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血四物汤 补气四君子汤 +补血先补气+补气药人参与黄芪功效不同+夏日炎炎是否气虚,补气第一要药黄芪

 厚德载物908 2013-10-28

补血四物汤 补气四君子汤 +补血先补气+补气药人参与黄芪功效不同+夏日炎炎是否气虚,补气第一要药黄芪  

2011-07-17 03:47:37|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补血四物汤 补气四君子汤 

心海

补血四物汤 补气四君子汤铭记
女生要喝四物汤
  它不但能帮助人体活血化瘀、排除血块,还可以减轻月经期间的疼痛感,改善贫血状况,让手脚不易冰冷。四物汤还是美容圣品,因为它有助于气血顺畅,所以常喝四物汤能让你脸色红润、肌肤更光滑,看起来年轻好几岁!
除了四物汤之外,很多善于保养的女生也会喝八珍汤。其实,八珍汤就是四物加四君子(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熬成的,也是补血益气、月经过后的调养良方。

四物汤要这样喝
补血最快的方式,就是从月经彻底结束那一天起每天喝四物汤,连喝3天。医师建议,女性最好养成从年轻时就开始服用四物汤的习惯,每次在经期干净后,就连续服用六天份的四物汤;不但可以减少经痛、经血不出、腹胀等症候群,到老年时生理机能及皮肤也较不易老化,通体顺畅自然能远离癌症入侵
因此,生理期后才是最佳使用时机;且除非某些疾病,否则行经期间并不适合进补,以及服用任何药物。 另外,平日也可将四物汤与鸡、猪肚或鳗鱼一起炖煮,是一道对发育中少女及妇女极为有益的美味食补,适合全家人一起食用。
基本煮法
材料: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15克。
做法:在所有药材里先加入适量的酒,再加水煎煮即可。煮的时候用中等大小的饭碗装4碗水,煮到最后只剩一碗水的量就OK了。
  用法:早晚空腹饮用,任何温度都可以,但是药材煮过之后最好不要放置隔夜再煮。
  功效:补血调血,不仅能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状况,还能使发质变得润泽。
不过,基本煮法煮出来的四物汤也许有不少女生喝不惯,因为完全是中药汤的感觉嘛!别沮丧,四物汤的煮法其实很灵活,想让它更好喝些,只要加料进去就行啦!
甜蜜煮法
煮四物汤时,把上好的红枣、枸杞大把地放下去,汤水绝对会变得甜蜜起来。当然,你也可以稍加些白糖或冰糖进去,不过为了保持身材,还是少放点糖为妙!
肉汤煮法
将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洗净后装入过滤纱袋中,与去皮土鸡腿一只一起放入锅中,加水覆盖,先以大火烧至水滚,后改小火慢炖,煮至鸡肉熟透后起锅。
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加排骨或鱼肉,这样炖出来的四物汤味道很好,又不会有很重的中药味。
◎加去皮鸡肉会比加排骨清淡。
    ◎煮到鸡肉熟透后,再加点素鸡或者豆腐皮下去,味道也很赞啊!
◎可以多买些鸡爪一起炖,这样汤里会有很多胶质,对皮肤很好哦!

要消肿加丹参 黑豆
有些女生有子宫肌瘤的问题,肌瘤问题是因为气血污堵,传统中药需要调整配方,要去掉熟地较滋补的药材,加入丹参、黑豆有活血化污、凉血消肿、促进血液循环的药材,用量要适个人情形加减,在月经后喝3到5天。
如气虚加党参 茯苓
气虚型的人易疲倦无力、懒言懒动、大便较软或易腹泻。如果想用四物汤调理经期跟补血,熟地太滋补要去除,加党参及茯苓。党参可补脾益肺、促成红血球生成;茯苓可健脾、补气,男生由医师建议服用天数,女生在月经来后服用3到5天。
如内热体质熟地改生地
如果是四肢末梢易发冷、但是又容易长痘痘、夜晚流汗、口干舌躁、睡眠不稳等外冷内热型,在使用四物汤调养、补血时,可以将熟地改成生地,比较不会那么滋补,女生一样是在月经结束后,服用3到5天。
一般体质整体调养
不管男女要用四物汤调养,可以同时补气、滋阴、补阳、补血,在传统四物汤的药方中,再加入白扁豆、党参、茯苓、玉竹、黄精等一起调养,若是女生服用也是在月经结束后开始服用3到5天,也可改善经痛。
如月经不顺加益母草
月经不顺的人,则不要用传统四物汤,只要留下当归,再加上益母草、红糖冲泡成茶饮饮用,可温经散寒、促进经血排出,月经将到的前3到5天开始服用,直到月经来后无不适即可
感冒怀孕要小心
由于四物汤药性较温热,对于感冒症状可能加剧,因此碰到感冒要先暂停服用四物汤,而孕妇则要找医师问诊过后,再建议配方。
医师说男生也可以喝
其实四物汤男性也可以喝,四物汤主要是补气血,并不会对荷尔蒙分泌造成影响,如果男性有脸色苍白、容易疲倦、气血不足、贫血等问题,一样可以利用四物汤来进补,但还是需要看过中医师视体质调配药物。
(1)胶艾汤
在四物汤基础上加入: 阿胶10克   炙甘草6 克 艾叶 10克
用以养血止血,调经安胎。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等。
(2)桃红四物汤
在四物汤基础上加入: 桃仁12 克 红花9 克
用以养血活血。主治妇女经期超前,有血块,经色紫且稠粘,腹痛等。
四君子汤适合全家饮用,尤其是男性同胞(5岁以下就不建议服用了)
1、男人饮用—女人重补血,男人则重补气。男同胞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外奔波劳碌,工作压力大,很容易气虚,导致精力不足、体力不佳、工作效率也会打折扣。所以男人最适合饮用此汤,能抗疲劳,精力充沛。
2、女人饮用—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此汤能使脾气足而气血生化有源,气血足了,则面色红润、体力充沛,对女人易得的低血压、贫血也有很好的功效。
3、老人饮用—老年人身体的各个零部件都不灵光了,五脏都易虚。老人经常饮用能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力,安享晚年。
4、小孩子饮用—小孩子体质差的也可以酌情服用,但量要减。太小的如5岁以下就不建议服用了。
四君子汤”由人参(后人将其换成了党参,更适合日常饮用)、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四味药组成。虽只有简单的四味药,君臣佐使的搭配却令人叫绝。不愧是补气第一方(补血第一方是四物汤)。
人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为君;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和人参,以增强人参的益气健脾之功,为臣;佐茯苓渗湿健脾,苓术合用,促进健脾除湿和运化之力的增强;使甘草,甘温,能调诸药,让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效果。因四味药材均属于平、温药材,不燥热,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用“四君子”来命名。
功用:益气健脾、补益脾胃之气。也是补气基础方。
适用于:脾胃气虚之症。面色白,不爱动也不爱说话,说话声小,气短,疲劳乏力,没精神,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虚弱。以及体质虚弱、低血压、贫血、慢性胃炎等。

四君子汤的做法
和肉类一起煲汤的做法
准备材料:党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
把四样药材略微洗一洗,放入药袋里
羊肉氽烫后用清水洗净,放入砂锅里,添加足量的清水和葱、姜、黄酒以及小药包。煲5小时左右至羊肉软烂,最后起锅前加入盐和胡椒粉
单独煎服的方法:药方: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各9-10g、生姜3片、大枣2粒
做法:全部材料略洗一下,倒入砂锅里,先加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30分钟。
用量:一天2-3次
八珍汤(四物加四君子)
材料:当归1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伏苓15克、炙甘草10克、乌骨鸡一只、猪大骨500克、生姜、米酒、盐适量。
做法:猪大骨烫过洗净,和八珍汤药材置于锅内,加水10碗,烧开后以小火熬约40分钟后,过滤取汤汁备用。乌骨鸡去内脏洗净,入瓦锅,倒入上述汤汁,加生姜、米酒和盐,再加适量的水(以淹鸡为度)。瓦锅加盖后放入电饭锅蒸熟即可。
功效:适合脸黄、疲劳、气血两虚者,可补气补血,使脸色红润,冬天手脚冰冷的人喝这个也很好。
十全大补汤(四物加四君子加黄耆及肉桂)
材料:党参15克、炒白术25克、茯苓15克、炙甘草2.5克、当归15克、炒熟地25克钱、川芎10克、杭白芍25克、黄耆15克、枸杞子25克、肉桂0.5克、红枣20个、土鸡或乌骨鸡一只。
做法:上述药材筛选洗净后,装入过滤纱袋后备用。放入锅中,加水覆盖;以大火水滚,转小火或入闷烧锅中一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即四物汤补血作用,加上四君汤补气作用。补气血及诸虚不足、皮肤枯燥、手脚冰冷,或增强体力
补血先补气
补血四物汤 补气四君子汤 +补血先补气+补气药人参与黄芪功效不同+夏日炎炎是否气虚,补气第一要药黄芪 - 舍得 - 舍得 

唐容川《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运血者,即是气。"

血要靠气的推动才能正常运行。

中医治疗血虚从不会单开补血药,不会只让病人吃阿胶、红枣、桂圆,也绝不相信单纯补铁如吃硫酸亚铁就能解决血虚。

单纯的补血药物和食物能使你不贫血,使你的血细胞达标、结构正常,但不能改变你的血虚状况,尽管指标正常,可就是没精神,没力气,因为你功能不行,类似有米无炊或米多火小,饭是熟不了的。

所以,即便不贫血,只要血虚,缺乏火力,仍在须补血之列。而且,补血一定要在补血药如阿胶、生地、桂圆之外加上黄芪、党参之类的补气药,这个方子才能动起来,才能使血细胞背负氧气的能力增加。中医讲究"气为血之帅",就是说血需要有气的统率、推动才能运行周身,才能发挥作用。

中医有个著名的补血方剂名为"当归补血汤",其中只有两味药,一味是当归(这是妇科"圣药",补肝血作用极佳),一味就是补气的黄芪。有意思的是,虽然号称补血汤,但补气药黄芪的剂量却要5倍于补血药当归,这充分说明通过补气才能最终生血。

有一种病叫红细胞增多症--你一听会觉得:红细胞多了有什么不好?就不愁会发生贫血了呀?却不知,生这种病,红细胞过多,血液黏稠度会增加,血流变得缓慢,全身血管都扩张充血,非但没给人提供必需的氧气,人体微循环还会因血细胞过多变得更差,更容易出现血栓,所以要把人体多出的血放掉作为治疗。其中的道理也简单:人体的火力只能煮熟那么多米,米多了,火不够,做出的饭就要夹生了。

夏天可以喝点生脉饮

夏天时人应该适当喝点生脉饮,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出汗的体弱者。生脉饮里除了有党参之外,还有五味子和麦冬,五味子是收敛的,防止汗出得太多而伤元气;麦冬是补阴的,帮助把失去的阴液补回来。这是夏天体质虚弱的人可以照吃不误的一个补剂。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二脏(指肝肾)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皆暗流而疏泄矣。"

肝肾两个脏腑如果有火,叫相火,而心火是君火。如果心被事物所触动,情绪受到干扰,相火会随着心动而妄动。相火妄动了精微物质就要悄悄流失、耗散了。

很多人都知道,上火不能一概而论,要分虚和实。

实火,也就是身体壮实人的上火。一般是阴还处于正常水平,但阳超过了,是绝对地多了,人就火大了,用牛黄解毒丸、黄连清胃丸之类的去火药清热绝对没问题,这些药能把冒尖的那一部分阳给消下去。

而虚人的上火,是阴低于正常水平,把并不壮实的阳显了出来,是相对地多了,不是真的火大,而是阴虚。对这种虚火,一般需要吃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把虚下去的阴补上来,好与正常的阳对应,使阴阳找补平衡。中医讲"七情化火","七情"就是七种异常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任何一种情绪没得到宣泄都会积蓄,化为火,这种火是典型的虚火,会暗耗掉身体的元阴、肾阴,乃至危及生命。

张景岳《类经附翼》:"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饮一溲二,以致源泉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阳不足,水亏于下之消证也。"

阳气虚弱到不能蒸化水液的程度,水的精微就不能遍布周身了。水只降不升,就会喝得少而尿得多,就像源泉不能滋润,土地就要干枯,属于阳气不足导致的消渴症。

中医里说的上火和自然界的火有共同点,都是燃烧,都要烧掉水分,所以上火时人会因为缺水而口干。有一种口渴的人属于阴虚有火的体质,喝水是想自救,但因为体内有火有热,喝进去的水很快就被蒸出去了,所以总喝水总觉得渴。

还有一种口渴,嘴唇也会经常干,特点是渴但又不想喝水,或者喝水之后感觉水就汪在肚子里,停在那儿,上不解渴,又排不下去,同时还会有大便费劲。这种情况既不是上火,也不是阴虚,而是气虚。往往是由于元气太弱,不能使营养物质输送上去导致的,如果用中医辨证的话,大多属于"阳不化气"。因为阳气虚,水虽然喝进去了但不能布散,蒸化,很快就全尿出去了,严重的会"饮一溲二",就是喝一杯尿两杯,出的比进的多,"有降无升",因此会不断地口渴。

这时候就不能去火,而要吃补药了,把人体火力增强了,才能使水为身体所用,比如补中益气丸之类的就比较合适,吃了之后,口渴和大便不通的问题会同时解决,这种口渴和便秘的根本是因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吃补药能帮助把清气升上去,使浊气降下去。

明·张三锡《医学六要》:"睡则遗尿,责之肾虚。所以婴儿脬气未固,老人下元不足,多有此证。在婴儿挟热者居多,在老人挟寒者居多。"

睡觉的时候遗尿是肾虚引起的,婴儿容易遗尿是因为他们肾气还没发育充足,年岁大了遗尿是因为肾气已经虚了。婴儿的遗尿属于热性的多,老年人遗尿寒性的居多。

判断一个人是否开始衰老,可以看他起夜的次数。次数越多,且每次都有很多尿,就说明人肾虚咯!呵呵!


 

唐容川《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运血者,即是气。"

血要靠气的推动才能正常运行。

中医治疗血虚从不会单开补血药,不会只让病人吃阿胶、红枣、桂圆,也绝不相信单纯补铁如吃硫酸亚铁就能解决血虚。

单纯的补血药物和食物能使你不贫血,使你的血细胞达标、结构正常,但不能改变你的血虚状况,尽管指标正常,可就是没精神,没力气,因为你功能不行,类似有米无炊或米多火小,饭是熟不了的。

所以,即便不贫血,只要血虚,缺乏火力,仍在须补血之列。而且,补血一定要在补血药如阿胶、生地、桂圆之外加上黄芪、党参之类的补气药,这个方子才能动起来,才能使血细胞背负氧气的能力增加。中医讲究"气为血之帅",就是说血需要有气的统率、推动才能运行周身,才能发挥作用。

中医有个著名的补血方剂名为"当归补血汤",其中只有两味药,一味是当归(这是妇科"圣药",补肝血作用极佳),一味就是补气的黄芪。有意思的是,虽然号称补血汤,但补气药黄芪的剂量却要5倍于补血药当归,这充分说明通过补气才能最终生血。

有一种病叫红细胞增多症--你一听会觉得:红细胞多了有什么不好?就不愁会发生贫血了呀?却不知,生这种病,红细胞过多,血液黏稠度会增加,血流变得缓慢,全身血管都扩张充血,非但没给人提供必需的氧气,人体微循环还会因血细胞过多变得更差,更容易出现血栓,所以要把人体多出的血放掉作为治疗。其中的道理也简单:人体的火力只能煮熟那么多米,米多了,火不够,做出的饭就要夹生了。

夏天可以喝点生脉饮

夏天时人应该适当喝点生脉饮,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出汗的体弱者。生脉饮里除了有党参之外,还有五味子和麦冬,五味子是收敛的,防止汗出得太多而伤元气;麦冬是补阴的,帮助把失去的阴液补回来。这是夏天体质虚弱的人可以照吃不误的一个补剂。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二脏(指肝肾)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皆暗流而疏泄矣。"

肝肾两个脏腑如果有火,叫相火,而心火是君火。如果心被事物所触动,情绪受到干扰,相火会随着心动而妄动。相火妄动了精微物质就要悄悄流失、耗散了。

很多人都知道,上火不能一概而论,要分虚和实。

实火,也就是身体壮实人的上火。一般是阴还处于正常水平,但阳超过了,是绝对地多了,人就火大了,用牛黄解毒丸、黄连清胃丸之类的去火药清热绝对没问题,这些药能把冒尖的那一部分阳给消下去。

而虚人的上火,是阴低于正常水平,把并不壮实的阳显了出来,是相对地多了,不是真的火大,而是阴虚。对这种虚火,一般需要吃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把虚下去的阴补上来,好与正常的阳对应,使阴阳找补平衡。中医讲"七情化火","七情"就是七种异常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任何一种情绪没得到宣泄都会积蓄,化为火,这种火是典型的虚火,会暗耗掉身体的元阴、肾阴,乃至危及生命。

张景岳《类经附翼》:"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饮一溲二,以致源泉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阳不足,水亏于下之消证也。"

阳气虚弱到不能蒸化水液的程度,水的精微就不能遍布周身了。水只降不升,就会喝得少而尿得多,就像源泉不能滋润,土地就要干枯,属于阳气不足导致的消渴症。

中医里说的上火和自然界的火有共同点,都是燃烧,都要烧掉水分,所以上火时人会因为缺水而口干。有一种口渴的人属于阴虚有火的体质,喝水是想自救,但因为体内有火有热,喝进去的水很快就被蒸出去了,所以总喝水总觉得渴。

还有一种口渴,嘴唇也会经常干,特点是渴但又不想喝水,或者喝水之后感觉水就汪在肚子里,停在那儿,上不解渴,又排不下去,同时还会有大便费劲。这种情况既不是上火,也不是阴虚,而是气虚。往往是由于元气太弱,不能使营养物质输送上去导致的,如果用中医


 

唐容川《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运血者,即是气。"

血要靠气的推动才能正常运行。

中医治疗血虚从不会单开补血药,不会只让病人吃阿胶、红枣、桂圆,也绝不相信单纯补铁如吃硫酸亚铁就能解决血虚。

单纯的补血药物和食物能使你不贫血,使你的血细胞达标、结构正常,但不能改变你的血虚状况,尽管指标正常,可就是没精神,没力气,因为你功能不行,类似有米无炊或米多火小,饭是熟不了的。

所以,即便不贫血,只要血虚,缺乏火力,仍在须补血之列。而且,补血一定要在补血药如阿胶、生地、桂圆之外加上黄芪、党参之类的补气药,这个方子才能动起来,才能使血细胞背负氧气的能力增加。中医讲究"气为血之帅",就是说血需要有气的统率、推动才能运行周身,才能发挥作用。

中医有个著名的补血方剂名为"当归补血汤",其中只有两味药,一味是当归(这是妇科"圣药",补肝血作用极佳),一味就是补气的黄芪。有意思的是,虽然号称补血汤,但补气药黄芪的剂量却要5倍于补血药当归,这充分说明通过补气才能最终生血。

有一种病叫红细胞增多症--你一听会觉得:红细胞多了有什么不好?就不愁会发生贫血了呀?却不知,生这种病,红细胞过多,血液黏稠度会增加,血流变得缓慢,全身血管都扩张充血,非但没给人提供必需的氧气,人体微循环还会因血细胞过多变得更差,更容易出现血栓,所以要把人体多出的血放掉作为治疗。其中的道理也简单:人体的火力只能煮熟那么多米,米多了,火不够,做出的饭就要夹生了。

夏天可以喝点生脉饮

夏天时人应该适当喝点生脉饮,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出汗的体弱者。生脉饮里除了有党参之外,还有五味子和麦冬,五味子是收敛的,防止汗出得太多而伤元气;麦冬是补阴的,帮助把失去的阴液补回来。这是夏天体质虚弱的人可以照吃不误的一个补剂。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二脏(指肝肾)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皆暗流而疏泄矣。"

肝肾两个脏腑如果有火,叫相火,而心火是君火。如果心被事物所触动,情绪受到干扰,相火会随着心动而妄动。相火妄动了精微物质就要悄悄流失、耗散了。

很多人都知道,上火不能一概而论,要分虚和实。

实火,也就是身体壮实人的上火。一般是阴还处于正常水平,但阳超过了,是绝对地多了,人就火大了,用牛黄解毒丸、黄连清胃丸之类的去火药清热绝对没问题,这些药能把冒尖的那一部分阳给消下去。

而虚人的上火,是阴低于正常水平,把并不壮实的阳显了出来,是相对地多了,不是真的火大,而是阴虚。对这种虚火,一般需要吃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把虚下去的阴补上来,好与正常的阳对应,使阴阳找补平衡。中医讲"七情化火","七情"就是七种异常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任何一种情绪没得到宣泄都会积蓄,化为火,这种火是典型的虚火,会暗耗掉身体的元阴、肾阴,乃至危及生命。

张景岳《类经附翼》:"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饮一溲二,以致源泉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阳不足,水亏于下之消证也。"

阳气虚弱到不能蒸化水液的程度,水的精微就不能遍布周身了。水只降不升,就会喝得少而尿得多,就像源泉不能滋润,土地就要干枯,属于阳气不足导致的消渴症。

中医里说的上火和自然界的火有共同点,都是燃烧,都要烧掉水分,所以上火时人会因为缺水而口干。有一种口渴的人属于阴虚有火的体质,喝水是想自救,但因为体内有火有热,喝进去的水很快就被蒸出去了,所以总喝水总觉得渴。

还有一种口渴,嘴唇也会经常干,特点是渴但又不想喝水,或者喝水之后感觉水就汪在肚子里,停在那儿,上不解渴,又排不下去,同时还会有大便费劲。这种情况既不是上火,也不是阴虚,而是气虚。往往是由于元气太弱,不能使营养物质输送上去导致的,如果用中医辨证的话,大多属于"阳不化气"。因为阳气虚,水虽然喝进去了但不能布散,蒸化,很快就全尿出去了,严重的会"饮一溲二",就是喝一杯尿两杯,出的比进的多,"有降无升",因此会不断地口渴。

这时候就不能去火,而要吃补药了,把人体火力增强了,才能使水为身体所用,比如补中益气丸之类的就比较合适,吃了之后,口渴和大便不通的问题会同时解决,这种口渴和便秘的根本是因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吃补药能帮助把清气升上去,使浊气降下去。

明·张三锡《医学六要》:"睡则遗尿,责之肾虚。所以婴儿脬气未固,老人下元不足,多有此证。在婴儿挟热者居多,在老人挟寒者居多。"

睡觉的时候遗尿是肾虚引起的,婴儿容易遗尿是因为他们肾气还没发育充足,年岁大了遗尿是因为肾气已经虚了。婴儿的遗尿属于热性的多,老年人遗尿寒性的居多。

判断一个人是否开始衰老,可以看他起夜的次数。次数越多,且每次都有很多尿,就说明人肾虚咯!呵呵!


 

辨证的话,大多属于"阳不化气"。因为阳气虚,水虽然喝进去了但不能布散,蒸化,很快就全尿出去了,严重的会"饮一溲二",就是喝一杯尿两杯,出的比进的多,"有降无升",因此会不断地口渴。

这时候就不能去火,而要吃补药了,把人体火力增强了,才能使水为身体所用,比如补中益气丸之类的就比较合适,吃了之后,口渴和大便不通的问题会同时解决,这种口渴和便秘的根本是因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吃补药能帮助把清气升上去,使浊气降下去。

明·张三锡《医学六要》:"睡则遗尿,责之肾虚。所以婴儿脬气未固,老人下元不足,多有此证。在婴儿挟热者居多,在老人挟寒者居多。"

睡觉的时候遗尿是肾虚引起的,婴儿容易遗尿是因为他们肾气还没发育充足,年岁大了遗尿是因为肾气已经虚了。婴儿的遗尿属于热性的多,老年人遗尿寒性的居多。

判断一个人是否开始衰老,可以看他起夜的次数。次数越多,且每次都有很多尿,就说明人肾虚咯!呵呵!

补气药人参与黄芪功效不同

心海

人参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但是由于补气功效各有侧重,补气药人参与黄芪功效不同,所以要区别使用呢。如果不区别使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如果用之不当,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造成药物之浪费。
    人参与黄芪皆味甘性微温,均能补脾益肺,都可用治肺脾气虚弱证。并且二者均能益气而补血、摄血、生津止渴,都可用治气血不足,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以及气津两伤的短气口渴,消渴等证。补气药人参与黄芪功效不同之处在于: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黄芪味甘,性温,两者虽然都能补气之作用,但前者更强。此外,人参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之作用,这是黄芪所不具备的。补气的力量强,善于大补元气,用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者。并能安神益智,用治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本品为补虚扶正的要药,治疗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黄芪的补气作用,远不及人参,然而,黄芪其补偏于走表,其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却为人参所无.补气之力不及人参,而升阳的作用好,为补气升阳的要药,用于中气下陷。并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常用治表虚自汗,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痈疮虚证等证。此外,黄芪对气虚血滞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能补气以行滞。

夏日炎炎是否气虚,补气第一要药黄芪

心海


人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在临床上,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症。气虚之人常感到倦怠无力语言低微、懒言少动,动则气短或气喘、呼吸少气、面色发白,头面四肢浮肿、饮食不香、肠鸣、消化不良、多汗自汗,动辄易患感冒等。

                   禅一,药师法门,夏日炎炎是否气虚,补气第一要药黄芪

    进食中药是补气的最好方法,防止夏季常见病不可错过补气良药黄芪。黄芪是中医极为常用的补气中药,是民间常用的补气食品。不少医书都称黄芪补一身之气。《本草求真》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根据医家习惯,黄芪常与党参或太子参或人参同服,则补气之力愈佳,气虚体质食之更宜。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诗中的著名诗句,诗中的“王孙”并非指人,而是一味古老的中药的别名,这就是黄芪。

  黄芪的由来和简介

  黄芪亦名戴糁、戴椹、百本、箭芪、百药绵、二人抬等。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而献身。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应用。

禅一,药师法门,夏日炎炎是否气虚,补气第一要药黄芪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它来源于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禅一,药师法门,夏日炎炎是否气虚,补气第一要药黄芪

  黄芪的药用与食用功效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阴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胡适先生中年以后,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所以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古人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黄芪不仅是医疗中的常用中药,而且也是经济实惠的滋补品和调味品,可用于煲肉、泡酒、做菜、调味、去腥。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补益上品。其营养丰富,既补身体,又别有风味,为产妇、老弱、病后体虚者的上好补品。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

      在我国民间,从古至今,人们利用黄芪作为补品补药和驱瘟治病例子颇多。比如,取黄芪30g,当归9g,大枣l0枚,煎服,每日1剂,治贫血,谓之黄芪当归大枣汤,具有补气养血之功。取北芪30g,乌骨鸡半只。先将乌骨鸡去毛和内脏,切半只,切块,放砂锅中与黄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作3-'4次服食,适宜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气短、头晕、月经不调等病症。

美容补血粥
原料:当归10g,川芎3g,黄芪5g,红花5g,鸡汤1000mL,粳米100g。制法:将前3味用米汤洗后,切成薄片,与红花共人布袋,加入鸡汤和清水,煎出药汁,去布袋后,人粳米,用旺火烧开,文火熬煮成粥。用法每1剂,分次食用。功效:有补血、理气、祛斑功效。主治:适用于血虚所致的面色苍白者,并可消除皮肤黑斑与黑眼圈。注意孕妇及月经量多者不宜用。

禅一,药师法门,夏日炎炎是否气虚,补气第一要药黄芪

  服用黄芪注意事项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黄芪是一味很好的强壮补益药,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所以凡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等症者,不宜服用黄芪;如患有肺结核病的人,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等症状者,不宜单独服用黄芪;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服用黄芪。此外,有研究表明黄芪可使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故孕妇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夏季常见以黄芪为主药的方药5例

当归补血汤

  方药:黄芪50克,当归10克。

  用法: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能:补气生血。主治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归脾汤

  方药:黄芪、龙眼肉、茯神、炒枣仁各9克,白术、人参各6克,木香、炙甘草、远志、当归各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

  功能:可治多种出血性疾病,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

补中益气汤

  方药:柴胡、黄芪、陈皮、当归、灸麻黄各6克,党参、白术、阿胶、紫草各10克,大枣10枚,仙鹤草20克,甘草8克。

  用法:水煎,饭前或者空腹温服。

  功能:升阳补中,益气合阴。可治疗过敏性鼻炎、消除疲劳、补益脾胃等。

玉屏风散

  方药:黄芪300克,防风、白术各100克。

  用法:研成细面,日服2次,每次15克,吞服。

  功能:固表止汗,用于体虚自汗,容易伤风等症。

补阳还五汤

  方药:生黄芪60克,当归尾、赤芍各6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补气活血,祛淤通络。用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或截瘫、下肢痿废、便干尿频及尿失禁者。本方可用于中风后遗症、脑血栓形成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1补气药

人参补元气救虚脱;党参偏 补中;黄芪偏治  表虚;白术苦燥偏补脾阳;山药性平专补脾阴;黄精似熟地而不腻;生甘草清热解毒;炙甘草补中润肺。

2补阳药

附子入气分,温全身之寒,壮阳迅速,急救回阳;肉桂入血分,性暖,暖子宫而止痛;仙灵脾(又名淫羊藿)偏治阳痿而性燥;肉苁蓉治精亏便秘而性润;巴戟天性和缓,用于筋骨腰膝酸痛;仙茅性温燥而壮阳,不宜久服;补骨脂温下焦局部之阳,专治五更泻;菟丝子为平补益精之品;狗脊用治脊背痛;杜仲温补治腰痛而固胎;续断行血脉,为骨折损伤之要药;鹿茸为峻补肾阳,大补精血之品。

3补血药

当归补血偏辛温,宜血虚有寒者;白芍养血偏寒凉,宜血虚有热者;阿胶治虚劳咳嗽并能止血;紫河车大补气血,益精填髓而安胎;何首乌补肝肾,养血敛精,温而不躁,补而不腻;鸡血藤行血力量胜于补血;龙眼肉补心脾而安心神;牛膝引诸药下行,生用破血,制用补血。

4补阴阳

石斛滋养力强,用于阴伤之重症;玉竹甘平柔润,有养阴润燥;生津益胃之功;山萸肉收敛固脱止汗泄;枸杞子滋补肝肾而明目;旱莲草凉血止血又补肾阴;女贞子补肾水,次于熟地;桑寄生养血润筋,且可安胎下乳;龟板养阴补血止崩漏;甲软坚破淤疗经闭;西洋参为清火养阴之要药。

 用药需谨慎,请尊医嘱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