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式工具之美

 苏迷 2013-10-29

秋风起,蟹儿肥。理论上蟹八件就该上了。

但除了吃蟹的蟹八件,剥坚果外壳的钳子,用于辅助“吃”的工具真的很少,为什么?有一个原因,苏州的饮食本身就做得精细,连鱼骨头在烹饪时都有不少是剔除的,所以甚少有工具用得上。除了螃蟹。别说苏州,就连老外用的那种非常好使的一头夹核桃,一头夹榛子的钳子,现在也多半要去二手货跳蚤市场上淘。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现成脱壳的,谁还自己动手。

 

蟹八件

国人两千七八百年的吃蟹历史,比苏州古城建城的时间还长。对古人而言,品蟹连带饮酒、赏菊、吟诗是一件极其风雅的事情。明代有了一整套精巧的食蟹工具,以小巧玲珑的工具食蟹,妙趣横生。

据说最初也是为了效率,有了锤、刀、钳三件工具辅助,后来逐渐发展为四件、六件、八件、十件、十二件,鼎盛时期能有六十四件。但最经典的还是八件。

食蟹工具一般用铜制作,比如现在的刀具店里较为考究的用黄铜手工制作;其实白银的用起来最好。也有“金蟹八件”,说是晚清苏州富商嫁女时,嫁妆里的行头。搞得后来到了民国年间,蟹八件作苏州女的嫁妆风靡一时。

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用于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螃蟹一上桌,先放在小方桌上,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雪白鲜嫩的蟹肉被逐一取出。当小汤匙舀进酱醋,蟹壳捧起来时,香气四溢。只要有心想,用那八件可以把大闸蟹吃得干干净净。

但问题来了,谁有心想呢?工具换也来不及换,要抠要敲,拆一只蟹至少得半个小时吧?螃蟹早凉了,谁还有心思继续吃?那是拿着工具捣着玩儿呢吧。

所以现代人吃蟹,直接上钳子,真正的蟹八件买来,观赏多过于使用蟹八件的制作也手工变成机器批量。

讲究的人去餐厅里吃螃蟹,要讲斯文的。到后来就交由服务员处理,于是上蟹时,各人的盘子不同的颜色。服务员用什么拆呢?剪刀和擀面杖。咔咔咔咔一剪,擀面杖往蟹脚上一滚,肉全碾出来了。之后蟹肉放回蟹壳,根据盘子的颜色,再回到众人面前。

 

剥鸡头米指套

一群人散开来排排坐,每个人面前就是一大盆鸡头米的软肉裹子,大家的大拇指都套上一只金属指套,一粒粒地剥开,露出一粒粒米白色的果实。

附近也有那种卖针头线脑的小摊,出售这种金属指套。其实就是一小张金属片,卷成指头的形状,套着舒服、合适就行。材质有好几种,比如铜的,不锈钢的。摊主是一位小姑娘,说不锈钢的最贵也最好,8块。

一旁一个剥鸡头米的嗤之以鼻。“当然黄铜的最好,她说的不锈钢就是不锈铁。我这个黄铜的,10年前就卖8块了,一直在用,你说她的能好到哪里去?”看上去也是呢,指套前面一圈,磨得锃亮。

一斤鸡头米的果实,大概要4.5-6斤软肉裹子才能剥出,看壳的厚薄度。剥的人2个小时大概出一斤,所以剥鸡头米坐一天也很辛苦。

 

厨师雕刻刀

看起来也蛮花哨的,多起来能有八十件,甚至更多。各种磨具,各种挖槽,各种细凿,很多也是摆摆样子。书香连锁酒店的行政总厨潘晓敏说,真干起活来,只要一把刀。就算学徒时,两三把也足矣。

每个人擅长雕刻的造型不同,雕龙、雕凤、雕鱼,羽毛、花瓣等细节也不同,厨师雕刻时使用的刀大多按照使用习惯自己设计,然后或用西餐里的面包刀做胚,或用不锈铁片磨,最后加个刀柄。

老外分解一只鸡时用剪刀,锋利得可以咵咵咵地把鸡骨头都剪断。中国人则用刀斩。过去厨师磨刀有口诀,“前三后四中间拖拉”,因为刀是前切后砍,前面磨三下,刀根厚,拖到刀的后面磨四下,这样反复磨,就不会把刀磨尖了,否则到时就切不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