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施的密码

 青梅煮茶 2013-10-28

■文/周国荣  摄影/葛雷

这是一个存在在我们记忆里的传奇美人。

她美得太飘渺了,“沉鱼”。她在河边浣纱,鱼儿见了倒影,忘记了游水,会渐渐地沉到河底;她的结局太迷离,有人说她在苏州陷落时已经泛舟太湖和范蠡神仙眷侣,甚至有人说她东渡日本……

今天看来,她的有些谜分量真大:她家乡浙江诸暨(乃至浙江省)已评定她为“爱国女英雄”,那我们吴人就必把她当成“祸水”、“女间谍”——她是这样的坏人吗? 

但她到底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次让我们解密西施。还原那个临家小妹一样的我们可爱可怜的女子,和她的传奇。

【一】  西施的身份证:西施不是“西施”?

如果春秋战国有户口本,早就看穿越国“美人计”的吴国国家总理兼国家安全局局长伍子胥一定会亲自去侦察“史上最早美女间谍”西施的底细了。

查无此人。

越国从来就没有这么一个叫“西施”的人!

怎么回事?她姓西吗?还是姓施?若都不是,那么真姓名是什么呢?她本来是个什么样的人?伍子胥糊涂了。

这几乎就是一个谍战电影的经典开场。

让密码专家攻克一下吧:

她姓西?不对,因为中国春秋时代压根就没有“西”这个姓!姓施?也不对,春秋时代也没有“施”这个姓。难道“西施”两字是名?可惜也不是,因为这完全不符合当时女子姓名的严格制度;而且她原本没名,隔了七八百年到晋代的传说里,不知是不是人们特别同情,才给她起了个名叫“夷光”。

上古时代男女姓名其实很有规矩的:

汉刘邦以前,“姓”是永世不变的,女子称呼中要特别突出她的姓;

只有贵族身份才会有姓、氏与名字,卑贱者不会有姓或氏,甚至连正规名也不会有(只能是阿狗阿猫的禽兽名或身体残疾等代名);

有身份地位女子的称呼一定把自己的名放在姓前,——有点像英语——比如迷乱商纣王的妲己,姓已叫妲,《孟姜女》的孟姜,人家姓姜名孟,孟就是排行阿大,其实就是姜家的阿大姑娘。

那“西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伍子胥有点明白了。

她本是越国诸暨苎萝山下卖柴薪的一名贫贱女孩,因为美丽而被勾践王找去,作为“马屁礼物”贡献给了吴王夫差。

她居住的地方是苎萝山下叫浣纱溪的小河西面一个叫“施村”的村子。为什么叫“施”村呢——这个“施”并非姓氏的“施”,而是当时专为周天子和各国诸侯及大贵族造用的彩旂(古代指有铃铛的旗子)叫“施”。要知道“旂帜”这物品在那时代用量十二分地大:王室、军队、官衙、贵族、祭司……故而设有专门工场制作。按奴隶制度这活都是专业手工奴隶来干,大量集中居住(身份技术承袭)。所以小姑娘“西施”把父兄做旂帜削下的废料,当柴薪挑到集市去卖,岂不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因此,“西施”,不是真正人名,其实是个代称,就是“(溪)西施(村)的女子”——不是还有个“东施效颦”的东施(村)吗?这旂帜工场真的很大呀!

至于民间传说“夷光”一名,通俗说法是,她母亲有天在溪水中漂纱,忽见水面漂来一颗五彩明珠,正欲去捞,谁知彩珠一下跳进妇人嘴里,从此怀上身孕。等生产这女孩时,屋顶飞来一只金鸡,天空祥云五彩缤纷,孩子父母就起了“夷光”的名。

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什么神仙皇帝,五彩的珠子。《管子》里有解释:“夷,木工小工具”。“夷光”者,就是木工手中亮晶晶的小手锛也——她父亲不就是个制旂帜的工匠奴隶么?把手边喜爱的漂亮小工具作新生女儿之名,不是顺理成章的事么?

到底是个邻家穷人的女儿,小时就懂事,知道干活补贴家用,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也许原本她会过上穷苦但也许稍微平静的生活,但那场愚蠢的战争,把她的一生变的动荡起伏,诡谲丛生。

【二】  结局:和情人逃亡?东渡日本?

导游经常指着石湖或者太湖的一个地方说,西施和越王勾践的大臣范蠡就是从这个石碑这里逃走的——呶,看还有绳索勒石的痕迹呢。

有可能吗?

这就要回答,吴国灭亡时西施在哪里?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伍子胥是看不到了,早在多年前,他的眼睛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胥门上。

还好有著名的春秋史学者童书业先生的考证:吴王夫差在收服越王勾践后不久,为北上中原争霸,带重兵进驻江北岸“邗城”(今扬州江都),并进而升之为都城。“西施女”自然随侍夫差身边。当越军最终攻陷邗城时(已先攻占了姑苏),夫差带少数亲信,逃窜三天三夜,回到浒关附近阳山脚下,不幸最终被越兵所捕。夫差出于最后自尊,“自缢而死”。“西施女”亦同时被活捉,勾践王妃唯恐此女之美姿诱惑其夫,于是下令把她装在革袋中沉毙太湖水底。

说“西施女”在吴亡后跟随范蠡,隐居江湖,过上伉俪情笃的幸福生活,这全然不是历史真实,都是汉代以后诸朝代文人们的浪漫编撰。为什么?也许有人问,怎么就看不得人家好?证据不是白说——战国初年诸子百家的墨家,创立人大学者墨翟在名著《墨子》中道:“吴起之裂(车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国灭亡时墨翟已六岁,本人又是非常务实的学者,所以他所记述的“西施女”之死看来是无可置疑的了。 

不过且慢,我们的墨子刚发完言,立刻有人面红耳赤了:不对,不对!

原来是日本的朋友在不满:西施最后逃到了日本,还繁衍了后裔呢!

怎么?笔者曾在1994年为一位日本老者(西施迷)写本西施电视连续剧。稿成后,笔者与老者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矛盾,即笔者认定“西施女”是名贫贱阶层的女奴——作为败亡的越王勾践向胜利者吴王夫差贡献的一件礼品。而日本老者绝不退让,坚持她出身越国大贵族,是越王勾践的堂妹!他还强调,西施当时并没有被处死,而是逃生到日本,在日本还繁衍了后裔!他自己就有个很熟的朋友,就是西施后代!于是笔者所撰的电视连续剧本《吴越第一女(西施)》就此压于案头,迄今已十五载矣……

为何日本老者爱她敬她竟到了那般强烈地步?除“高攀情结”外,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西施女”人性之善之美!有小史志引述一已佚古籍材料,说“西施女”曾力劝夫差不要多征战……她又通过越国来吴地人转达劝勾践王不要再冤冤相报了……试想曾亲身经受战争酷虐遭遇,加之一次次目睹大小战争带给吴越两国贫贱劳苦大众的血泪灾害——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心愿必是十分强烈的!

千百年来直迄民国之初,苏州地面上一直存有吴王夫差庙,并祀男女两座塑像,其女塑像即是“西施女”——人们呼她为娘娘,尊她爱她之意明显得很。可惜的是,这已深蕴吴越历史文化讯息的古迹,至今湮灭殆尽已近百年……现在《苏州广播电视报》诚恳寄语吾苏州广大地城乡读者,或许您或您家人手头存有这方面线索,请提供大家共享,我们相信真善美化身的“西施女”之英灵,必会深深地谢您更深深地佑您的!

(小萍摘自苏州广播电视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