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学品做海蜇丝 长沙捣毁迄今最大海蜇丝造假案

 wang9966 2013-10-28

  化工级氯化钙+明矾+苯甲酸钠,就可以变成你吃到嘴里的海蜇丝!这样的“化学海蜇丝”,在高桥简陋的民居里制作出来后,竟流入了“杨大姐酸萝卜”等多家小吃店。昨日,长沙市食安办向外通报了迄今最大的一起海蜇丝造假案,涉案4人已被刑拘,正在接受进一步调查。

  记者获悉,以往类似“假海蜇丝”、“假猪耳朵”案件往往仅限于行政处罚,此案件的成功办理开启了全省乃至全国之先河,特别适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背景下,对今后查办类似的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利于高压强势地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干燥剂被用于做假海蜇丝

  海蜇是一种海生腔肠动物,营养丰富,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味。在长沙,却有不法商贩昧着良心拿化学品生产海蜇丝,再卖给消费者。

  涉案的江某是高桥大市场强明香料干货商行负责人。除了卖干货,他和妻子还在高桥商贸城10栋的民房里做起了“工厂主”,生产起了“化学海蜇丝”。在前期暗访中,调查人员用摄像机记录下了造假的过程:用热水将颗粒状的海藻酸钠调制成粘稠状的溶液,加入配料,找个塑料桶,在桶底钻几个孔,让海藻酸钠溶液从孔里流出去,最终就成了海蜇丝。调查人员还看到,不到100平方米的房子里,摆放着几个大水桶,里面装满了化学原料。用来制作假海蜇丝的主料是海藻酸钠,配料是工业级氯化钙、明矾、苯甲酸钠。调查人员跟踪造假者的送货车发现,“化学海蜇丝”流入高桥安徽涡阳干货店等店铺。

  记者查询获悉,工业氯化钙目前主要用作干燥剂和马路防尘。而明矾中的铝会沉积在脑、心、肝、肾、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中,容易引起大脑损伤,引发痴呆。

  售假者开着豪车运货

  经过连续调查,一个以长沙高桥市场为主要基地加工销售“化学海蜇丝”的制销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调查组分成两组,一组对前期收缴上来的产品进行了抽检。抽检结果显示,“化学海蜇丝”里铝超标达347%。另一组则对“化学海蜇丝”的流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化学海蜇丝”,竟流入了步行街一家名叫“酸甜苦辣小吃”的商铺。在这家商铺里,摆着大量浸泡着酸菜的玻璃瓶,其中就有海蜇丝。而这家店子的李姓老板还告诉调查人员,在长沙有36家分店的“杨大姐酸萝卜”的小吃连锁店也是他的。

  目前,长沙市场上真正的海蜇丝批发价在10元/斤至40元/斤不等,而这些假海蜇丝的批发价仅为每斤1.2元。巨大的利润,让一些人忘记了良心。在调查人员的影像记录中,这位李姓老板开着豪华的凯迪拉克越野车运货。

  1年非法制售8万余斤

  5月3日,市食安办、雨花区食安办联合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兵分两路,一路捣毁了“化学海蜇丝”的制作窝点,一路对出售“化学海蜇丝”的商铺展开收网行动。

  经过公安部门的调查确定,江某,安徽人,从2012年2月开始,开始制作并销售“化学海蜇丝”,共8万余斤,非法获利16万余元。

  除了长沙,“化学海蜇丝”还销往株洲、湘潭等地,高桥市场流通的“化学海蜇丝”,大部分都是由江某的地下工厂制作,并与包括兴旺、涡阳干货商行在内的数十家商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销售网络。

  此次执法,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人,查扣化工级氯化钙、明矾、苯甲酸钠等非食品原料及滥用的食品添加剂200余斤、“化学海蜇丝”及半成品600余斤,制假工具7套,成功捣毁了这个犯罪团伙。目前,犯罪嫌疑人江某等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据了解,下阶段市食安办还将协调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深入展开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利剑行动”,多方联动,彻底查办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