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建特色学校 推进素质教育

 宇宙巫师图书馆 2013-10-28

我们芳桥小学创建于1904年,坐落在“阳羡第一人物”周处故里,著名科学家周培源的家乡。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教风学风优良,科技教育特色鲜明。现有28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65位教职工。

学校原在阳山荡口,有破旧的校舍数十间,是一所条件差、起点低,没有优厚师资来源的普通农村小学。多年来,在上级教育局、地方党政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紧紧抓住“义务教育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达标——省实验小学创建”三次发展机遇,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使办学条件校容校貌发生根本变化,学校占地面积从6.1亩增加到45亩,校舍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300 M2增加到115,000 M2。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相映成辉,20多个专用教室设施优良、配备齐全,可供全校学生同时开展活动,为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条件。与此同时,我们本着“人人都能进步,人人都会发展,师生学校共发展,科研兴校创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的教改之路,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以目标管理求发展,抓特色建设上品位,精心实施“合格学校——先进学校——特色学校”三步创建目标,使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连续13年被评为市先进学校,并先后获宜兴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宜兴市教科研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青少年科技实验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被省教育厅、省科协命名为“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高”先进实验学校,江苏省少科院建设与发展先进实验学校,在探索农村学校因校因地制宜个性化办学道路上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下面,就“目标管理、特色建设”两方面作一汇报:

一、目标管理求发展。

目标是人们行动的先导,是学校发展的蓝图。一个因地因校优化的办学目标,无疑对校长及全体师生都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几年来,我们以创建“科技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三园式的特色学校为目标,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有效实施目标管理,使学校面貌得到显著改变,办学层次得到相应提高。

1、外抓机遇,实现三步发展。

我校是一所异地重建,分步搬迁的学校,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校园建设不能一步到位。87年我校刚搬迁,学校资金不足1万,仅有教学楼一幢,无操场围墙更无设施,91年洪水18所村校被淹,处处是危房。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紧抓住实施义务教育这一契机,我们跑遍村村校校,反复宣传义务教育重要,把实施规划送到一个个党政领导手中,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政府分忧解难,校董会先后捐资近百万的义举,深深感动党政各界,学校二期工程及时启动,  操场围墙食堂宿舍、幼教大楼、南教学大楼相继完成,93年以较高标准通过义务教育达标验收;教育现代化的春风吹来,我们继续提出“调整布局、扩建中心”的合理化建议,印发2000 多份告家长书,再次宣传发动,又一次赢得发展机遇,一个既尽力而行,又适度超前的“跨世纪校园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投资300多万元,建造了科技楼、育才楼、连廊校门,征地20多亩,建好了标准的运动场,校舍建筑面积一下增加5000 M2,99年我校以较高标准通过了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验收;创建省实验小学,进一步提高办学品位质量,回报社会人民是我们多年的夙愿,更是我们实现美好蓝图的又一良机,教育局领导多次来校规划,地方党政更注重教热情,创建规划再次列入地方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又经人代会通过,2002年又投入200多万,为学校建造了体育馆、天文台、连廊走道,铺设了道路景点,维修改造校舍。几年来依靠“政府拨款,社会捐资,学校自筹”三结合的方法,共投入近千万,先后完成了十大校园建设工程,使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为创建特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喜看今日之校园,无处不美,相映成辉,不仅有美丽的外观,更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宜人的绿化环境,专门的运动场地。特别是看到学校与城市学校差距缩小,我们虽苦犹甜感慨万分,深深体会到,一所学校要发展,千方百计抓住机遇是关键,特别对基础较差的农村学校要发展,教育现代化达标确实是多年难逢的机遇,如不咬定目标、迎难而上,错失良机,将永久遗憾,寻求发展将面临更大困难。

2、内涵发展,实施三个创建规划。

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不断激发了我们的责任感、紧迫感,我们深深地懂得,高楼大厦并不代表学校的品位质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硬件突破的同时,我们坚持走内涵发展的教改之路,按照“整体优化、创建特色”的总体思路,先后制订“合格学校——先进学校——特色学校”相应的阶段发展规划,抓内促外,软硬兼施,每个创建阶段都提出具体的重点奋斗目标和相应实施措施。起始阶段(90-95年),我们提出了“打好基础,抓好常规,争创合格学校”的办学目标。这个阶段,重点抓校园环境建设,抓学校“三风”建立,使学校自我形象得到社会的认可,为学校发展奠基。在完成第一个目标后,学校进入发展阶段(96-2000年)我们又提出了“环境美、校风好、质量高、有特色”的办学目标。从抓校园管理转为抓教学管理、抓队伍、抓德育、抓科研,每年抓一个重点建设,千方百计努力实现目标激励师生,挤入了市先进学校的行列。2000年开始,学校进入个性化发展阶段(2000-2005年),我们全面提升办学理念,提出“整体优化,发展特色,争创省实验小学”的更高目标,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在此阶段,着力抓管理改革,抓整体优化,抓特色创建。首先抓办学思想的端正,我们提出“人人都会进步,人人都能发展,以人为本共发展,整体优化创特色”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明确提出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未来发展这一育人目的,求得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即学校不光是发展学生学园,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开发教师潜能,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只有教师、学生共同进步,学校才能不断发展、持续发展;在教师管理上,我们面对农村学校骨干名师暂时少缺现实,除坚持“责任制、考核制、聘任制”三制改革,提倡“优劳优酬,实绩论人”外,努力求同存异,相信他们也像学生一样人人都能进步,响亮提出“高水平的队伍能创一流,低起点的队伍也要争创一流”;在育人观念上,我们坚持“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只要踏进校门,无论天智如何,行为习惯如何,不论来自何种阶层家庭,不管原来孩子素质基础如何,都要用全面发展这一素质教育观点看待他们,优秀是成功,某一方面特长也是成功,使好的更好,差的也有进步。几年来,我们大胆改革评价体制,坚持“自主发展、自我教育”,放开评价奖励机制,全面开展“进步生、特色生、标兵生”“新三好”的创建活动,也就是旨在创造出使每个学生都能以愉悦的心态,在比进步求成功的素质教育氛围中成长的良好环境;在教学核心上,我们始终把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育科研三个层面作为素质教育的三个有机部分着力抓。教学管理上,我们以质量为生命,坚持“教管学一体”的目标管理,即学校管有目标、教师教有目标、学生学有目标,以过程管理为基础,加以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成为教育目标质量达标的可靠保证;在教学改革上,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改革课堂评估,广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在各级各科积极开展“学导做合一”的素质化的课堂改革实践;在教育科研上,我们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策略,坚持“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普及与提高、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这一素质教育的重点先后立项国家省市级6个课题研究,积极开展“问题式”“参与式”“案例式”的校本培训研究,初步形成了“学习理论——论坛交流——教学实践——反思提高”的有效做法,促进了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改的深化;在管理上,我们以“理念治校”为指导,着力“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三全”管理的优化,着力师生自我管理、参与管理、接受管理意识的培养,在无痕的管理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同时在科技教育“环境化、德育化、课程化、社区化、课题化”上进一步发展特色,2002年,学校创建为省实验小学,促进了办学层次提高,基本实现了办学目标。

二、特色创建上品位。

目标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特色是学校品位之灵魂。以创建特色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是我校实现个性化办学的又一重大举措。几年来,我们在提高办学整体水平的基础上,针对镇情校情,充分发挥科学家周培源这—地方科技教育资源优势,着力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研究,精心实施科技教育办学特色,着力抓好特色文化的营造、特色课程的开发、特色课题的研究,在探索科技教育环境化、课程化、活动化、社区化、课题化、网络化“六化”模式上迈开了新的一步。

一抓特色文化的营造。校园文化品位直接影响到造就人的品位,富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外在表现。为积极营造科技教育特色环境,学校建造了多功能的科艺楼,开辟了科技活动室、周培源事迹陈列室,创刊了《芳草地》校刊,建立了科技画廊雕塑、星球校标模型、少儿天文台,让学生站在校园,看到世界,感受未来,处处成为实践创新的沃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天文观测系统“三网合一”,更是学生学习科学新的天地;镌刻悠久历史的“宜兴三石”、“周处碑亭”与充满遐想的“花蕾”、凌空待发的“火箭”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每个景点花坛,乃至每一棵树木都有专人负责,都有植物知识的介绍,月季园、红枫园、银杏园、菊花园处处是学生活动的场所;学校每年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每年举行“周培源奖学金”颁奖仪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家庭科普活动,将有形的活动与无形的精神文化有机结合,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从小置身于科技人文氛围的熏陶之中,不断萌发着“爱科学学科学”的萌芽……

二抓特色课程的开发。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富有特色的课程是实施特色建设的蓝图,有针对性地开设并形成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率先在全市开发“科技活动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一是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原则,我们认真学习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不断明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关系,反复论证开发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把培养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作为课程开发的总目标,尊重学生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根据兴趣特长选择学习。坚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四条基本原则:即思想观念开放有科学性;内容广泛有开放性;方法灵活有实验性;全面发展有综合性。二是确立课程开发的内容与形式,在内容上我们从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学生未来多样化发展的要求出发,根据学校条件和农村实际,分别从科普知识、人与自然、环境与生活、化工与植物、农作物栽培、地质与气象、宇宙探秘、信息技术方面开发撰编,最近我们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又开发编写了生活数学、快乐英语、地膜育秧、环保卫士、科普作文、天文观测、家乡蚕业、宜兴特产、少儿民乐等十多种校本课程,提供学生学习选用。在形式上我们按“基本学习活动——实践探索活动——求异创新活动”三个基本环节编写。三是抓好组织管理。将校本课程纳入新课程改革实验目标和学校“十五”特色发展规划,确定分管领导,成立研究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加强队伍建设,抓内促外,充分发挥教师专长,全校设总辅导员2人,每班设兼职辅导教师1人,又与省市、社区科技部门联系,聘请兼职教师,定期组织校本培训、经验交流,并将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每周二下午统一开设,确保其健康发展。四是抓好课程管理,同样抓好备课、上课、评课三个环节,备课做到一备教案二备实践操作三备学生实践活动;上课按三个基本环节进行,并做到长课与短课,科技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实践活动相结合,打破课堂学校壁垒,该课内完成决不拖课,该课外完成必须走出课堂,决不敷衍了事;评课求实,经常开展活动方案设计,定期组织公开研究,不断促进全体教师对这门特色课程的再认识、再完善、再发展。与此同时,编写了《学科科技教育实施纲要》,将科学教育目标渗透于各科教学目标之中。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无疑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进一步优化了学科课程,落实了综合课程,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优化整合,更好促进个性化人才的培养,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

三抓特色课题的研究。教育科研是创建特色的动力。在省市教研部门、学会科协的指导下,围绕“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特色主课题深化研究。从“九五”开始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市级研究课题6个。国家级“九五”重点课题“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高”圆满结题评为省先进实验学校,课题论文获得全国一等奖,国家级研究成果二等奖,多篇论文、方案设计在全省教师参考用书上推广,“科学教育——做中学策略研究”课题列入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施”获省教科所课题成果二等奖。与此同时我们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用大课题研究带动小课题研究,学校以“周培源少年科学院”为中心,设立“环保、生物、气象、信息技术、地质、艺术”等九个分院,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中,选择最有兴趣的三十多个可操作的校级综合实践课题,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家乡土壤的调查》、《沼厕合一,综合利用》、《阳山上的“螃蟹”》等小课题研究以及“多功能拐杖”、“抽烟净化消防风器”、“节水龙头”、“垃圾处理系统”等发明创造分别获省创新大赛一、二等奖。特色教育的实践促进了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使学校的素质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学生无论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还是在潜能开发、心理品质的培养等方面,整体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全校学生普遍爱科学、爱学习、讲文明、有礼貌;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大批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较大发展,参加各类能力测试、比赛活动的面越来越广,身心素质越来越健康,“好学生、好少年、好孩子”“进步生、特色生”比例不断上升,已达全校总数80%,得到了社会的好评,上级的赞誉。一批批课题研究,让我们农村学校教师也踏上了学习、实验、科研三结合的“高速公路”,对师生学校当今和未来的发展无疑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近几年中,《以人为本共发展,整体优化创特色》、《开展科技教育,创建办学特色》、《科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等60多篇科技教育论文,200多项科技竞赛成果在全国省市获奖发表,学校连续多年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周培源中队”评为江苏省“英雄中队”,《现代中小学教育》、《无锡教育》、《科学大众》以及宜兴电视台、无锡教育电视台都多次都报道了我校科技特色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特色科研促进特色建设,特色建设推进了学校整体改革,提升了办学品位,在此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选择正确的办学思想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根本因素,校长的办学实践是检验办学思想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农村普通学校要生存发展,就要走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办学之路。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要发展学校的特色,无论在校长自身的管理理念上,还是在特色队伍的建设上,特色课程的开发上,特色文化的培育上,仍有不少距离,我们决心不断改进,再创业绩,真正把我校办成农村素质教育得示范学校,让科学家之乡这颗璀璨明珠更显夺目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