描述自己的感受深感不满,我会不时将这样的情绪发泄到嘟嘟身上。最为恐怖的一次,是今年7月2日——父亲的忌日。我开车带着嘟奶奶和嘟嘟回老家祭拜。刚刚上车,外面就开始下起了暴雨,车子一上二环,我就开始对嘟奶奶坚持要回家心生不满——因为我开始担心各种安全问题。车子行驶到二桥引桥口上时,到处都是积水,过往的车辆都小心翼翼。行驶到一大半时,车子堵死了。因为二桥下桥至黄浦路的口子积水太深,无法通过。交警开始指挥车辆提前从其他口子下桥,很多车子开始调头,我的情绪开始波动。也只能调头,下二桥,走二七大桥。这个时候,我不小心把嘟嘟带的玩具打落在了地上,玩具的一个部件出现了松动,仍处在完美敏感期的嘟仔大哭起来。我为了“安抚”嘟嘟,在东湖路附近我错过了转弯的口子,这个时候嘟嘟还在吵,我终于忍不住大声对嘟嘟吼叫。嘟嘟吓坏了,哭声更加猛烈,开始尖叫。嘟嘟被吓到了,我自己也被吓到了,我怎么会是这样一个人???


你的眼神永远这样清澈。
然后,这两种状态的改变导致了我跟嘟嘟的互动发生了变化。我不是个擅长表达感情的人,兴许是原来,我们真的会将在生活中碰到的不如意和不痛快都转嫁到孩子身上,我也不例外。曾经,我认为自己一定是一个好父亲。在嘟嘟3岁之前,我极尽温柔之能事,陪他看“弱智”的动画片、陪他上金宝贝、跟他讲故事、陪他到山上找虫子、到南湖边扔石头、陪他旅游、在路上不厌其烦给他讲各种见闻……现在,我才发现,其实自己骨子里是个急躁的人,其实我也会用我的父母曾经对我的方式对待嘟嘟。

嘿嘿,爬山,想起来都要偷着乐。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我的火从何而来?真的只是对嘟嘟不满吗?嘟嘟出生前后,我跟嘟妈无数次的回忆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如何对待我们,分析家庭环境对我们成长的影响,分析我们性格中的弱点和父母对我们的方式之间的联系,真的是重又过了一回人生(我们还发现,幸好我大学期间觉醒比较早,不然自卑到死。)。这样的回顾和分析,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还让我们懂得应该如何去对待孩子(在这一点上,嘟妈做的比我好,因为她脾气比我好,遇事更冷静,尤其是在嘟嘟出现各种不配合的时候。)。原来,我的“火”,来自于童年的阴影,来自于目前工作的不顺心,我童年时的各种阴影常会爆发出来。自己小时候遭了殃,现在又让孩子遭殃!多么可怕的轮回。自己童年的经历就不一一列举了,好歹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爸爸,松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呢?


远方,一定是有梦想的人向往的。
其实,一切都没有所谓的改变,只是我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在成长,他自然是在变化的,我们容易忽略这样的变化。乖孩子、听话的孩子、不吵不闹的孩子,这是许多人眼中的好孩子。但是好孩子真的好吗?恐怕对这个问题向来是各执一词。在王人平的讲座上,他说,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怎么现在不听话了,仔细一问,这些父母都是在用对待婴儿的方式对待幼儿以及儿童。孩子都有着成长的内在需求,又何以指望他们一直乖乖的,不去烦扰大人?他们在成长,我们又怎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爸爸,我的鼻子里有什么呀?
在王人平的讲座上,最让我受用的一句话是: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这个社会是如此的浮躁,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如何在家安心和孩子相处?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其实,要想教育好孩子,真的必须先教育好自己,或者说先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