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河海鲜街:老渔港劲刮休闲风
浏河港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船舶从这里起航可以直接通江达海
经过改造的浏河老街充满渔村风情
从渔船上卸运的各种海鱼产品
由苏州娄门出发,娄江流经了昆山,流经了太仓,最终以浏河的名义注入长江、东海。
如果说浏河是一条流淌的纽带,那么,海港是一个支点,渔港路是一根杠杆,撬起了一个航海渔业、江南古镇和滨江新城的交融街区。 太湖的一湾碧波向东。生活在江海河汇合点,这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情怀?我们走到了浏河边、渔港路,领略了江风海潮催生远洋渔业的壮阔壮美,品味了这个江边古镇的海洋情节。 娄江的尽头,转个弯就是上海 滨江大道还未正式通车,这里新铺了沥青。站在新浏河大桥上,我们眼前是江海河交融的景象:桥下是宽阔的浏河,密密麻麻停泊了大型轮船,有货轮,有渔船。右面往西是华东水产市场,左面往东是货运码头和在建的滨江新城。 太仓市滨江新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徐勤介绍:“当年,郑和带着他的船队,也是从这里出发,七下西洋,开启了伟大的航海历程。” 站在桥上,我们目测浏河的宽度,大概是娄江苏州段的两倍。娄江由西往东,到了太仓就改名浏河,我们站的这个节点,就是娄江的长江口。徐勤指着远方几乎与江面相平的一处红色建筑物,说那就是上海崇明岛了。 滨江大道从浏河直通上海,过了桥,左转是宝山,右转是嘉定。因此,这条路也是上海市沿江进入江苏省的第一站,也是上海人吃“江海河”三鲜最近的通道。 行走渔港路,体验“抢海鲜”的乐趣 到浏河,最不能错过的地方就是渔港路上的海鲜码头。渔港路,当地人称“海鲜一条街”,这里每年有1000多艘渔船进出。每当渔船回港,“抢海鲜”就成了码头一景。 在浏河镇,渔港路是向外转运“江海河”三鲜的集散地。我们驱车前往码头采访,还有1公里路程,空气里已经弥漫了海鲜味,进入码头区,混杂的鱼腥味迅速把我们包裹其中。 一条渔轮靠岸,码头地面都是碎冰块,10个工人通过一架约10米长的不锈钢传送带,将一箱箱用冰覆盖的新鲜海鲜运上岸。在市场打工的挑夫2人一组,忙碌地把各种鱼搬到堆放区,几辆集装箱货车正等着。小带鱼一箱200元、鳗鱼300元……双方谈好价格,立刻把新鲜海货拉走,一渔船的货很快被抢光了。 “每年12月,大批渔船回港,那时候,百人抢海鲜的场景才叫震撼!”船老大周存军是浙江嵊泗人,他介绍,出海后遭遇台风,在海上漂了半个多月,最近才收网。这一船有五千多箱,主要是带鱼和梅子鱼,还有一些小黄鱼、鳗鱼等,每箱三十多公斤。刨掉柴油费、人工费和其它开销,赚头并不大。 现在,来码头卸货的渔轮多是外地的。今年57岁的刘长明是浏河有名的船老大,拥有2艘各130吨的拖网渔船。今年9月15日开捕,他的船出了几次海,但核算下来觉得亏本。 刘长明生在船上、长在船上,爷爷、父亲都靠捕鱼为生。他回忆,浏河码头最兴旺的时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码头挤满了渔轮,其中,仅仅江苏省海鲜渔业总公司就有70多艘。1990年前后,他出海捕一趟鱼,可以收入10万元。如今油价越来越高,海上的渔船也越来越多,出海捕鱼不再是暴利。刘长明说:“就算每年鱼汛出海,也不一定赚钱。现在到处都是渔船,把鱼都弄光了。”在浏河,拖网渔船一共只剩下了3对。 从吃海鲜到长江口度假,渔港玩出新活法 出海打渔,既苦累,又挣不到钱,谁干啊?于是,渔港和靠渔港吃饭的人,就寻思着“换种活法”。 以前,渔港路是渔船回来卸货交易的地方,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100多个冷库。 雄飞水产公司老板赵雄鹰15年前开始做海产贸易。做着做着,他发现到港的渔船少了,海货紧张了,光靠做海产贸易很难有大的发展。2003年后,他发现上海、苏州不少家庭开始有了私家车,到浏河来吃海鲜的人多起来了。很快,赵雄鹰就开起了一家海鲜饭店,主打新鲜海产品,一个招牌菜“黄焖带鱼”给他带来了诸多回头客,尤其是上海客人。 前两年,他听说要在浏河建长江口旅游度假区,觉得这个前景好,投资6000多万元建起一座四星标准酒店。他说:“我以前在渔港路也算是大型水产公司了,现在转型做酒店,吃海鲜、住酒店、游长江口森林公园,逛老街,一条龙全有了。上海和其它地方来的顾客都赞不绝口,因为这是浏河,这里不仅有最新鲜的海鲜,还有最原生态的环境!” 徐勤介绍,浏河镇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既有浏河自身的水产品,又有长江和大海共存的生物,每年的“江海河三鲜美食节”都是长三角地区盛大的节日,吸引了八方来客。从单一的渔业产业,浏河镇开始利用沿江沿沪的优势,扩充生态公园和休闲旅游度假区。 我们来到长江边,这里有一个蓄淡避咸的水源地,220万平方米,1742万吨蓄水量。这个水库既是应急水源,又是一处绝佳的风景。环水库路约7公里,灰白色的芦苇在风中摇摆,远方江面上点点布列着看似不动实则在行驶的大船。江堤西边有一条人工河,河边是亲水平台和居民区。休闲的意味不言而喻。旅游度假区还没有建设完毕,目前景区已游人如织,其中大半是上海人。 【街区名片】 浏河渔港路街区 浏河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码头距长江口2.5公里,可供200艘渔船24小时停靠交易。经过投资改造,该港目前的生产、加工、冷冻、销售条件已超出许多老牌渔港,成为远洋、近海各类水产品进入上海、苏南市场的首选卸货港。 浏河渔港所在的渔港路,当地人习惯上称它为海鲜一条街。这里每年有1000多艘渔船进出。据估算,海鲜年交易量超过5万吨。 2012年,长江口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度假区。度假区对渔港路及渔港码头一带的规划是建设独具江海风情的渔人码头。渔人码头占地1000亩,其中包括18万平方米的华东水产交易市场,占地6万平方米的江海河三鲜美食城以及渔港路美食街,主打特色水产、特色餐饮,可以了解和欣赏捕捞知识、海洋风情,观光长江入海口。 【行走微日记】 “沪牌车”满街 @茕茕白兔:沿江沿沪是浏河街区最大的特征。一到周末,满街都是沪牌的汽车。他们到浏河,吃一顿海鲜,看一下长江口森林公园的江景,在滨江花园酒店住上一晚,就可以有一个完美的假日。这就是浏河的魅力。 @多多爸1978:当了一辈子海捕拖船船老大的刘长明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他家有两个女儿,成年后没人想再去海中打渔,一是很少有女孩当渔民;再者,现在出海捕鱼屡屡出现亏损,让海捕成为一个“鸡肋”行业。刘长明说,20年前,浏河至少有30多对拖船,如今只剩下了3对。拖网捕捞已成为了活着的历史。 □苏州日报“行走街区”报道组 |
|