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更要注意防治腮腺炎

 凝影叠姿 2013-10-27
 
 
   人体有3对唾液腺,最大的是腮腺,还有舌下腺和颌下腺。
     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常见的原因是腮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此外,腮腺导管口堵塞或腮腺邻近组绢的炎症也会致病。症状主要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于上颌第二臼齿对面颊粘膜上可见)流出。
     病毒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丙类传染病),通常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较多发生于幼儿或少年。病人是传染源,飞沫传播为主,潜伏期2-3周。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半球形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疼痛触痛及张口、咀嚼时局部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约2周左右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食欲差,咀嚼障碍等症状。白细胞不增高或正常、减低,局部症状和化脓性相似,但没有局部化脓倾向。少数患儿的胰腺、脑膜、脑、心、肝、肾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膜炎(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蛋白及细胞数增高等)、睾丸炎(睾丸肿胀疼痛)或卵巢炎(下腹疼及压痛)、急性胰腺炎(上腹痛为主)等。90%患儿血清或尿淀粉酶测定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中和抗体特异性强,但不作常规应用;补体结合与血凝抑制试验显示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及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可确诊;酶联免疫吸咐法及间接荧光免疫检测IgM抗体,可作早期诊断;早期患儿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本病这自限性疾病,要注意呼吸道隔离和护理,居室要通风换气,休息补水,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维生素C、B、B12治疗,中医清热解毒、散结清肿。春季是腮腺炎流行的高发季节,接种流腮疫苗是预防腮腺炎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接种年龄为8个月至15岁的儿童。计划免疫规定12-18月龄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或麻腮疫苗。一般病毒性腮腺炎后会产生永久性的抗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