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winjo 2013-10-28

    摘  要:本文结合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的调研情况,围绕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法、实践技能和部门型仿真模拟实训等六个方面出发,探讨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从1999年起向珠三角一带输送了大量的国际贸易人才,他们主要从事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货代业务员、外贸文秘和外贸单证员等工作。笔者带领的项目组成员着重对2005年以后毕业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及其就业单位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企业相当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笔者根据调查的情况,围绕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就改进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关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情况

    1.企业对外贸相关岗位人才的要求。
    (1)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最注重的是员工的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技能以及外语水平。在所调查的企业中,有53%的企业认为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四或六级的英语证书外,更看重学生实际的应用水平及与客户有效沟通的能力。
    (2)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会参考学生在校考取的技能证书。企业方面表示,应届毕业生求职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工作经验不足、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吃苦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2.毕业生对于自身的要求。
    (1)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目前从事的职业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货代业务员和报关报检员等,他们认为在初次求职时,英语四、六级证书及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求职时的重要筹码,对成功求职有很大的帮助;并认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商务谈判、社交礼仪、电子商务、基础会计和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等课程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学生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英文信函书写及翻译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外贸单证操作能力、跟单能力和业务软件操作能力等实用能力;并认为在校期间参加学生社团的经历对自身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学生对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如强化英语口语方面的训练,增加各课程的实践环节,把软件实操环节需要与实际业务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引导。

    二、提高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1.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教育不是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而是以专业为依据,按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为起点,逆向设计课程、安排教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从上述调查情况看到,企业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学生在顶岗实习及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也体会到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学校应采用“逆向设计法”,针对外贸相关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构筑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包括会计学和电子商务等的职业通用能力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商务谈判、报关实务和进出口业务操作等的职业专项能力模块;包括社交礼仪和国际货运代理等的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的职业综合素养模块。
    2.加强职业专项能力模块课程的建设,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国际贸易专项能力模块课程的建设应体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首先,开放性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主体双元化,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授课,相互交流,产学研联合提升课程建设内涵;其次,职业性体现在课程设置定位以外贸业务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最后,实践性体现在课程中的实例、模拟训练内容,主要来自于外贸企业的实际业务,内容真实可信,操作性强。同时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努力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采取“做中学” “边学边练”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展示任务” “分析任务”和“练习任务”,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进出口业务”虚拟情境和任务项目中接受实际的操作训练。教师将所要学习的国际贸易实务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工作任务中,学生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通过这些具有真实业务背景的工作任务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教师不能采取传统的授课方法,直接讲解相关知识,而是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理解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责任与主动性,并较多地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从而为学生提供与人交流协作的机会,最终,通过“做中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种考核方式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应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办法,变单一的理论考试为多元化综合考核,多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学习评价(形式有习题、讨论、技能竞赛、大作业、专业调查报告等),而且包括操作技能训练评价(校内实训表现、校外顶岗实习的工作表现、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情况),还要兼顾职业素养评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意识和开拓精神等)。同时,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飞速发展,行业操作更加规范细化,持证上岗日益普及,学校应推行“课”  “证”融合的考核形式,把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来,将这些证书的培训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实行课证融通。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培训时间,又可以节约学生的资金,使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较顺利考取各类资格证书,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鼓励学生考取各种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以实现宽口径就业。
    4.通过技能大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业务动手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时,可将教学实践和专业技能比赛相结合。比如,在商务谈判的教学实践中,可在课程结束前,举行一次商务谈判比赛,可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也可以学院或系为单位举行,这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举办商务谈判比赛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重视教学实践,防止教学实践流于形式。又如,在进出口业务操作课程的教学中,可举办外贸技能大赛,大赛的主要内容可包括单证制作、信用证审核、外贸函电的处理、业务谈判以及外贸风险的防范等。比赛所用的资料最好以外贸公司和银行的实际信用证为基础进行整合,学生以虚拟公司和虚拟银行的身份参与比赛。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互相切磋,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业务能力以及其他职业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建立部门型外贸仿真实训室。
    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模拟实训主要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进行软件操作。虽然本软件可以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等五个相关角色,通过软件完整地完成一笔交易,但此软件的操作多为案例式,重视单证的制作和流转过程,而忽视了国际贸易往来中最重要的商品交易和人际交往。外贸商品被抽象化,只有象征性的几张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描述,未能展现实际国际贸易中商品的重要作用。只有对外贸商品的各项参数和生产工艺流程有足够的了解,外贸业务员才能有实力和信心去对外销售该类商品。因此,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须尽快建立能让学生真正参与的外贸仿真实训室。
    部门型外贸仿真实训室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仿真”,这种实训室是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布局,每个部门都采用窗口的形式进行没计,学生在这样的实训室中进行实训才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真正地了解如何开展外贸业务、如何完成进出口业务。在实训室中需要设计多家进口商和出口商,把学生分到不同的公司进行实训。由于进出口商是以公司的形式存在的,这就需要对进出口商的设计体现出公司的特点,因此在设计进出口商时可以采用写字间的方式来布局,同时再配置相关的办公器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既可进行面对面的谈判,也可通过电脑、传真等方式进行磋商。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外贸本领,同时也可以从最基本的办公室事务做起,这些工作能力是任何岗位都需要的技能。在实训室中,还应为出口商建立产品展示厅,可以是真实的产品或模型,让学生通过产品展厅,了解商品知识,学会商品的推广。对于进出口业务中所涉及的一些公共部门,如货代或船公司、保险公司、检验检疫局、银行、外汇管理局、海关、税务局等部门都可以采用窗口的方式进行布局。学生在部门型仿真模拟实训中可以最大程度地模拟外贸业务工作,最大可能地实现仿真,使学生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就可以真实体验到外贸业务的流程和精髓。
    6.设法使学生广泛参加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可以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平台。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参加社团活动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是多方面的,按比例高低依次为:人际关系能力27.02%,社会适应能力21.39%,社会实践能力18.35%,自我学习能力为17.05%,组织管理能力13.73%。通过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走入人群,融入集体,理解团队合作的精神,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融入企业文化打好基础;可以学会与人共享、与人沟通、表达自己,承认别人也被别人所承认,从而找到自信,充实自己的生活;可以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在克服种种困难中,正确理解社会生活的艰难,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根据现有学生素质和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新时期职业院校全体教学工作者的责任所在。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根据本院该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上述对策,特别是要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教学实践与专业技能比赛相结合并加快部门型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以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本文是2010年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项目《综合职业能力视野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是J100703]
    (作者单位: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