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o-nosources.svg
本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12年3月13日)
请协助添加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Antistub.svg
本条目需要扩充。(2012年3月13日)
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叶卡捷琳娜二世
Екатерина II
Rokotov ekaterina.jpg
叶卡捷琳娜大帝
全俄罗斯大女皇与独裁者
在位 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 (34岁131天)
加冕 1762年9月12日 (33岁)
前任 丈夫彼得三世
继任 儿子帕维尔·彼得罗维奇
俄罗斯皇后
在位 1761年12月25日-1762年7月9日

配偶 彼得三世
子嗣
帕维尔·彼得罗维奇 (父彼得三世
安娜·彼得罗夫娜 (父斯坦尼斯瓦夫二世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罗·艾力伊娃 (父格利哥里·奥洛夫)
阿列克谢·格里戈里耶维奇·波宾斯基 (父格利哥里·奥洛夫)
全名
索非亚·奥古斯塔·弗雷德里卡
皇室 罗曼诺夫王朝
父亲 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亲王基斯顿·奥古斯
母亲 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的约翰娜·伊丽莎白
出生 1729年5月2日
普鲁士斯特丁(位于今波兰
过世 1796年11月17日 (67岁)
俄罗斯帝国圣彼得堡
签章
宗教 路德教,后来转变为东正教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俄罗斯帝国女皇17621796年在位)。有些译法依照英语Catherine IICatherine the Great)而称呼她为凯萨琳二世凯萨琳大帝

生平[编辑]

抵达俄国不久的叶卡捷琳娜年轻的肖像,1745年路易斯·卡拉瓦克所画

1729年出生于普鲁士斯特丁,原名索非亚·奥古斯塔·弗雷德里卡,(Sophie Augusta Fredericka),是德国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爵的女儿。她同时是俄罗斯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特维尔大公的后裔[1]1744年被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乌尔里希(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在初到俄国之时,她努力学习俄语。后来逐渐取得一些军队的支持。由于彼得三世另有新欢,叶卡捷琳娜的皇后地位面临被废的威胁,于是在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伏尔泰狄德罗法国思想家交往密切。1767年夏天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员会会议,宣布女皇的训令,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虽然想改善农奴制度,但是因贵族的反对而没有成功。此外她还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贵族势力得到加强,农民和农奴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1773年1775年发生普加乔夫起义

1782年的肖像

对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宠臣和情人波将金去世后,她的以南进重建拜占廷帝国为目标的南进政策受挫。另外她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试图建立一个俄罗斯人与当地民族的缓冲区,鼓励当时日耳曼地区人民前往移民,形成伏尔加德意志人。而部分在当地受到压迫的蒙古族人,自1770年代开始向东迁移,1780年代来到当时中国,被称为土尔扈特人

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国家之一。叶卡捷琳娜被尊称为“大帝”,即俄罗斯帝国历史上两位大帝之一(另一位是彼得大帝)。

1796年逝世于普希金市

感情生活[编辑]

历史学家认为,除了彼得三世外,叶卡捷琳娜大帝在她的一生里有三位非常重要的男人,而这三位男人对叶卡捷琳娜最后夺得俄罗斯沙皇宝座有极大的贡献[2]

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亚托夫斯基(Stanislaus Poniatowski)[编辑]

波兰贵族,曾为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为彼得大公夫人)的情夫,他们曾生一女安娜公主(后夭折),在叶卡捷琳娜政变成功后,俄罗斯操纵波兰将波尼亚托夫斯基推举为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

格利哥里·奥洛夫[编辑]

叶卡捷琳娜的情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近卫军军官格利高里·奥洛夫。他帮助叶卡捷琳娜实现了政变企图。他也是叶卡捷琳娜的次子阿列克谢的生父。

格利哥里·波将金[编辑]

叶卡捷琳娜的另一个著名情人是格利高里·波将金,他因“波将金村”(指为了粉饰太平而人工制造的布景式繁华景象)的典故为世人所熟知。

儿子[编辑]

叶卡捷琳娜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帕维尔·彼得罗维奇出生于1754年,后来成为沙皇。有谣传说他是叶卡捷琳娜与朝臣格利哥里·奥洛夫的私生子,但传闻站不住脚,因为帕维尔·彼得罗维奇无论相貌性格简直是其父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的翻版,彼得三世也并非传闻那样不能生育,曾与一情人有私生子。因为帕维尔太像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十分讨厌他。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对帕维尔是私生子的说法并不介意,并说“如果他真是私生子,那也不是我们家族中的头一个”。

次子阿列克谢,生父为格利哥里·奥洛夫。

对皇家科学院的贡献[编辑]

女皇对科学院的支援不断,让俄国启蒙科学的种子很早就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