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野掇拾:粪便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

 昵称535749 2013-10-30

   在特定条件下,腐朽与有害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神奇之物,其中最神奇的医学发明恐怕是将粪便作为临床移植物了。

  粪便移植的原理理解起来并不难。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可造成肠道敏感菌群被清除,艰难梭菌等耐药致病菌会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腹泻和肠炎症状。治疗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与肠炎较为困难,并容易复发。恢复正常的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艰难梭菌等致病菌过度生长,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策略。而人的肠道内有500~1000种菌群,每克粪便中的细菌量高达数以万亿计,将他人的正常粪便输入难治性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与肠炎患者的肠内,正是粪便移植有效的原因。目前,有多种活菌制剂用于治疗肠道疾病,但其含菌量与菌群多样性远非粪便可比。

  近期,荷兰医学专家通过粪便移植法治愈了多位难治性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患者。其中一位81岁女性患者对万古霉素耐药,医生先将其肠道中的艰难梭菌冲洗清除,随后将其子的粪便导入,治疗3天后即顺利出院。

  胎儿娩出以后,益生菌会捷足先登首先定植于肠道,青少年肠道中益生菌群丰富,中老年人则明显降低。老年人即使未使用抗菌药物,也可能因正常菌群衰退和免疫功能降低发生艰难梭菌感染。研究还发现,炎症性肠病、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都存在肠道菌群不足或菌群紊乱的问题。不难想象,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具有防范慢性疾病与抗衰老的多重功效。而粪便移植具有大规模、多样性替代与更新原有肠道微生物菌群的能力。

  据说中国在公元4世纪时即有采用粪便悬浮液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的记录。在1958年,美国医生提出粪便移植治病的设想。我国陈佰义教授也曾在全国药物性损伤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上,介绍了新鲜粪便移植可作为治病良药的内容。当然,粪便移植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结果,但其理念与潜在价值正逐步为医学界所接受,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进入主流医学行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