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博两镇馆之宝出自扬州 雕漆龙福祥云宝座系扬州工

 红豆居士 2013-10-30

南博两镇馆之宝出自扬州 雕漆龙福祥云宝座系扬州工

2013年10月 29日 00:00 | 来源: 扬州网-扬州晚报 | 论坛 | 扬州网官方微博 | 乐活扬州
字号:T|T

    阅读提示

    11月6日下午2点,因扩建升级而闭馆一年多的南京博物院,将重新对外免费开放,公众对即将公开亮相的珍贵文物非常期待。记者昨连线南京博物院相关人士得知,18件“镇馆之宝”将轮流登场,其中广陵王玺金印和错银铜牛灯出土于扬州,引人注目的雕漆龙福祥云宝座则体现了“扬州工”。http://www./

    1

    18件“镇馆之宝”轮流登场

    广陵王玺金印和错银铜牛灯扬州出土

    南京博物院特展馆,是一栋外方内圆的建筑。据悉,特展馆共分为四层,一楼有三个厅,其中一个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展厅。南京博物院曾经评出18件“镇馆之宝”,其中就有两件是出土于扬州的珍贵文物,分别是:“权信之宝”——广陵王玺金印、“光明之宝”——错银铜牛灯。据透露,以后,“镇馆之宝”展厅将每次只展出一件“镇馆之宝”,而每件宝贝展出多长时间,要看这件“镇馆之宝”展出期间参观人数情况而定。

    据考古专家介绍,广陵王玺金印是全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枚汉朝刘姓王金印,与滇王之印和倭奴王印为姊妹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广陵王玺金印是怎么发现的?这里极其传奇性。事情应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南京博物院组织考古队对扬州的甘泉山一带进行抢救性发掘,重点发掘了甘泉山一号墓和二号墓。当年考古队在清理过程中,考虑到二号墓盗扰严重,故对墓室内扰土直接进行了清理。在扰土运出墓室后,便作为废弃土直接堆放于考古工地四周。第二年,当地组织社员进行修路,这些废弃土便用于铺路。1981年,当时的甘泉公社老山大队社员陶秀华,在扒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看上去黄亮亮的东西,随手装入了兜中,收工后,她将那件东西进行了清洗,才发现是一枚印章。凑巧,陶秀华丈夫曾在考古队中做过民工,凭经验他感觉这东西不同寻常。而后,夫妇俩特地赶到南京博物院请专家对其鉴定。在专家们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后,博物院迅速与扬州市地方政府、文化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给予了当时看来不菲的400元奖励后,陶秀华夫妇将广陵王玺金印愉快地捐给了国家。

    错银铜牛灯1980年出土于甘泉2号东汉墓,属于王室器物。错银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它的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相当方便。该铜牛灯通体光滑,工艺精湛,专家认为,汉代青铜灯具是集实用、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顶尖之作,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

    2

    “陈设清宫”再现精致奢华清宫生活

    雕漆龙福祥云宝座体现“扬州工”

    特展馆正在布展中的“陈设清宫”和“金色中国”两个大展,很受关注。

    南京博物院作为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博物院的传承者,收藏了较多的宫廷旧藏,大部分源自于清宫和奉天、热河两个行宫。因此,“陈设清宫”展现了一大批清代宫廷文物,它们分为礼制文物、日用器具、赏玩珍品、陈设器物、佛教精品等五个部分,用一件件实物表现清朝皇族的生活细节。而“金色中国”则汇集全国各地的重要金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金器展。

    去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很多人都会在被誉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前驻足流连,而它的制作者正是清代的扬州玉雕工匠。其实,扬州的玉雕和漆雕技艺都闻名全国,昨天,南京博物院展览负责人就表示,雕漆龙座也体现了“扬州工”。

    “陈设清宫”的礼制文物部分,有一件“雕漆龙福祥云宝座”,非常吸引人眼球。据悉,这是清代皇帝的专用坐具,为木胎,雕红漆,整体呈长方形,下有底座相连,前面设一脚踏,椅背方形,上方有一弧起的靠枕。整个宝座满雕龙纹、蝠纹、勾连云纹、回纹及贯套纹、石磬纹等,做工细腻,雕刻精美,富丽堂皇。椅背中心及背面和两扶手侧面还用黑漆描金勾绘莲纹。

    清代,无论在朝堂还是后宫,无论在紫禁城还是在离宫别苑,凡是皇帝所到之处,都要陈设宝座。有的宝座固定在殿宇中央的地面上,与屏风配套,体形硕大;有的只是后宫暖阁木炕上设置的坐垫,其形式不同,规格有别,但体量明显大于一般坐具,设计考究。据专家介绍,这件雕漆龙福祥云宝座,原存放承德避暑山庄,为热河行宫内皇帝的御座,是清代晚期江南、扬州两淮盐政的贡品。宝座设计考究,上面雕刻有威武龙腾,饰以金漆,以显示皇帝的尊贵和高尚的地位。


责任编辑:胡林

分享到: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