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中国个性书写时代共性

 lmqlmq999 2013-10-30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独特的艺术门类。近二三十年来,水墨画的概念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中取代中国画的名称。无论是称之为中国画亦或是水墨画,文化的主体性自觉与现代化期许永远是交织在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两条主线。如果历史性地追溯中国画百年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这就是一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艺术家以各自时代性的方式确立主体意识,以各自独特的表现力来呈现时代精神的发展道路。

  我们不妨以这样的眼光,以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卢甫圣的艺术为例,探索新时代中国画的价值内涵与形式特征。

  身兼艺术家、美术理论家、文化学者、出版人、教育家多重身份的卢甫圣,其艺术气质,既有深深扎根于传统的一面,也有其超迈通融于当下的一面。他书画兼能,诗文俱工,善于把握各种绘画题材,又往往能够别开生面,在形式、语言、气质、境界上有所突破。此次,中国美术馆圆厅中呈现的一幅长37.5米、高2.4米的巨作《知一知二之间》,突破了我们习惯中认识的案头把玩的中国画样式,回归到宏幅巨幛的形式追求。在形式语言上,这幅万山红遍、气势恢宏的山水巨制,消解了习惯性的山水画视觉经验中皴染结合,成熟了数百年的技法体系,直追盛唐时期的勾染传统,造型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格调介于恢宏与沉静之间,气息介于高古与当下之间,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气质。

  今天的中国画,背负着沉重的历史积淀走向未来,消解传统固然是无根之水,学步古人也只能是缘木求鱼。对此,卢甫圣的文化策略是,一方面延续中国文化中回溯历史以启发创造力的方法,并以超越性的方式,从高古的艺术资源中汲取中国文化的独特个性,用充满创造力的视觉经验启发对传统文化的新体验;另一方面则直面近百年来中西比较的历史性命题,深刻地认识到西方现代主义以来东方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把这种中西艺术的共性追求转化为普遍性的时代气质,用符合中国文化气质的方法表现出来。新作《此岸》正是采用了对比强烈的大色块构成几个互相对比形成的大头像。巨幅头像,是卢甫圣在十几年中逐渐形成的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的视觉符号,而在新作中,这种互相衬托中呈现的嵌套效果,又暗合西方艺术史上视错觉呈现的悠久命题。视错觉,是对表达“可见”的极致追求,巨幅头像,又是对“可知”世界的符号化隐喻,抽象意味与装饰性,是符合时代气质的审美经验,而通过视觉叩问心灵,又是当下艺术的共性追求。这些元素都综合在一幅画面上,并最终以绵长苍劲的书法线条,沉着纯粹的水性色彩,丰富微妙的烘染效果等最具有中国特征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当卢甫圣的《此岸》比较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人像,两者对于形象的把握与塑造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毕加索是从视觉呈现的线性规律中推演的结果,卢甫圣则是从对中国文化的融超经验中感受得来的结果,两者的暗合体现了视觉艺术发展本身的共性。然而,两者在趣味与气质上的相异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卢甫圣艺术中所体现的中国性的艺术趣味与时代性审美特征的统一,所展现的立足当下的对中国艺术独特个性的把握与描绘,作品的标题也明确地揭示了艺术家的立场。尽管这个世界看上去日益接近、逐渐趋同,但是我依然站在文化的此岸,而非彼岸!

  中国社会发展关键的历史机遇期中,中国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命题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规律性命题交织,期待着中国画呈现新的,既扎根传统,又面向当代,既能显示中国独特的文化特质,又具有时代气质的视觉形态。今天的时代,是在技术发展与进步推动下的全球化时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便捷也营造了一个日益大同的文化背景。绘画艺术,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文化载体,其在确认文化主体意识、构建文化主体身份的作用不容忽视,一如几十年前的画家们在西洋绘画的冲击下创建起中国画的概念,与国学、国术、国医一起第一次构建基于民族国家概念基础上的主体文化认识。

  然而,新问题不能用旧药方。今天的“西方”,不再是我们生活之外的“他者”,而是与我们共同拥有一个世界的存在。今天的西方文化,也不再是与我们体系相异、形态不同、格格不入、互为对象的矛盾关系,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共生状态。我们强调文化的主体性,就不能抛弃世界性去谈论本土性,这就是作为共性的时代特征。所以,今天中国画的发展,也不能如同之前的百年里那样,依旧以外在的中西比较为根本方法,而以形式上的中西融合为终极目标。参考运用了西方绘画元素的新国画也许能够在20世纪里预示某种中国文化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努力,但是这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在21世纪中继续创造满足当代人的文化认同与传统观念的视觉经验的时代命题。我们从卢甫圣的绘画艺术中,看到了正视这种历史现实的思考,也看到了其创作理念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是符合绘画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与时代赋予中国绘画的历史使命的。

  卢甫圣艺术的价值并不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属于他个人的视觉符号,而是为我们思考未来中国画的发展道路,发掘文化的主体性建构中艺术的独特价值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探索。

  新时代的中国画,需要深层扎根中国传统的理性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图式继承;需要更具时代感的图像表达,而不是抛弃历史线索;需要能够创造性地认识传统,而不是解构传统;需要能够提供当代人喜闻乐见的视觉经验,但不屈从于娱乐风气。可以认为,并不是表现时代题材的绘画才是具有时代性的艺术,以超越性的眼光发掘文化历史根脉的艺术更能够从本质上把握中国文化的独特个性,并以之来书写今天中国的时代共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