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热时宝宝妈妈如何苦心不乱

 凝影叠姿 2013-10-27
        发热时宝宝妈妈如何苦心不乱
   
     发热是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常是家长带孩子看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正常体温是多少?
   人体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产生热量,又不断从皮肤和呼吸道散热。在人的脑子里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体温,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正常人腋下温度在36-37℃左右(试表时间5分钟为准)。一般认为37.5℃以上为发热。体温在37.5-38℃称为低热,39℃以上为高热。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临床上更注重病因的诊断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家长要将孩子的发烧当作一种警讯,要正确记录发烧持续表现,而不能急于乱用退热剂,除非为了一些特殊性发热至惊厥,或孩子原有特殊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疾病。
     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常见:
   1)非感染因素:如药物过敏、中暑、脱水、严重烧伤、创伤等。小儿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后也可有短暂发热。
   2)感染因素所致各种疾病。是由于细菌、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如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呼吸道感染、胃肠炎、伤寒等沙门氏菌感染、败血症,等等。
     发热有什么表现,如何正确认识发热?
   发热既是疾病的一种症状,也是机体与疾病做斗争的确良结果。一些身体非常衰弱的孩子或早产儿即使有严重感染也可能不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所以,不能单纯以发热高低判断病情轻重。发热时除体温升高外还以有四肢发凉、脸色红、呼吸急促、脉搏心跳加快、烦燥不安、消化功能紊乱如腹泻、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少数婴幼儿还可以发生高热惊险。发热时心跳加快,血循环旺盛,白细胞增高,伉体产生增加,这些都有利于机体与疾病作斗争。所以在病因不明时不能急于用大量退热剂强使退热,这样既抑制了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又可能把热型搞乱,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另外,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发展过程,即使诊断明确,用药及时也可能要持续2-3天才能退热,有些病素感染或较严重的细菌感染要持续3-5天甚至1周以上。如果诊断明确,除发热外,孩子一般情况好,可按医嘱服用药物,一连去医院多次,孩子得不到休息,治疗混乱,反而影响疾病的恢复。
     家庭简单正确的退烧法:物理性降温: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2)脱掉过多的衣物,并宽松为宜。
   3)温水拭浴如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同时可观察排尿量,可作为临床的简单评估内容之一。
   6)使用退烧药: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何时用、怎样用,平时宜有正确观念,才不会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烧失控。
   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级等。医生会按小儿年龄、体重决定每次用药药量,用药间隔一般不少于4小时。急于退热,一次用药过大,或间隔时间太短重复用药可使体温下降帮快,发汗过多,导致虚脱,有生命危险。还有些孩子对但某些药物过敏,用药以后出皮疹、诱发哮喘等。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
   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过敏休克。退烧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温,家长不必一时性急,因小失大。
   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的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还有,退烧药也不可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退热剂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切不可滥用。
     附:低热——引起低热的原因有功能性的,也有器质性的,必须注意鉴别。  
   1)生理性低热小儿体温昼夜之间是有波动的,下午稍高,但波动一般不超过1℃,如小儿活动、哭闹、衣着过厚、室温过高等因素影响,使小儿分解代谢增加,产热过多而出现的一过性低热,称生理性的一过性低热,又称生理性低热。  
   2)体质性低热体质性低热属于功能性低热的一种。特别是晨间体温比晚上体温稍高,伴有多汗、乏力、纳差等表现,全身无任何体征,胸片、血沉等各项检查正常,低热时服用退热药物无效,但低热可自退。这种体质性低热一般不影响健康。  
   3)季节性低热多发生于夏令季节,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俗称小儿夏季热,体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多表现为长期低热、口渴多饮、多尿、无汗、乏力等。季节性低热属功能低热的一种,第二年同样时间可出现同样的低热表现。  
   4)感染性低热小儿患麻疹、白喉、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后或小儿感染性疾病痊愈之后出现的低热,多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小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有关。  
   5)慢性感染性低热这是由于病原体微生物刺激,引起小儿的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小儿低热原因。各种慢性感染中以肺结核引起的低热最常见,其次是扁桃体炎、中耳炎、泌尿系的炎症或慢性感染,各种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病毒感染、原虫感染反应等都可出现长期低热.
   6)非感染性低热小儿如果患了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等情况可出现长期低热。父母应予注意。如果小儿出现反复低热,脸色苍白、消瘦、乏力及关节、肌肉和胸部疼痛等现象,须积极诊治。   
     总之,宝宝发高烧,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宝宝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烧,体温多半可获得降低,翌日再带宝宝就医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